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日期:2024 年 5 月 22 日 作者: 邱 玉珍.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新內閣上任各部會皆嚴陣以待衛福部長邱泰源上任後在健保改革食安危機缺藥困境及健全社安網等議題更是面臨嚴峻的考驗。 其中健保法修法健保點值保障「1點1元」成為首要的挑戰。 邱泰源今(22)日攜三位次長正式面對媒體,並說明施政方向。 他表示,醫療改革須秉持三大原則,首先要維持最高的醫療品質;其次是醫事人員在尊嚴、安全下發揮專業,並獲得合理收入;第三、醫療院所必須運作順暢,這是全國都需要關心的事情。 醫療品質要好必須要有合理的報酬. 他強調,過去健保能夠全民得到照護,要感謝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因為他們的犧牲奉獻,才能守住全民的健康。 尤其在疫情期間,醫療人員更是發揮團隊精神,再次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醫療量能。

  2. 2024年1月15日 · 近期總統大選落幕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當選身為醫界出身賴清德也曾許諾將和醫界召開改革健保全國專家會議也提出平均健保點值1.1元的目標要解決台灣健保問題但錢從哪裡來? 健保長期在每年度健保總額編列下,成長率是偏低,除了人口老化的挑戰,還有面對新藥跟新科技的發展,在雙重夾擊之下會發現實際醫療費用增長率,追不上健保總額的成長率,造成健保點值縮水。 去年健保點值下降到 0.8 以下,該情況非常不利於醫療機構的經營和醫療人力的縮減,變成健保缺口大,在無法保障健保點值的恆定性和可預測性,醫療的財務也受到打擊。 健保總額成長還有缺口.

  3. 2023年2月1日 · 「脊椎有無不穩定」為選擇手術方式考量之一. 到底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 患者本身脊椎狀況是一大考量重點,應思漢解釋:「椎間盤突出只是脊椎壓迫其中一種,同時也要確認脊椎有沒有退化造成脊椎晃動,也就是所謂的『不穩定』。 如果有不穩定的狀況需額外打鋼釘、融合等等;若單純軟骨突出或軟組織增生造成神經壓迫,處理方式單純減壓即可。 不論是鋼釘固定、融合、減壓,都有相對應「傳統手術」跟「微創手術」的做法。 最重要是先查檢查清楚,再選擇最必要的手術方式,同時醫師也會看椎間盤壓迫嚴重程度、脊椎有無不穩定、患者能否承受麻醉風險給予建議,家屬則會考量身體狀況,以及經濟條件、手術有無健保給付。 另外,椎間盤手術後不是手術做完沒事了! 當手術破壞越多,後續越需要復健!

  4. 2023年1月6日 · 日期:2023 年 1 月 6 日 作者: 陳筠臻 營養師. 為了減重塑身、追求健康,人們不斷嘗試新潮飲食法。 有人說「生機飲食」可以淨化排毒、抗老防癌,紛紛打起蔬果汁、精力湯,殊不知吃錯反到會吃出問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什麼是生機飲食? 生機飲食又稱作裸食(Raw food),採用有機食品的概念,不施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化學添加物,以不破壞生態的方式所生產,並更上一層樓,不吃受過汙染或經過加工精製的食品,強調天然、自然生長,未經烹煮的有機「生食」。 更嚴格的會完全不吃動物性食物(蛋、奶、肉製品),甚至加入斷食法一同執行,追求所謂的排毒。 而生機所倡導的「生食」概念,目的是保留蔬果中各式營養素及酵素。

  5. 2020年10月23日 · 《YOYOTV・好好玩自然》 有了理論的科學教育,當然也不能錯過介紹台灣大自然生態、昆蟲鳥獸的節目! 想成為生態達人,或是喜愛悠遊山海叢林、與動物昆蟲親近,一定會很喜歡由真人主持的這檔生態節目。 每一集都會設定一個生物的主題,要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生態環境中,找到屬於那個環境的獨特生物,不只認識生物,也能了解周圍自然的生態。 https://www.youtubekids.com/watch?v=ew3Gr_iADkQ&hl=zh-TW. 《TED-Ed》

  6. 2024年2月15日 · 挑選第一步看認證機構. Source: Unsplash. 王孟祺醫師表示民眾可依照自己的用眼需求,去考慮是否需要配戴抗藍光眼鏡,不過像是太陽眼鏡國際有一套標準的規範,但是抗藍光眼鏡並沒有通用的標準可以參考,購買前最好先諮詢眼科相關專業人員意見,挑選的時應該以國內認證機構的產品為優先,像是工研院、SGS、Intertek及CNS標檢局等。 「吸收型」跟「反射型」鏡片差異. Source: Unsplash. 抗藍光鏡片又分為兩種「吸收型」跟「反射型」的種類,其中吸收型是直接使用黃色鏡片過濾藍光,雖然抗藍光效果好,但看到的畫面也會蓋上一層黃色濾鏡,對於需要確認色彩的設計師、攝影師等人員來說不太適合,而且可能會讓視線變暗,從而導致眼睛看加疲倦。

  7. 2022年10月7日 · 5個讓孩子成為表達高手的「對話回應」技巧. 日期:2022 年 10 月 7 日 作者: 賴 以玲. 這樣教,讓孩子贏在表達力! 把握5~10歲「黃金學習期」,培養孩子把話說得有自尊、有條理,增進環境適應力與問題解決力,從小就自信樂觀又獨立! 作者: 林英珠. 出版社:台灣廣廈. 責任編輯: 賴以玲. 推薦原因: 孩子在幼兒時期和小學時期時,會以自我為中心,且理解他人的能力相對不足,要成為聽話高手並不容易,但若父母以身教示範,並多給予關注,孩子就有機會辦到。 當孩子擁有聆聽的能力,自然會成為讓人有好感、想要親近的朋友。 媽媽:你會比較想和怎樣的人說話呢? 孩子:好好聽我說話的人。 媽媽:什麼情況會讓你感受到對方有在聽呢? 孩子:像媽媽一樣聽我說話,並回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