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6月5日 · 那是20多年前的一個晚上上銀科技剛成立不久董事長卓永財接到一通電話電話的另一頭是個小女生蔡惠卿她放聲大哭說自己對產業一竅不通不知道怎麼做下去。 當年的這個小女生,顯然被慰留了下來,也堅持了下去。 如今她已經是上銀科技總經理,今年還入選《富比士》(Forbes)亞洲最有權勢50大女性商業領袖,她是當中唯一的台灣人。 每一個學習機會,都會為你帶來重要養分. 蔡惠卿的第一份工作,面試官就是當時任職於交通銀行、身兼《外貿雜誌》主筆的卓永財,他錄取了蔡惠卿當雜誌編輯。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其實銘傳商專畢業的蔡惠卿,喜歡的是文學,外貿雜誌對她來說,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

    • 受教:懂得接納不同意見,否則難以繼續向上升遷。受教,乍聽是要求工作者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全部得聽從主管的意見。然而蔡恩全定義的受教,其實用英文「coachable」來表達更為精確,意指願意傾聽、接受不同的意見,同時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付諸實際的改變。
    • 挖掘新的熱情:透過學習新領域,重新找尋定位和動力。一件事情做久了難免會厭煩,蔡恩全又是怎麼解決這項難題?他在《微軟商學院》中指出,職涯要走得長遠,必須學會從既定的工作挖掘出新的熱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重新定義自己。
    • 不抱成見:不用刻板印象來識人,用於每個地方的職場文化。問到蔡恩全前往位在北京的微軟大中華區總部之後,職涯上還有哪些成長,他先笑著回答大家以為自己會去帶領中國團隊,但在總部其實包含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講得最多的反而是英文。
    • 吃虧真的會占便宜:退一步換取更多信任。「創造被人利用的價值」是蔡恩全在書中直接點出建立人脈的關鍵,這項能力同樣陪伴他當上管理者,原因是多做並不代表吃虧,反而會讓對方產生「拿人手短」的感覺,甚至會更願意相信你是來解決問題。
  2. 2020年7月27日 · CEO的獨到選才法.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我們很注重抗壓性高,還有可以忍受挫折的能力,」牧德科技總經理陳復生提到最在意的員工特質。 由於科技業壓力大,知識與產品系統又複雜,這些軟實力才是能做長久的關鍵。 但是,這樣的軟實力很難在一場面試裡偵測出來,牧德科技的原則是,優先晉用體優生,也就是曾經擔任國手、教練,或相關科系畢業的人。 為什麼是體優生? 陳復生和牧德科技董事長汪光夏都喜歡打羽球,兩人下班之後想請人指導,卻少有教練能配合科技業工作時間,於是請了全職羽球教練,同時身兼公司其他職務。 他們觀察到,運動員出身的人,因為長期面對刻苦訓練、高壓比賽,耐力好,反應能力也好。 目前牧德科技超過 5% 員工為體優生。

  3. 2024年1月11日 · 這回我們邀請了巨思文化旗下Web3+》召集人高敬原、《數位時代採訪編輯隋昱嬋以及行銷企劃部的行銷企劃蔡佾儒一起來分享他們眼中的巨思文化。 年輕員工眼中的巨思文化:高度自由的環境. 三人不約而同指出的第一個特點是「自由度」。 何謂工作的自由度? 他們各自有不同的詮釋: 「以前是長官告訴你要跑什麼(新聞),現在都是自己決定要做什麼題目、跑什麼線、去哪裡出差。 」隋昱嬋原本是電視媒體記者,轉職到巨思文化做採訪編輯 2 年來,發現因為組織更平面、少了例行指派的任務,她有更多時間專注在想挖掘的議題上,進而累積產業的人脈與洞見,「這就是工作的自由度。 「在寫稿這件事情上有自由度,對於想要深耕線路的記者來說很重要。 」三人中最資深的高敬原,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 2 年換掉 2 董 4 總,大股東與外部大咖矛盾不斷
    • 老企業經營複雜難解,股東怕錢泡湯,拚絕地突圍
    • 傳防台鋼、大同黨,促成重用自家人馬的轉變
    • 救大同新招:母憑子貴,精英、福華、大世科成關鍵
    • 未來藏 2 大隱憂,外來人才斷炊、母公司仍虧

    算一算,從 2020 年底,以鄭文逸、王光祥為首組成的新經營團隊,取得大同經營權至今,不到 2 年時間,就換掉 2 位董事長、4 位總經理。 這當中,僅有鴻海機電整合組件事業群前負責人鍾依文,卸下大同總座,轉進大同子公司精英電腦當董事長,續留拚搏,其餘無論是擔任董座的中鋼前董事長林文淵、朋程董事長盧明光,或是擔任總座的大同大學助理教授湯政仁、研華董事何春盛、永豐餘投控前總經理蔡維力,全都離開大同。 大同人才耗損率之高,遠超乎想像,但更想不到的是,這家本就是送入加護病房急救的危機企業,遇上此動盪的人事更迭衝擊下,營運還能起死回生? 攤開財報,大同經營團隊不僅從 2021 年第 2 季就讓每股盈餘(EPS)由虧轉盈,而且保持連續 5 季都賺錢,甚至過去被大同離職董總認為是不可能任務的華映破產聲請...

