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防曬乳 相關

    廣告
  2. 水感抗老精華級的防曬配方,高強度的防護力, 預防紫外線的傷害,輕鬆打造自然美顏! 防護肌膚同步呵護海洋、友善環境。質地保濕零油膩,單擦也能帶來好氣色!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26日 · 防曬乳包裝上的「PA」和「SPF」標示,有什麼意義? SPF是指抗紫外線UVB的效果,也就是經紫外線照射,受防曬劑保護後,皮膚產生 紅斑 之最少紫外線量與無防曬劑保護,皮膚產生紅斑之最少紫外線量之比值。

    • 隔離霜的最初「使命」其實很單純!
    • 防曬乳只能延緩,不保證能防曬傷和曬黑!
    • 「Spf」和「Pa」,別再傻傻分不清!
    • 防曬乳也分「安全」及「黑心」兩種,你用對了嗎?
    • 化學性防曬乳容易滲入肌膚
    • 使用順序很重要,弄錯了就無效!
    •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

    隔離霜,顧名思義,是將皮膚和化妝品隔離開來,也就是做為上妝之前的皮膚保護層,以免粉底堵塞毛孔或對皮膚造成刺激。有了隔離霜,化妝品的化學成分不易進入皮膚、彩妝較不容易糊掉、皮膚能避免與髒汙空氣直接接觸,這3項功能正是它的原始任務。 隔離霜後來加入了其他成分,被賦予更多功能,例如美白、防曬、修飾膚色等,不過「『什麼都有』等於『什麼都不靈光』」,這句話挺能說明隔離霜的附加功能。 我認為,想美白不需在化妝時用美白效果有限的隔離霜、想做好防曬應正確使用防曬乳,至於修飾膚色有後續的美妝用品。我對隔離霜所寄予的期許很單純,只要安全無毒,並能成為皮膚化妝前的安全屏障,這就足夠了。 如果你問西班牙人用什麼當隔離霜,他們會回答你:「當然是橄欖油!」若問菲律賓人,答案就變成「椰子油」。在我心目中,最好的隔離霜是植...

    使用防曬乳或防曬油,理所當然是為了「防止曬傷」,不過國人對它的期望值,有很大比例放在「防止曬黑」。「光」是有能量的物質,會透過皮膚進入真皮層產生危害,讓原本無色的黑色素活化,吸收光的能量後轉變為黑色,然後慢慢外移至角質層,隨著老舊角質一起脫落,週期大約25至28天。 防曬用品是爭議頗大的商品,很多人認為防曬成分會致癌,根本不該用,但另一派認為兩害相權取其輕,與其讓皮膚被紫外線傷害演變為皮膚癌,還不如擦防曬乳比較安全。 防曬用品的研發,大都出自高緯度國家,例如日、韓及歐、美。高緯度的白種人對陽光的珍視、對日曬的喜愛,是生活在日照充裕的我們所不能體會的。偏偏,白種人的黑色素較少,容易曬傷,罹患皮膚癌的機率特別高。我們黃種人膚色較深、皮膚較厚、黑色素較多、也沒那麼愛曬太陽,罹患皮膚癌的人數相對較少...

    在紫外線裡,會讓皮膚曬傷和致癌的是UVB(中波,會達到表皮層),會讓皮膚曬黑和老化的是UVA(長波,會達到真皮層)。 一般俗稱的「SPF(Sun Protection Factor)」通稱為防曬係數,最初是德國人所提出,後來美國以它來標示防曬用品對紫外線UVB的效能,也就是塗抹防曬用品後,可以延緩皮膚曬傷的能力。例如: ●PF15:表示可阻擋15分之14的UVB,等於能延緩15倍的曬傷時間。 ●SPF50:表示可阻擋50分之49的UVB,等於能延緩50倍的曬傷時間。 所謂曬傷時間,是指「沒塗防曬用品,在陽光下自然曝曬,需多久才會紅腫」的時間,每個人狀況不太一樣。 ●如果A小姐在太陽下的曬傷時間是10分鐘,使用SPF15防曬品,就能延緩曬傷10分鐘 × 15倍=150分鐘。 ●如果B小姐在太陽...

