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23日 · 離婚率. 時間:2022-07-23 10:02.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王育偉. 內政部統計處公布2021年離婚對數達4萬7888對。 (示意圖/Freepik) 內政部最新統計,2021年離婚對數4萬7888對,已連續4年下降;婚齡中位數為7.95年,顯示半數離婚者婚齡未超過8年,其中又以婚齡未滿5年占34.75%最多,創下近10年新高。 內政部統計處22日公布去年 (2021年)離婚相關數據,離婚對數達4萬7888對,其中不同性別4萬7381對,相同性別1507對,相比2020年減少3722對,連續4年下降;若以國籍來看,雙方皆本國籍者占86.4%,與非本國籍結婚者占13.6%。

  2. 2021年3月5日 · 台日戀曲常受到眾人稱羡但是台灣人的異國婚姻中台日婚姻的怨偶卻最多離婚率高幾乎每三對就有一對選擇離婚而住在台灣的日本女性又如何看待她們的婚姻生活台灣學生走訪當事人一探究竟。 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研究生王美滿在2014年發表的畢業論文,走訪了5位嫁到台灣南部的上一代日本女性,請她們現身說法。 先生回台 日本太太被冷落. 王美滿採訪了日本統治期間,在日本和台灣男性結婚,台灣光復前後,和配偶回台居住的日本女性配偶。 這些日本女性在台灣都已經居住超過60年。 這些受訪者表示,來台多年還是不習慣台灣人的直來直往。 而在婚姻滿意度上,她們一致認為在日本時,先生很體貼,回台灣後先生變得我行我素,因為結婚時在日本先生是寄人籬下,先生較體貼。

  3. 2023年5月16日 · 時間:2023-05-16 11:30. 新聞引據:健康醫療網.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離婚不僅是夫妻雙方的協議對孩子更是造成情緒學業社交與行為等莫大的影響。 (圖:健康醫療網 提供) 台灣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一,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1年離婚對數4萬7888對。 然而,離婚不僅是夫妻雙方的協議,對孩子更是造成情緒、學業、社交與行為等莫大的影響。 為了幫助孩子度過父母離婚帶來的負面影響,家長可以提供情感支援、減輕影響,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讓孩子更好地應對人生巨變。 離婚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影響也不同. 學齡前兒童(0-5歲): 學齡前兒童對父母的依賴性較高,當得知父母離婚時,他們容易感到分離焦慮、易怒、易哭、失眠、食慾減少等。

  4. 2023年12月13日 · 本集重點. 法律有沒有規定法院的裁判書應該怎麼寫才是「正確的格式」? 檢視民事訴訟法第226條及刑事訴訟法第223條及第454條之法律規定。 「法官不語」的意義與「裁判書充分表露」之間的關係。 如果裁判書必須要充分表露,那麼,來信所提到的這兩則判決,法官寫出自己內心的話,是實務常態嗎? 還是例外? 觀察司法對立法的監督制衡:以法官對「威權時代」產物法律適用的節制為例。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111年度營秩字第6號簡易庭裁定。 法官寫自己心內話,並不是寫在判決理由中,而是寫在「附記」、「附帶意見」,也就是判決全部寫完以後,好像從裁判者的身分退下來以後,帶著法官的角色評論自己對這個案件的看法。 這樣的「旁論」、「附記」或「註記」,還算是判決的一部分嗎?

  5. 2019年11月6日 · 運動外交奏效,首屆「賽車世運會」甫落幕,台灣代表隊雖因故退賽,無緣登上頒獎台;但僑胞揮舞國旗的畫面獲得轉播單位大螢幕特寫,讓中華民國國旗意外登上國際舞台。第一屆FIA Motorsport Games賽車世運會1日到3日在義大利羅馬北部近郊的Vallelunga賽道舉行,台灣由賽車好手林帛亨、陳意凡...

  6. 2021年1月9日 · 示意圖。 (資料照片/CNA) 內政部戶政司9日公布2020年人口資料,結婚對數為12萬1702對、結婚率千分之5.16,為逾10年來新低,離婚對數則為5萬1680對。 此外,同性結婚對數為2387對,比2019年減少552對,同性離婚則為371對,比2019年110對增加。 根據內政部資料,2020年台灣累計結婚對數為12萬1702對,比2019年減少1萬2822對,結婚率為千分之5.16。 其中不同性別結婚的有11萬9315對,同性婚姻有2387對。 上一次結婚對數跌破13萬為2009年,因屬於民俗上的孤鸞年以及遭遇金融風暴景氣不佳,當年僅11萬6392對結婚,結婚率為千分之5.04;2011年因適逢民國百年,結婚對象衝高到16萬5305對,是近10年來最高。

  7. 2018年12月7日 · 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時間:2018-12-07 15:53.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詹婉如. 台權會法務主任王曦說,人權是我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我常常要觀察社會結構的不公造成的人權侵害狀況,覺得自己還蠻合適這份工作的! (詹婉如 攝) 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今年適逢《世界人權宣言》頒布70週年,各地都有盛大紀念活動,然而,再宏大的理想終究需要實踐;台灣人權從關注政治迫害到現階段將人權國內法化的落實,在一路傳承下,我們甚至看到1990年後出生的「九零後」擔起重任的身影,與早期社會運動者不同的是,他們是台灣解嚴後出生的一群,對街頭抗爭從小耳濡目染,甚至「躬逢其盛」四年前風起雲湧的318太陽花學運,這些社會運動留給「九零後」、四年前的大學生們什麼樣的記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