    意思是說,老大同又大又敏感,藏有很多複雜難解的經營問題,專業經理人無法解決,必須是出資的大老闆親上火線才有辦法克服。而大同 4 大股東,每一位對大同的投資規模都是數十億元以上,相較於專業經理人或大同人,他們或許缺乏專業或感情,但這群人在乎自己投資的每一塊錢,為了不讓投資泡湯,就算野蠻、無情,也會同舟共濟、團結一心,拚絕地突圍。 因此近半年來大同的新人事布局,就是全面回歸 4 大股東,讓自家人馬上陣。說穿了,大同專業經理人換來換去,無非就是大股東為了自己的錢,所謂的百年文化、專業經理人感受等都只是其次。外來戰將也看得明白,因此紛紛求去,不敢久留,而且越換越快,也越沒人敢來,導致現在的大同就是股權說話,集權中央,誰能貫徹 4 大股東意志,夠聽話,才能留下來。 像是這回出線的王金來,過去從擔任大同...

    為何大同會有從忙著找外援到重用自家人馬的重大轉變? 原來, 過去專業經理人與大股東間的權責分離制度,產生 2 大問題:經營權被狙擊的風險,與優先順序分歧的經營矛盾。 參與決策的大同股東透露,早期的林文淵會火速被撤換,是因為大股東發現他背後的台鋼集團等勢力,已經鎖定大同,為了保住難得戰果,只能陣前換將。 至於後期的盧明光、何春盛,是大同大學校友出身的大同人,與非大同人的大股東群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同股東指出,曾傳出他們瞞著大股東們,私下宴請鴻海集團前副總裁戴正吳等大同校友,還有不少校友進場買股,有集結成「大同黨」奪權的隱憂,引發 4 大股東焦慮。 因此去年底,在盧明光幫助大同,成功穩住銀行追債壓力的階段任務完成後,才會決定由身為大股東之一的王光祥接掌大同董座,就近看管經營權,...

    但單讓華映這個賠錢貨解套,還不足挽救整個大同,還有一個關鍵就是:轉型母憑子貴的產業控股公司。 不同於傳統大同人救大同,把心力都放在整頓母公司,對大股東而言,改善大同營運太複雜又曠日廢時,先搶救子公司,讓母公司成為跨產業的控股公司,再認列獲利來加快翻身速度,更快更有效。而被列為最優先的 3 家重點子公司就是,精英電腦、福華電子、大世科。 精英電腦,是僅次於華碩、技嘉的全台第 3 大主機板製造廠,但過去專注工業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等製造,當同業轉向顯示卡挖礦商機時,沒跟上腳步,慢慢的落隊、不賺錢。 但精英 2020 年營收還有 260 億元,而且沒有虧損,大股東們才找來擅長電腦業務開發的鍾依文。他接掌精英後,對內先推動「石頭擠出水」的撙節改革,對外則調整產品結構,吸引老客戶回流。有效開源...

    4 大股東粉墨登場、集權中央的大同,不再找專業經理人分權、產生矛盾。但大同仍有兩大挑戰,一是快速的人事更迭,已經讓外界人才望而卻步,這是王金來必須跳下場扛大任的主因,一旦再有危機,將沒有外來大咖人才願意進場救援。 二是從財報能看出,大同今年上半年的好成績,主要認列子公司獲利與不動產重估增值助攻,才補上上半年淨利虧損逾 1 億元的缺口,顯見母公司的經營仍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才算是力挽狂瀾救了大同。 延伸閱讀/ 得罪賣家也要漲 2%手續費!蝦皮急從台灣「提款」幕後 人民幣大逃殺|中國「破 7 保衛戰」!亞幣競貶連鎖效應全解讀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

  4. 2018年12月13日 · 「華碩沒有喪失志氣! 」施崇棠表示,過去兩年華碩一直處於營運低潮,在產品或服務面也有很多失準或不夠完善的部分,但面對困境,內部經過反覆討論辯證,將要找回華碩的品牌「魂與本」,也就是產品本身,以及品質與體驗。 而為了找回華碩的魂與本,施崇棠坦言,必須改造進化華碩組織跟文化,而華碩也有很強的鬥志,再創造更大價值。 他也表示,沈振來轉戰 AIOT 領域去創業,等於是「把王牌打出去」,也是為了幫華碩建立團隊領導與傳承,培育更多優秀年輕的經理人。 兩新CEO合作18年,戰功滿身.

  5. 2018年3月21日 · Brain Navi,是台灣首個腦部導航機器人的名字,能夠依照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造影,事先規劃路徑,在病患腦部操作手術。 相比人類醫生執刀的穩定度,頂多在幾個毫米(0.2 到 0.5 公分)左右,機械手臂卻可以做到誤差小於 1 毫米,比照自駕車,精準到達定位 。 腦部自動導航,成醫師最佳助手.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腦部開刀的過程中,即時顯示「最佳路徑」,提供手術醫師參考。 包含接下來手術刀劃過的區域,分別掌管身體的哪些行為、有多少百分比會影響運動能力和記憶,都會透過螢幕顯示。 這台腦部導航機器人並沒有酷炫外表,主機結合機械手臂、螢幕,外觀看來就是一台手術工作站。 但動腦部手術本來就不需要花俏。 若能讓手術刀精準地從 A 點走到 B 點,減少對其他部位的損害,就最大功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