    防曬乳的防曬機制,分為「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它們的成分不太一樣─物理性防曬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和氧化鋅(zinc oxide),原理是靠金屬物質對紫外線造成屏障;它的分子較大,塗在身上會覺得很白、很厚重,有些人會嫌難看或不舒服,不過它的刺激性較少,比較不會引起過敏。

    近年來強調「透明、不泛白」的防曬用品,大多屬化學性防曬乳,但各家成分不同,不外乎化學合成酯,例如: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yl methoxycinnamate,簡稱OMC),透過皮膚吸收可能會干擾內分泌誘發癌症;至於其他成分,以二苯甲酮(benzophenone)最為人詬病,有些防曬乳用它做為光敏劑,這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更是引發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當皮膚有傷口或痘痘時,建議不要使用防曬乳。平時使用防曬乳後,一定要做卸妝的動作。

    如果同時使用隔離霜和防曬乳,哪一個該先擦呢?我認為防曬乳是為了保護皮膚不曬傷,應該最先使用;如果要上妝,再依序使用隔離霜和化妝品。不過,目前市面上各種保養品、隔離霜、化妝品都加了防曬功能,大家是否想過,當每種化妝品都防曬,人體豈不是接受過量的防曬成分?會不會產生協同作用?會不會互斥?這些都是未知。防曬用品的廣告文宣,幾乎把給歐美人士看的那一套照搬,弄到年輕人對擦防曬乳有高度依賴。事實上,皮膚接受適度日曬是必要的,有助於身體合成維生素D;再者,如果你只有中午外出買便當會曬到10 分鐘的太陽,又何苦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都塗著防曬乳呢?這種情況下,穿上長袖薄外套、打陽傘、走騎樓去買便當,應該也就夠了。

    多吃含「植化素」的蔬果,就能提升肌膚防曬力! 想要防曬可以從飲食著手,多吃能提升皮膚抗氧化功能的食物,例如含有大量維生素A、C、E的蔬果,例如:菠菜、胡蘿蔔、柑橘和堅果類, 以及含有β-胡蘿蔔素、花青素、茄紅素等植化素的食物,像是花椰菜、牛番茄、茄子等。此外,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紫外線最強, 大家應設法避免外出;若非出門不可,徹底做好防曬工作。 (本文摘自《抓毒博士教你聰明過無毒生活》,蘋果屋出版社) ★台大園藝系博士。大學畢業後,投入實驗工作二十年,從事農產品分析,深諳化學品的特性與毒性;長期參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深入研究環境污染問題。身為人妻、人母,深感許多主婦朋友長期曝露於居家毒物中而不自知,二十年來,深入鄉間山野演講近千場,為主婦朋友健康而奔走。 ★林博士擁有農業專家與環保生...

  2. 2023年8月6日 · 台灣夏天陽光強烈,曝曬在陽光下,就有被曬黑、曬傷的機會,民眾最常使用的防曬方法,包括擦防曬、撐陽傘、穿抗UV衣物等。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 / 00:00. 今年五月台灣就突破新高溫紀錄,夏天越來越難熬。 置身有如烤爐的環境,過量紫外線是最直接的傷害,對皮膚、眼睛而言,都是加速老化的殺手。 一出門就汗流浹背,油光滿面,更是讓人尷尬不已。...

  3. 2018年7月26日 · 全身塗抹要「厚」…別放過一寸. 一般成年人身體應擦上至少6茶匙(36公克)的防曬乳隻手臂、臉部、頸部及耳朵要擦超過半茶匙,而雙腿、胸部、腹部與背部則要擦超過1茶匙的量。. 此外,頸部兩側、太陽穴與耳朵等常被遺漏的部位也要格外留心並 ...

  4. 2022年8月12日 · 1、待在陰涼處:戶外活動盡量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紫外線最強烈的時間點。 2、用衣服保護皮膚:在陽光下時,穿長袖遮住皮膚。 衣服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紫外線防護。 長袖襯衫、長褲或長裙最能遮蓋皮膚,且保護性最強。 深色通常比淺色提供更多保護。 市面上越來越出標榜輕便、舒適還能防止紫外線衣服。 經過特殊的塗層來幫助吸收紫外線。 防曬服上面會列出了紫外線防護係數...

    •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5. 2018年7月30日 · 最近天氣炎熱,太陽又毒又辣,有些人出門一定要塗一點防曬乳防曬乳並非塗愈多愈有效,身體每個地方需要的量也不同。《科普中國》分享塗防曬乳的「硬幣公式」,以新台幣10元硬幣大小為面積,分析身體各部位要塗抹多少防曬乳。1.臉部

  6. 2018年7月4日 · 以台灣來說,冬天選用的防曬乳係數建議SPF20、PA+以上,夏天建議用SPF35、PA++以上,若是整天的戶外活動,建議選用SPF40、PA+++以上的產品。 防曬乳怎麼擦才正確?多久需要補擦呢?就算選對防曬產品,擦的量不夠或沒有適時補擦,防曬較果會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