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4日 · 生物科技. 2023/4/24. 文字. 陳潔. 攝影. 林彥廷. 共同採訪/方德琳、楊惠君、黃浩珉;核稿/楊惠君、方德琳;責任編輯/黃鈺婷、張詩芸. 醫療. 產業. 科學. 科技. 藥物. 對多數癌症病人來說,只要有活下去的一絲機會,就會努力嘗試。 癌症細胞治療 在近年成為那道曙光,但一次動輒百萬的療程、如天文字的細胞專有名詞、無法確定的療效,都讓病人及家屬猶豫再三:試了,可能傾家蕩產、效果不彰;不試,徒留遺憾。 同時身為病人家屬的臨床醫師,兩種角色,卻有不同的掙扎與選擇。 作為病家,他們明白不放棄任何希望的心情;但作為醫師,他們也發現癌症細胞療法與一般傳統治療不同,是一種合法、但沒有臨床試驗證實療效的治療。

  2. 2020年3月17日 · COVID-19. 公衛. 疫苗.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爆發3個多月,已席捲全球逾15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病例已超越中國病例,歐盟27國甚至將首次全面關閉邊境30天,疫苗,是這場世紀之疫減害終極武器。 全球疫苗競速下,勝敗的關鍵是什麼? 疫苗快速產製,潛藏的風險又是什麼? 《報導者》採訪台灣國衛院、中研院多個疫苗研發團隊,介紹各種疫苗研發的方式與特性,剖析台灣疫苗競爭的限制和潛力。 美國首支COVID-19疫苗注入人體,台灣也傳佳音. 在美國,COVID-19 全球第一支疫苗已注入人體內 。

  3. 2018年11月14日 · 張瓈文/最有戲的一顆藥──《我不是藥神》之神藥密碼「922」. (攝影/AFP PHOTO/Wang Zhao). 但直到1990年,在瑞士汽巴嘉基(Ciba-Geigy)藥廠任職的萊登(Nicholas Lydon),才成功找出能有效抑制「費城染色體」突變蛋白活性的化合物(代號CGP-57148),並與 ...

  4. 2021年6月29日 · 因為不曉得什麼劑量是最好,碰! 就丟下去,第一次開發疫苗,非要成功不可。 國光與子公司安特羅,原本分別開發一款擅長的重組蛋白疫苗、及另一款與國衛院合作DNA疫苗,與高端、聯亞是去年4支國產候選疫苗。 動物試驗階段,國光重組蛋白這支表現極好,但人體臨床一期時卻因劑量與佐劑設計問題,沒有出現好的抗體效價,國光原希望計算出調整劑量和佐劑後,繼續爭取進入食藥署緊急授權EUA資格的名單,未獲同意,必須重做試驗。 據了解,國光為此再由美國聘請相關專家,加入陣容。 「沒有通過就慢慢做,細節我就不多說,」詹啟賢語帶保留。 「COVID-19第一波的疫苗戰,是新科技打敗舊技術,mRNA並不是全新的平台,過去多用在癌症等其他疾病研究,因為有其副作用的疑慮,沒能敢真正使用。

  5. 2023/3/22. 文字. 陳潔. 攝影. 林彥廷. 設計. 黃禹禛. 共同採訪/楊惠君、方德琳、黃浩珉;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張詩芸. 醫療. 科學. 科技. 藥物. 細胞治療被視為癌症與重症的新希望,但細胞治療發展多時,由最早的骨髓移植、臍帶血移植,到近期癌症治療、膝蓋軟骨修補,都算細胞治療的一種。 《報導者》採訪免疫學教授、臨床醫師,解釋並梳理細胞療法的發展,更解答多項關鍵問題:目前坊間最火紅的NK、CIK、DC等癌症細胞治療有用嗎? CAR-T、iPSC是什麼?

  6. 此外國產疫苗是採次單元蛋白質疫苗人類使用的歷史悠久安全性有保障也不會產生太強烈的免疫反應反而能保握這優勢朝另外兩個方向去執行第一擴展兒童青少年試驗目前mRNA疫苗對年輕族群有心肌炎的威脅或許可以作為蛋白疫苗的

  7. 2018年12月26日 · 「你做過全身健康檢查了嗎? 」這句話近年漸漸演變成:「你做過基因檢測了嗎28歲的吳小姐沒有任何遺傳疾病的家族史最近在從事精準醫療基因檢測研究的友人推薦下考慮存錢做全基因定序檢測這項檢測費用要價3萬多元比一般醫療機構含腸胃鏡和心血管的全身健檢套餐還要貴。 吳小姐說,聽說全基因檢測、定序還能看出祖先從哪兒來,「但若發現可能罹患某種疾病該怎麼辦? 又不一定會發作,到底是知道還是不知道比較好? 」在一知半解的狀態下,她驚訝於科技的發展將帶領人類到全新境界,卻也擔憂,是否真的有必要提早知道自己「可能」罹病,搞得神經緊張,做或不做? 讓她陷入掙扎。 健檢發現問題,還可以知道是什麼可能是問題、需要進一步做什麼治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