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碳權交易所首批國際碳權去(2023)年底掛牌交易,上架7個碳權專案,類型包括再生能源、潔淨水源,臺灣終於踏出碳權交易第一步,宣告碳有價時代來臨。

  2. 農業碳權在國際碳交易中屬於比較高品質的碳權,就是因為除了可抵免碳排,還有生物多樣性、水源涵養、國土保安、糧食安全等多種效益。 農業部本身不需要碳權,但企業有碳權需求,而且要撰寫ESG永續報告書,農業部因此希望透過與企業合作ESG專案的方式,共同推動自然碳匯,讓企業協助農業或環境永續經營的作為可以揭露在永續報告書中,附帶效益才是獲得可抵換碳排的碳權。 農田水利署與大亞電纜合作,在嘉南大圳沿線植樹,營造綠廊。 (圖片提供/農田水利署) 2040淨零增匯千萬公噸黃碳占六成 結合企業ESG做碳匯比賣碳權好. 農業部曾宣示提早國家目標十年、達成2040年淨零排放,但實際上,農業部門現況已經淨零。

  3. 國內豆粉價格上漲不僅因為貨櫃黃豆到貨不順,導致原料短缺,國際黃豆期貨呈現上漲走勢也是原因,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黃豆報價去年10月突破每英斗10美元關卡後一路上漲,12月底報價超過13美元,今年1月則在高檔震盪。

  4. 散裝黃豆船延後半月到港 貨源趨穩、飼料價呈「緊平穩」. 近半個月以來,貨櫃黃豆進口秩序逐漸恢復,散裝黃豆船雖延遲到港,但影響不大。. (圖片來源/Pixabay). 預計3月初到港的散裝黃豆船延至3月中才到港,但不致於重演2月豆粉斷糧危機,農委會畜牧處 ...

  5. 封面故事內容,期望透過專訪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以及農民實際田間、竹林操作情況,剖析取得農業碳權的機會及挑戰。

  6. 其他人也問了

  7. 臺灣碳權交易所首批國際碳權去(2023)年底掛牌交易,上架7個碳權專案,類型包括再生能源、潔淨水源,臺灣終於踏出碳權交易第一步,宣告碳有價時代來臨。

  8. 國內玉米即期現貨價格去年第3季起大幅走高,今年第1周行情已突破每公斤15元關卡,創新歷史紀錄。 飼料玉米現貨價格高漲,飼料自配戶的養豬成本大受影響,農委會今(4)日表示,已規劃釋出2萬公噸搗碎糙米因應,並協調台糖釋出5千公噸玉米,讓畜牧場登記採購,同時簡化自印度輸入貨櫃玉米查驗程序,從逐櫃檢查改為5櫃併單查驗至2月底止,增加飼料玉米現貨供應,解決未參加玉米共同採購的自配戶豬農燃眉之急。 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目前雖處於高檔,但並未超過去年年中的高點,但國內玉米現貨價格從去(2021)年第3季每公斤10元,一路漲至每公斤15元,創歷年新高。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貨櫃型態進口的玉米到貨不順,貨源壓力大,加上預期未來到貨風險也高,因此追價追量搶購玉米,導致現貨價格高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