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5日 · 讓這家市值不到三百億元的老字號傳產交出逆轉勝成績背後關鍵人物其實是當年受外界質疑的市場派大將吳清源 。 從大股東、總經理、副董事長到董事長,吳清源至少用了九年證明,投資三陽之前從事土地開發的他,當年要帶領三陽重返榮耀的誓言,說到做到。 「可以的話,我只想當個『快樂大股東』! 」出身新竹竹北的吳清源,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不諱言,自己是一 年左右開始投資三陽,當初是長期投資考量,沒有那麼多盤算,再來也想看看這個在新竹的國際級台灣品牌,究竟是怎麼經營。 但一二年他進入董事會才發現,公司真的經營不好,自己持股一多,變得進退兩難。 「當時董事會上很多數字不對,還是強行表決,我就覺得這樣下去不行!

  2. 2017年9月14日 · 三十二歲,他就在能源系統老牌企業中興電工當上副處長,負責電廠自動化以及電表業務,卻在有機會成為中興電工子公司副總經理的時候,選擇辭職,在一九九九年創業。 資本額不到三億 與大公司廝殺 搶下台電訂單. 斯其大的競爭對象,是家大業大,與政府、台電合作關係深遠的大同及老東家中興電工。 即使如此,這個資本額不到新台幣三億元的小公司,在二 一四年開始異軍突起,硬是與大同、中興並肩,搶下了台電一萬多具智慧電表及七萬多具電子式電表訂單。 陸續賠了十六年,斯其大終於在一七年上半年繳出稅後淨利三.五一元的漂亮成績單。 智慧電表講求穩定、精準,尤其通訊的技術門檻高。 一四年,大同一萬多戶的智慧電表,就是在通訊環節出包。 端煇能捅進這個他口中的馬蜂窩,靠的是美國智慧電表龍頭埃創(Itron)的技術撐腰。

  3. 2024年4月10日 · 成立超過三十年的 翔名科技 ,可說是台灣半導體設備產業中最老牌業者之一,客戶包括台灣主要晶圓代工、記憶體晶圓廠外,後來更打進全球最大半導體前段設備廠,為其提供OEM(代工生產)零組件。 「我們成立比很多同業都早……,也是台灣業界率先開始做耗材的業者之一。 」翔名董事長宗豐緩緩道來公司成立緣起。 最早宗豐在統一投資的電子廠統懋工作,後來轉換跑道到外商設備代理公司科榮任職,有一次偶然被同事問及職涯規畫問題,促成他決定離職創業,成立翔名,但不想與老東家競爭設備代理的他,從身邊友人打聽到關於「耗材」這門生意,於是,翔名成立初期就先從代理國外「設備零組件」做起,當時也順利賣進台灣幾家主要的晶圓廠。 布局前段製程關鍵設備. 地緣優勢 讓日美系半導體設備廠買單.

  4. 2019年8月7日 · 2019-08-07 11:22. +A -A. 加入收藏. 三家台廠,分別在全球運動機能、平價服飾、高端羽絨衣代工製造闖出一片天; 與國際品牌維持緊密合作關係,展現企業的靈活調度與堅強韌性,堪稱台灣之光。 儒鴻 (一四七六)、聚陽(一四七七)、廣越(四四三八)三家台灣紡織企業,各自在全球運動機能、平價服飾、高端羽絨衣代工製造闖出一片天,在流行趨勢快速變化的環境下,能與國際品牌維持緊密合作關係,展現出企業的靈活調度與堅強韌性,這是台灣企業的驕傲。

  5. 2023年4月14日 · 擁有百萬股民、紀念品屢屢創造話題的中鋼,這次為股東帶來一把以中鋼生產的鋼材所製作的晴雨雙用「傘Q」,從名稱、作工、材料到圖案設計都蘊含對股東的感謝,以及展現「韌性中鋼」特質。 周四(4/13)為最後買進日,持有1張以上的股東可憑委託書兌領股東會紀念品,5月24日起就可以領取囉。 中鋼 (2002)為全台股東第二多,擁有113萬名股東的公司,其紀念品都是從自家產品延伸、開發設計,每年股東會紀念品都能引發話題,深受股民喜愛,連中鋼董事長翁朝棟都經常自嘲,「中鋼是被鋼鐵耽誤的紀念品公司。 圖/今周刊攝影組.

  6. 2021年4月14日 · - 今周刊. 台灣Outlet主力是35歲以下年輕人 新光三越30多年來首次跨足這市場 怎麼讓他們買單? 劉俞青. 傳產. 攝影/唐紹航. 1269期. 2021-04-14 11:16. +A -A. 加入收藏. 全台百貨龍頭新光三越創立30多年來首次跨出百貨業進軍全新的Outlet市場並由吳家老三吳昕昌掌權操刀訂出首年要做到50億元的目標欲打造南台灣最強Outlet。 哥哥吳昕陽(右三)力挺,吳昕昌(左二)站上舞台,扛起新光三越集團下一回 合成長動能。 (攝影/唐紹航) 「今天看Michael(吳昕昌英文名)的! 」4月8日,新光三越正式宣布將跨足台灣的 Outlet 市場。

  7. 2023年9月7日 · 2023-09-07 14:06. +A -A. 加入收藏. 群翌能源在創立之初,在海內外競相插旗燃料電池領域之下,卻反其道而行投入測試設備市場,如今已穩居亞太最大氫能設備供應商。 為對抗氣候變遷,全球吹起淨零碳排風潮,根據IEA(國際能源總署)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氫能是促成許多高碳排製造業部分達成淨零的關鍵,也讓氫燃料電池系統檢測設備專業供應廠商——群翌能源,成為燃料電池廠的關鍵後盾,也是氫能產業鏈不可或缺的要角。 根據IEA預測,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之下,全球每年低碳氫能產量將達5.3億噸,較2020年8800萬噸成長近六倍,主要用於運輸部門、工業製程與電力部門。 為保持產業在淨零經濟中的競爭力,標竿國家的氫能戰略早已產業發展為核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