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2日 ·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最令大家困惑的是:為什麼有的人即使打疫苗,仍然會確診?為什麼有些人即使和確診近距離接觸,甚至生活起居在一起,依然不會被傳染?難道他就是所謂免疫力(抵抗力)超強,「百毒不侵」的「選之人」?

  2. 2023年3月9日 · 輕症免隔離、免通報,對於確診者來說,確實可以省去許多不方便,毒理學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也認為,現在的病毒株感染症狀已經輕微許多,就像一般感冒一樣,前2不舒服就請假在家,上班時、或是往後的5天都強制戴上口罩 ...

  3. 2011年7月19日 · 醫生的眼睛,是看過最多人情冷暖的眼睛。. 黃軒醫師所寫下的26個真實故事,提前讓我們看見總會遇到的人生百態。. 就像黃軒醫生在書中所分享的人生觀:「無常往往比明天先到,每天都是最後一天。. 」本書將讓你我更珍惜生命,更珍惜家人 ...

  4. 2008年1月1日 · 2004年6月某個尋常黃昏,陳安琪推著娃娃車裡四個月大的寶寶,和爸爸媽媽在公園散步,走著走著,安琪發現媽媽步態歪斜往左偏,警覺不對勁,就近送母親到東區一家中型醫院急診。 陳安琪的姊姊安妮接到消息立刻趕赴醫院,直到晚上九點多,主治醫師還沒出現,幾次問護士都說「會來、會來」,兩姊妹也只能枯坐床旁等候。 半夜,媽媽意識愈來愈模糊,叫她不回應,而且「頭是燙的、腳是冰的」,好不容易捱到天亮上班時間,陳安琪急忙下樓到門診找主治醫師,還是撲空。 (事後醫師說當時他上樓到病房,只看見一位老伯伯趴睡病床邊,所以沒有叫醒家屬就出去)。 等到11點做完電腦斷層,距離發作到院已經18個小時,發現右側橋腦梗塞,且母親出現嗜睡、昏迷指數降到9分(正常人為15分)。

  5. 2011年7月13日 · 2011-07-13. .文 / 黃軒.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兩個兒子口口聲聲說會照顧父親,但留下的手機號碼卻是空號…… 今天看一整天門診,當累壞的我要離開門診時,電話又響起:「黃醫師,有病患要加掛你的門診。 「不是已經過掛號時間嗎? 「可是他家人說,今天一定要找到你。 我有點無奈:「好吧,掛進來。 」心想既之則安之。 看電腦螢幕顯示,78歲病患是初診。 等約5分鐘,敲門進來兩個男子,我眼光搜尋不到78歲的伯伯。 一坐下來弟弟就說:「病患是我們爸爸。 黃醫師,這是他的病歷摘要紀錄。 哥哥開口說:「爸爸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身上插滿管子,已住兩個星期。 醫生說,他活不過這一、兩個星期

  6. 2021年12月1日 · 4招讓夜貓族作息規律. 而另一篇最新的研究則聚焦在長期睡眠不足需要多久時間復原。 波蘭的亞捷隆大學 (Jagiellonian University)研究團隊找23名自願進行為期21的研究。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研究前4受試過一般正常的作息,接受認知功能、反應力和腦波的監測,並填寫自認的充足睡眠時數,接下的10減少他們30%的睡眠時間(約減少2~3小時),最後7觀察身體功能的復原程度,包括腦波和認知功能的評估(例如用紅顏色寫「綠色」這個字,要求受試回答文字的顏色。 7過後,這群受試仍然無法回到睡眠不足前的狀態,只有反應力稍有回升。 「不僅是成年人,學生也是睡眠不足的族群,這個結果提醒我們,當睡眠不足成為常態時,更應該注意相關的健康議題,」研究團隊說。

  7. 2020年3月2日 · 婦產科醫師楊濬光上週突然消失3,再現身時,才發文解釋自己因為念幼稚園的兒子發燒肺部些許浸潤,且全家2月10號才從日本回來,全家因此按規定隔離。 他從到急診室開始到住院、出院,看到醫護人員的高度警覺和辛苦,特別撰文向他們致敬,並提醒民眾鍜練好身體防疫。 2020-03-02. .文 / 楊濬光.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楊濬光Facebook. 字級. 收藏. 分享. 各位朋友,有發現我突然人間蒸發3嗎? 對,因為我被隔離檢疫! 一開始,是幼稚園打電話給我們說哥哥發燒,要我們帶去醫院檢查。 我想,嗯嗯發燒,那就檢查一下比較放心吧,所以就去學校接他,去醫院檢查。 到急診室門口,檢傷護理師問我們怎麼,我說兒子發燒,她接著問,30內有出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