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3日 · 音高(pitch)是指聲帶振動的頻率,也就是基礎頻率(fundamental frequency),而我們對話中的語調(intonation)變化,則是反映在基礎頻率的高低起伏,通常依據講話的情緒或訊息重點而有不同的表現 [3] 。 時長(duration)則是時間性的訊號,是指說話時所使用的時間,花費的時間越短代表說話者的語速越快 [3] 。 最後,音強(intensity)是聲音的大小聲,和聲帶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愈大,分貝音量愈大 [3] 。 如圖一所示,「開心」具有較高的平均基礎頻率,此時音高上揚,語速變快,音量也變大;而「難過」平均基礎頻率則較低,語速變慢,音量也會變小。 透過這些聲學特徵,我們就可以推論對方的情緒 [4]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 2021年11月4日 · 一般來說,正常聽力者在訊噪比值為 0 分貝時(聲音訊號和噪音音量相同),能達到九成以上的正確聽辨能力,但在訊噪比值為 -3 分貝時(聲音訊號略低於噪音音量 3 分貝),僅有八成聽辨能力,到訊噪比值為 -6 分貝時(聲音訊號低於噪音音量 6 分貝),更是僅剩七成聽辨能力 [1] 。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已經覺得自己講話的音量已經頂天,對方還是「蛤? 」個不停,原因很可能就是環境太吵,以至於訊噪比值過低所致,所以,換個安靜點的環境再暢所欲言吧! 若是在人聲鼎沸外加音樂強力放送的餐廳,除非你能一直保持和背景噪音一樣大聲的音量,不然,聲音訊息肯定淹沒在沸沸揚揚的音浪中! 圖/ Pexels. 忽略對方的聽力需求,依舊可能聽嘸.

  3. 2015年2月9日 · 我們感知聲波和光波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Do、Re、Mi、Fa、Sol、La、Si 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這些音是這麼高? 是誰決定的? 為什麼我們可以有各種不同高度的 Do?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看得到電磁波. 在說聲波的頻率之前,我們先來聊聊「電磁波」的頻率。 我們描述電磁波頻率的用語,跟描述聲音一樣,都是使用「赫茲 (註1)」(Hz)這個單位。 人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磁波頻率,可以低至某些無線電波的 3,000 Hz,高至機場海關檢查包包用的 X 射線的 30,000,000,000,000,000,000 Hz。

  4. 2013年10月29日 · 奧卡姆剃刀到底是個怎樣的法則?. 文/ Ent. 常訪問科學網站的同學們可能都比較熟悉剃刀原則,這個原則經常會用來駁斥一些玄學和偽科學的言論。. 但是這個原則本身卻經常被人誤解。. 最重要的是, 剃刀原則從來沒有說簡單的理論就是正確的理論。. 實際上 ...

  5. 2021年5月24日 · 你與三五好友們正享受著派對的氣氛,開心地閒聊彼此的生活。 儘管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的聲音—空調運行的風聲、會場的背景音樂、以及隔壁桌的談笑聲,似乎一點也不打斷你們之間交談的樂趣。 然而,當你正專注地和眼前的朋友聊天,並聊得渾然忘我時,另一位好友在遠方呼喚你的名字,你卻能馬上回過頭去尋找聲音的來源,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 身處在派對的吵雜的環境中,我們卻能盡情地與朋友們把酒言歡,彷彿一點也不受干擾。 圖/ Pexels. 左耳進,左耳出? 雞尾酒會效應的發現. 前面所提到的現象稱為 雞尾酒會效應(cocktail-party effect) ,指的是在環境中其他對話或噪音干擾的情況下,選擇性聆聽特定聲音的能力 [1] 。

  6. 2021年4月26日 · Step1——積極傾聽. 抱怨者情緒爆棚需要先「卸貨」 討拍或抱怨的人,通常都是滿腹委屈,或正在氣頭上,充滿「感性」的情緒。 需要他人的「關注」,內心充沛的感受等著被理解,需要他人成為自己的夥伴,產生「不是孤軍奮戰、有人陪伴」的感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轉自雞湯來了. 講道理前,先讓抱怨者得以抒發. 因此,身為抱怨者身旁的伴侶、家人,最重要的是給予關注,使用「積極傾聽」的技巧,關心對方的經歷、想法與感受。 用心積極的傾「聽」,可以拆解成「耳、目、心」三個要素: 耳:聆聽對方說出的每個細節,且「不急著打斷、評價或改變對方」 目:最好能保持「眼神注視對方」,使其感受到陪伴與支持. 心:並抱持開放式的好奇心,不斷地想更了解抱怨者的心情與想法. Step2—— 鸚鵡學舌.

  7. 2015年9月18日 · 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歐拉忌日|科學史上的今天:9/18. 1783年的今天,76歲的歐拉與家人用完午餐後,與聖彼得堡科學院的同事討論剛發現的天王星,已失明多年的他仍能在腦中計算其運行軌道。. 突然間,歐拉倒地不起,幾個小時後,這位數學界仰之彌高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