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檢舉案件受理原則. 為有助於案件之受理及調查,請檢舉人於提出檢舉時,務必填寫「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檢舉表 」並提供下列資料供本行查證。 檢舉人真實之姓名及聯絡方式。 被檢舉人之姓名、所屬部門及職稱或其他足資識別被檢舉人身分之資料。 檢舉之事實內容、發生時間及地點,並檢附可供調查之具體事證。 檢舉案件屬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不予受理. 匿名 (不真實姓名)、非屬違反法令或有惡意攻訐、虛偽不實、無具體內容或涉嫌誹謗、恐嚇等不法情事者。 屬勞資爭議、客戶服務爭議、情感糾紛、員工行為管理或其他不符本制度目的者。 涉及性別平等法 (如性騷擾等)者。 同一事由已由本行或其他機關調查處理中,或業經他人檢舉在先者。 但檢舉人能提出更有利於調查之重要事證時,不在此限。 同一事由業經決定不予受理,或經查處結案者。

  2. 2023年10月30日 · 近期詐騙集團常偽冒銀行名義發送簡訊或郵件,以提醒用戶繳交費用、參加優惠活動、信用卡或帳戶被鎖定需重新驗證等方式,誘使用戶點擊訊息所附連結,帶領用戶前往偽冒本行的假網頁或下載假App,騙取信用卡卡號、網路銀行帳號密碼或簡訊動態驗證碼 (OTP)等重要客戶個人資料後,盜刷用戶信用卡或盜登用戶網路銀行移轉帳戶資產。 國泰世華銀行提醒您. 本行CUBE App唯一安裝管道僅有App store及Google play. 若收到訊息,點擊連結出現【安裝未知應用程式/未受信任企業級開發者】 或直接請您安裝App、安裝憑證 (描述檔),必為詐騙. 本行另建議用戶應於裝置上安裝防毒軟體,幫助您識別和刪除惡意應用程式! 如有收到不明之來電、簡訊或電子郵件時,請向本行24小時客服專線查證。

  3. 常見詐騙手法. 詐騙集團常以銀行或是其他廠商名義,獲取用戶信任進行詐騙. 偽冒本行網站. 仿製本行網路銀行或是活動網站,誘騙用戶進入假網站登入帳號與密碼,盜取用戶個資. 辨別網址正確性. 偽冒本行簡訊. 偽冒本行名義發送簡訊,以優惠活動、帳戶異常等,誘騙用戶點選連結並填入帳號與密碼,盜取資產. 辨別短網址正確性. 偽冒本行郵件. 辨別數位簽章. 偽冒本行專員致電. 致電本行查明. 偽冒本行官方社群. 辨別真假官方社群. 偽冒本行App. 偽冒購物網站. 新形態詐騙手法. 若無法判別的可疑狀況. u000b請聯繫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撥打本行客服專線: (02) 2383-1000 或 0800-818-001. 聯絡我們. 判別正確網址. 辨明網址,錯一字都不行. 國泰世華官方網站.

  4. 2023年8月8日 · 近日詐騙猖獗 提醒客戶提高警覺. 2023/08/08. 親愛的客戶您好.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偽冒案件層出不窮,由於詐騙集團會以偽冒本行及本行合作廠商名稱、電話、電郵、簡訊、QRcode與網路釣魚等方式獲取個人資料進行詐騙,提醒您,若遇有前述情形請務必保持警覺。 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撥打本行客服專線:02-2383-1000 或 0800-818-001。 聯絡我們>. 更多防詐訊息>. 謹慎理財 信用無價. 信用卡暨預借現金之各級別循環信用年利率為6.75%~15%(依本行信用評分制度定期評估,循環利率之基準日為104年9月1日)。 預借現金手續費:預借現金金額乘以3%加上新臺幣150元或美元5元,其他相關費用係依本行網站公告。

  5. 以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於實體店面或網路消費後,發生下列狀況,並已與商店聯繫試圖解決爭議後,但仍未獲解決時,持卡人得向本行申請爭議帳款之處理;惟信用卡對帳單如顯示「OOO (電支名稱) TWQR跨機構購物交易」,應先向電子支付機構要求提出相關爭議帳款處理。 持卡人本人未參與或未授權的交易。 同一筆交易遭重覆請款。 實際消費金額與請款金額或幣別不符。 消費已用其他方式付清 (改付現金或改刷其他張信用卡),帳單上仍有請款紀錄。 未取得商品/服務。 符合各信用卡組織作業規定之特殊情形,如網路購物於收到商品時發現損毀或與原商品描述不符。 依買賣雙方約定,買方符合退貨條件且已辦理退貨,逾退款期限仍未收到商店退款 。 三、爭議帳款申請及處理流程: 持卡人發生前述情況時,應先尋求商店處理或嘗試與商店解決。

  6. 即時交易通知. 透過App即時推播你的交易動態,每筆帳戶出入帳與信用卡消費皆能即時追蹤. 異常交易警示通知. 測到刷卡金額或地區異常時主動通知,做你的交易安全守門員. 開啟推播通知. 防止盜用,嚴格把關每一步? 卡片安全鎖. 信用卡遺失免慌張,在CUBE App一鍵啟用卡片安全鎖功能,即時鎖卡防止盜刷。 人臉交易驗證再升級. 每一個ID限註冊一張人臉,交易驗證時系統將比對原人臉註冊照片,確保每一筆交易皆由本人操作,安全強度再升級。 點我看更多介紹. Mobile ID行動電話認證. SIM卡認證:申請交易認證碼時,透過電信認證機制,強化身分認證強度、保證交易安全。 門號核實:留存於本行的手機門號與他人共用時,透過電信認證機制,確保手機申請人為您本人,避免個人帳務隱私外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