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這不僅對地球的生態環境有益,還有助於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自19世紀初工業革命後,石化產品的出現使現代社會快速發展,而全球人口的持續增長也進一步增加對於資源的需求。 「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中,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成長為85億人,2050年達97億人,在此情況下,農業將面臨巨大壓力,糧食供應不足亦是各國所關注的焦點。 聯合國亦提出在這100年間,全球淡水的使用量增長將近6倍,而農業的淡水使用量則高達全球的70%,而在中東、北非或南亞的一些國家更是過度使用現有的地表水或地下水資源。 在這樣的環境推波助瀾之下,再加上2 0 2 2 年開始的烏俄戰爭, 導致能源、糧食運輸受阻,價格上揚,而俄羅斯又是全球第一大氮肥出口國、第二大鉀肥出口國,影響糧食生產甚鉅,找尋替代來源或方案刻不容緩。

    • 法國人青睞有機產品
    • 全球有機農產品需求成長 亞洲消費力強
    • 中國市場大 消費者待教育
    • 日本市場推展的成長動能有限
    • 越南、泰國消費意願高且需求也大
    • 看好印度市場,中東進口需求大

    根據尼爾森行銷顧問公司於2019年10月底在國際食品展(Le 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limentation,SIAL)上發布的報告,指出16%的法國消費者自認支持有機食品或在地食材,他們當中有75%的人每周至少購買1次有機農產品。因國內生產供不應求,2016年法國首度進口有機食品,占國內消費量的三分之一。 為滿足需求,法國大型連鎖超市正不斷擴增有機商品,例如家樂福Carrefour在巴黎郊區已有10家專賣有機商品的購物中心,最近不僅持續展店,而且自創有機品牌貨品愈來愈多元。2017年家樂福有機商品銷貨收入為12億歐元,占總營業收入350億歐元的3.4%,該集團設定2020年占比增加2倍,並且主打法國在地生產的有機產品。線上銷售也有不錯的成績,有機產品電商龍頭Gr...

    Agence Bio這份報告分析全球有機農產品需求量大幅成長,是歸因於千禧世代具高度健康意識、社群媒體與網紅推波助瀾、科技創新改善生產效率、新興市場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增加購買力,及憂心不良飲食形態引發糖尿病與過胖等慢性疾病等。 有機農產品消費市場中北美占43.8%居首,其次為歐洲占42 . 9 %。亞洲被視為快速成長的市場,大洋洲則以澳洲和紐西蘭為主。澳洲在2018年成長15.6%,成立超過90年的超市Woolworths為重要推手。紐西蘭市場規模雖然較小,但80%的紐西蘭人每2周至少會購買1次有機產品,預估市場年成長幅度8.1%。拉丁美洲市場相對保守,非洲則待開發。以下針對市場發展迅速的亞洲提供進一步的資訊。

    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支出變多,亞洲的消費者有能力購買優質產品,2017年有機農產品市場達101億歐元。中國在2017年居全球第4大有機農產品消費國,大型超市販售的產品30%是進口的,以肉類、油品和乳製品為主。報告指出2008年爆發毒奶粉事件後,引發中國消費者重視產品標示,對健康相關的媒體報導也很關注,有經濟能力的消費者轉而購買有機產品。北京在2010年開始設立每2周1次的有機市集,線上銷售也大幅上升,生鮮類占比達60.5%。不過,仍僅只有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了解有機,價格也是當地消費者最大的考量。

    日本有機市場居全球第14名,發展相當緩慢,主要是因產品自給率低,大多仰賴進口,而消費者常混淆有機與天然(根據OMRP最近的調查顯示97%的日本人聽過有機,但只有5%的人真正了解其意涵)。2016年法國有機商店Bio c’Bon 進軍日本,據法國國企業國際發展局表示此舉相當成功,似乎也帶動日本有機產品市場發展。從該年開始日本每年12月都舉辦有機活動節。2018年除大型超市Aeon、Coop Net和Life外,超過一半的食品零售業增加有機產品區。惟美國農業部評估,日本有機市場未來幾年推展仍將有限。

