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1日 · 無法跟你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分居多久可以訴請離婚?. 分居,是一種狀態,夫妻之間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共同居住在一個屋簷下的狀態。. 雖然我國民法第1001條(註1)規定了夫妻互負同居義務,但夫妻分居的原因很多種,可能另一半到外地工作、生意出差 ...

  2. 2021年3月25日 · 溝通是為了達成某些目的,而非一味的情緒宣洩,有效的溝通,包含以下幾個祕訣. 1. 避免指責 。 例如: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 2. 避免貼標籤 。 例如:你就是懶/笨/愛說謊。 3. 罵人不要超過十個字 。 例如:收拾房間(手指著亂的地方)。 比起一直叨念,孩子更可能聽進去。 4. 停頓 。 溝通的時候,不要單方面一直說,對話最好維持五五波的比例,如果大人說了超過七成的話,基本上溝通就有點失衡了。 適時使用停頓,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並鼓勵孩子表達。 5. 詢問孩子意見 。 例如:你闖禍了,打算怎麼處理? 6. 孩子求助再給建議 。 當孩子自己來尋求建議,此時父母給的意見,孩子才會聽進去。 當孩子認為自己不需要協助,父母硬把自己意見塞給孩子,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強迫。 7. 摘要孩子說的話 。

  3. 2021年1月8日 · 心理諮商師王意中,曾經分享過自己小時候被誣陷的故事,五六年級的他,某日到光華商場的書店逛街,突然一隻大手按住他的肩膀把他轉過來,書店老闆說:「我警告你,如果你偷書被我抓到,你就完蛋了! 」年幼的王意中當場傻住,沒有哭、沒有反駁,這段經歷卻成了一輩子的陰影。 成長過程的王意中醫師,做任何事都非常謹慎、恐懼、焦慮、害怕出錯, 他總擔心被別人發現自己的錯誤,即便自己什麼錯事都沒有做,這樣的個性,只是因為小時候無故「被誤會」而造成。 許多的孩子即便還不懂什麼是自尊, 卻已經會出現失去自尊時的反應,這樣的反應可能是焦慮、自責、痛苦,若是公開被誣陷,更可能造成孩子一輩子的傷害。 因此,當孩子被懷疑作弊,父母絕不能一口斷定就是孩子的錯,將「你有沒有作弊? 」的話改為:「你今天考試有沒有做什麼不恰當的事呢?

  4. 2021年5月31日 · 孩子需要學習的機會,例如:與父母建立安全的關係,談論他人的感受和測他人的情感信號,觀察積極的榜樣,並在自我獎勵機制和合作的環境中成長。

  5. 2021年9月30日 · 一名爸爸日前分享,女兒上了國中後,因為通勤需要聯繫,所以家中開始讓她使用手機,為了尊重孩子的隱私,不會特別去檢視孩子們的網路使用情形。 但無意間發現女兒的Line裡面有聯絡人名稱是「賺錢」,一問之下才得知女兒被騙了快1萬元。 其實孩子普遍對網路詐騙的警覺性不足,家長可以這樣做。 爸爸無意間發現女兒被網路詐騙,呼籲父母多一分警覺. 這名爸爸指出,從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就沒有給他們使用手機的習慣,平常也沒有讓孩子對3C產生依賴,但等到女兒上國中後,因為有通勤的需求,所以讓她使用手機,基於尊重孩子隱私,平常不會特別關注他們的網路使用情況。

  6. 2024年4月19日 · 13 歲正值青春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已進入成熟階段,也是最考驗父母的叛逆期階段,這階段孩子自尊心強且非常重視同儕間的關係及感受,同時也容易受到同儕間的影響,而心思較敏感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較容易產生想法及行為上扭曲,所以這階段是需要父母多點理解和陪伴。 13 歲引導小撇步: 給予孩子更多自我空間且不窺探隱私,這點非常重要。 用聊天的方式關心孩子身邊交友狀況但不隨意批評也不過於干涉。 當意見不合時先各退一步,坐下理性溝通,避免正面衝突的發生。 當衝突發生時不打罵、避免情緒字眼,容易傷害孩子自尊造成反效果。 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產生叛逆的行為。 尊重及支持孩子的選擇很重要,可以適時給予正向的建議和提供支援。

  7. 2023年12月25日 · 單純不愛了想離婚? 法判恐難判離! 針對小美案例,沒有愛了想離婚可以嗎? 王耀緯指出,民法婚姻關係中並非兒戲,「不是今天想、想離就離,立法者預設的婚姻關係是夫妻之間要經營共同永久生活,是一共同體,要判決離婚要符合一定要件」。 依照民法1052條規定,較常見的像是出軌、與其他人有性交或是其中一方虐待、遺棄、其他重大難以維持婚姻事由,才可以透過法院進行判決離婚。 王耀緯進一步說明,如果僅是單純不愛,並非民法上所規定的列舉事由,如果不是列舉事由,那就要視有無其他概括事由,是雙方無法繼續維持婚姻下去的原因,需要具體指出沒辦法繼續維持的理由,而不是單方面不愛了,法院是不會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