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醫療端:社區、居家醫療人力、物力耗費高,但給付相對低,醫院投入意願低。其實在醫療端的治療,賴德仁說:「台灣醫療沒話說,問題在於資源不夠。」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社區端:社區防護網不夠。即使有了完整的社區資源,卻仍顯得捉襟見肘。以嘉義縣市為例,黃敏偉提到,目前列管的精神障礙患者約5000人,病況屬於中重度、功能較差,但不管在個案管理、社區復健資源都還有進步空間。
    • 缺乏個案管理平台連結醫療端、社區端、就業端。而目前在醫療端與社區資源間並無連結、缺少平台。實際協助精神病患訓練就業能力並重返職場的蔡德南提到,如果病患就業出了問題,醫療端的醫護人員無法得知病患狀況;醫生察覺病患狀況或協助調整藥物,就業職場端也不知道,「病患只要離開我們醫院體系的復健中心、康復之家、庇護工廠,就可能從此斷掉。」
  1. 2018年4月1日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及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炳仁等人以2009~2013年健保數據研究,發現只有1.64%的失智者死亡前接受過安寧療護,其中一大半病人是因為同時得了癌症,才有機會接受安寧療護,免除使用氣管內插管、呼吸器等侵入性治療 ...

  2. 2021年12月21日 · 2021-12-21. .文 / 葉懿德.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大學生小美前陣子不小心摔車,得打石膏、坐輪椅行動,換了一個視角,這才讓她發現原來「路平」有多重要,過去一跨就過的門檻和台階有多討厭…我們習以為常的街道,或許對不同需求的人來說充滿阻礙,但多數人卻像小美一樣未曾留意過,直到自己坐上了輪椅才深深感受到,街道充滿障礙。 如今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除了力推長照外,無障礙環境至關重要,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無障礙設計的對象除了身心障礙朋友,也擴及到高齡長者,但台灣準備好了嗎? 除了日常的生活外,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身障朋友或年長者,行動不太方便,必須坐著輪椅,能夠暢行無阻,還是窒礙難行呢?

    • 蔡英文障礙1
    • 蔡英文障礙2
    • 蔡英文障礙3
    • 蔡英文障礙4
    • 蔡英文障礙5
  3. 2006年8月1日 · 錄影尿動力學是積極研發的項目它是合併影像學及壓力尿流研究的下尿路功能檢查是診斷排尿障礙的重要工具郭漢崇每天下午在這個實驗室親自檢測四五個病人因為尿路動力學是屬於動態的檢查不同於心電圖或其他神經性生理檢查一旦病人情緒受影響就會有變化因此他親自為每個病人檢查。 10年下來已累積了8300例,發表在國際期刊的論文已超過50篇,國內許多醫院醫護人員與技術員也遠赴花蓮觀摩與學習。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在治療方面,也有多項嫻熟的手術與突破。 一是膀胱擴大整型手術與膀胱置換術已成為純熟的例行性手術,近十年來已做了近百個案例。 有些病人因膀胱萎縮,常漏尿發炎,帶著尿管過生活,十分不便痛苦。

  4. 2022年11月10日 · 2017年世界衛生大會WHA通過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同年台灣的衛福部亦配合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以下稱長照2.0),蔡英文總統特別指示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照顧必須優先處理並增加失智症照顧的預防。. 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的「失智症 ...

  5. 2016年4月1日 · 2016-04-01. .文 /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嘉新. .出處 / Web only. 字級. 收藏. 分享. 但其實,只仰賴國家的社會安全網,不可能撐起在這張網上的每一個人。 即將上任總統的蔡英文女士在臉書上發表了給小燈泡母親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目前的「社會安全網」有很多破洞,她說「我會用盡全力,把這些洞補起來」。 而這幾天,不管中央或地方,各類與社會安全相關的機構都被動員起來,努力地補洞。 主管精神衛生的衛福部心口司表示,考慮放寬藥酒癮與自殺者的強制就醫規定;台北市政府則以行動直接回應,把平常徘徊在政大附近的「搖搖哥」強制送醫。 在這個時刻,我們可能必須重新思考,「社會安全網」的意義與侷限到底是什麼? 要求醫療承載社會安全責任 恐徒勞無功.

  6. 2020年11月23日 · 分享. 亞東醫院精神科潘怡如醫師分析,有拚命囤積或大量貯物傾向的人,大多具有強迫性(症)人格,幾乎到了無法自拔的程度,有此情形的人,以女性和老人較多,建議就醫接受心理諮商。 (圖片來源 / 取自高嘉瑜臉書) 潘怡如曾接受《康健》訪問時指出,許多人因為物品到處堆積,佔據生活空間,已經無法在廚房煮飯、用浴缸洗澡、在床上睡覺,這是一種明顯囤積上癮行為,有些並伴隨其他心理疾病,譬如酒精成癮、情緒障礙等,需要就醫診治,並接受心理諮商輔導。 囤積症每20人就有1人. 美國曾做過統計,約有600萬人口有嚴重的囤積行為,平均20人中就有1人,各種年齡層都有,算是相當普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