    越南人非常關注食品安全和農藥對健康的危害。河內與胡志明市2大都會區86%的消費者願意花錢買有機、天然或當季的產品,但出了大城市要找到有機產品相對困難。泰國有機市場發展相當迅速,愈來愈多的高檔餐廳使用有機食材,米和茶的需求量最大。美國農業部預估,未來幾年泰國有機農產品的年成長率約7%。 馬來西亞市場則相當溫和,但未來有機會躍升,目前消費者購買有機嬰幼兒食品占比最高。線上購物帶動印尼市場發展,消費者以外籍人士為主,米和咖啡需求大。

    印度同時被美國農業部與AvalonConsulting看好,預估未來幾年印度有機包裝產品市場將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成長,到2024年印度有機市場甚至可能超過18億歐元。媒體大幅宣導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購買力增加、Y世代偏向選擇環保有機的產品、線上購物普及等,都有助印度有機農產品市場成長。 水果和蔬菜是印度人購買最多的產品,價格是有機市場發展的主要障礙,其次是供需不均。至於中東地區,專家評估2015~2022年市場平均成長率為14.4%,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進口規範嚴格,2018年有38%的消費者比2017年採買更多的有機產品。該國的父母認為給孩子吃有機食品是最好的選擇,超市有機區面積持續擴增,專賣連鎖店數量明顯增加。沙烏地阿拉伯有機食品80%需靠進口,據Research and Market預估...

  2. 內容提供/《農政與農情》 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劉凱翔. 歐盟執委會Commission提出發展有機生產行動計畫」,整體目標在於推動有機產品之生產與消費期能於2030年達到有機生產面積占總農業面積比率25%之目標並顯著增加有機水產養殖之生產。. 有機 ...

  3. 日本鑑於本土人力從農意願低落,於2000年開始在農業部門沿襲其他產業的技能實習生制度,並導入外國人力協助農業工作。. 此制度主要針對「耕種農業(設施園藝、旱田作物、蔬菜、果樹)」與「畜產農業(養雞養豬、酪農)」等二種職業、六種作業別實施 ...

  4. 金門縣農友張斯翔是金門首位神農獎得主這在農業規模不大金門實屬難得他也是今年第6屆的百大青農南投縣農友張佳宏彰化縣蛋農陳郁雄今年也都很風光同時拿下百大青農與十大神農的榮譽。 農委會將於明年農曆年前頒獎表揚。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陳怡任今(21)日表示,神農獎評選考量區域及產業的衡平性,農產、漁產、畜牧業各產業均有得主,對產業貢獻度是評選委員重視的項目,鄉鎮市區或農會推薦報名,完成資格審查、評選,推薦至直轄市、縣市政府,經過地方政府評選後再推薦至農委會各區農業改良場,各區農業改良場評選再推薦20位候選人到農委會,由農委會完成全國評選作業。

  5. 20211117. (攝影/黃毛) 文/郭華仁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氣候變遷的威力,在2021年5月前,展現在旱災導致的用水危機,而農業首當其衝,休耕停灌的補償金高達二十多億,緊接著來的兩次大雨,光是農損也超過2億。 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對農業造成重大影響,已為大家熟知,不過國人對於農業本身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元凶,則較為生疏。 實則農業活動釋放溫室氣體而導致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反過來又傷害農業。 這個觀點可說是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於今年9月初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做了最好的詮釋,顯現農委會對於氣候變遷與農業的雙重關係,有了精準的認知。

  6. 20161214. 文/ 林慧貞 攝影/ 黃世澤. 梅姬颱風重創中南部溫室,有人指責是農民貪小便宜壓價、沒做好功課亂找廠商,這樣的說法在謝晉遠身上卻不成立。 75年次的謝晉遠是今年農委會選出的百大青農,因為看好有機草莓前途,他頂著美國碩士高學歷,毅然砸了230萬元,在新竹關西1.6分地上蓋力霸型溫室,每坪造價4500元,比正常行情高,事前也特地找雲嘉南農友打聽溫室廠商評價、自己上網學看溫室結構,沒想到溫室蓋完兩天,梅姬颱風就來報到,20多根防飄桿全被吹得歪七扭八,塑膠布破好幾個大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