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8日 · 掀開京劇「黑箱絕學」──為老爺勒頭、替王熙鳳吊眉,一生懸命的戲曲箱管師. 潘進輝(右)與陳富國(左)正在為老生演員鄒慈愛(中)上冠。. 箱管為幕後的無名英雄、演員的最佳拍檔。. (攝影/林彥廷). 疫情後各劇團紛紛「報復式演出」,傳統戲曲 ...

    • 無人的巨大神像風景
    • 台灣早期「神像攝影」的缺乏:從日治時期的民間信仰與1990後的神像
    • 解嚴後,巨大神像的興起
    • 攝影與19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關係?
    • 「臨終關懷」精神結構的反覆進行

    2016年5月20日,我帶領「失落社會檔案室」(LSD)拍攝的《海市蜃樓: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抽樣踏查》系列,隨著新政府正式上任而暫時告一段落。 目前回頭聚焦於巨大神像系列,延續2008年探討台灣神偶崇拜議題而出版的《人外人》,全台灣一百多尊大神像當年只拍了7、8處,拍攝的並不全面,因此在2016年3月開始,以地毯搜索方式在台灣島上走遶十幾圈尋找大神,台灣廟宇目前有1萬2000多間,比7-ELEVEn還多,所見所聞無比精彩。 我通常會帶3台大小不同的相機拍攝,因為120與135相機機動性強,以黑白底片搭配廣角鏡頭,偶爾使用長鏡頭,偏向類型學景觀式攝影,而非純粹的民俗攝影。 《人外人》攝影集大部份內容自90年代起陸續攝得,但因生活困窘,直到2008年才有餘裕出版。我本人沒有什麼信仰,而是用接近人類...

    至於在1950年代黃則修拍龍山寺以前,為何較少神像攝影?我認為是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對信仰的管制政策,如「寺廟整理運動」(1936-1942年),執政者大規模要求漢人皈依日本神道教,在風水寶地蓋了很多鳥居,也建立了不少神社。 台灣的信仰活動在清朝時期其實蠻豐富,很多廟宇都是清朝時候留下來的,但日本統治時期的緊縮政策讓傳統祭祀、祭典開始式微,那個物質匱乏與政治管控的年代不可能蓋什麼大神像,小型神像也很少,民眾只能藏在自己家裡。 照理來說,日治時期應該會有攝影紀錄,但為什麼很少留下歷史檔案呢?可能跟日本統治政策有關,加上有錢有閒玩得起攝影的人士大多是日本仕紳,對漢人信仰也有所排斥。可是日本人類學系統的研究者或軍隊到原住民部落作採集調查,都對台灣風俗地理有所研究,目前在東京大學人類學系還留存部分史料。...

    我覺得巨大神像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是解嚴前後一個新時代的產物,具體時間我還沒考證過,但是解嚴後幾乎所有專制時代制定的管制都鬆綁了,寺廟擴建會用一些名義來募款,比如籌建大神像,有些大神像甚至可以進入內部頂禮膜拜的,或住在裡面當精舍。 宮廟用籌建大神的名義募款,主要集中於聖母媽祖、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濟公禪師這些民間比較經常膜拜的神祇去募集,神祇形象通常有很多分身,除了大型、中等、小尊之外,還區分流派,正統的分靈出去,分到後來需要更大形象以象徵其重要性與靈驗度,這也可能是巨大神像充斥全台的理由之一,三太子、地藏王菩薩、彌勒佛、釋迦摩尼佛也大多如此。林默娘、關羽、孫臏都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聖人,因為人格特質死後被後人膜拜,台灣因特殊政治背景,還有三、四間蔣公廟與國姓爺鄭成功的廟哩! 台灣最...

    其實在19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時,有一些藝術家例如席德進、郭振昌,建築學者李乾朗做了很多考察研究。當時美術界前輩劉文三的概念是「要從民間活力中去尋找什麼是台灣」,鄉土文學運動就是後來本土化運動的前導,透過民俗考察和啟發,再創造屬於台灣島嶼的美學。 那時候也有不少攝影家下鄉拍攝,像是張照堂、阮義忠、梁正居、林伯樑…,甚至謝春德都曾拍攝過台灣民間之美。其中較被忽略的陳傳興最近發表了一系列作品,他一向被視為法國攝影理論派權威,一般人不知道他拍過些什麼,但是他所拍的一些照片從現今角度來看,可能比他同時代的人拍得更早或更好,他最近積極舉辦展覽並出版攝影集,我覺得有點想要改寫台灣攝影史的味道,不過能把台灣那個時期的攝影史作重新梳理也是美事一樁。 從大環境來看,當時已有很多攝影學會了,比如說中華攝影學會或...

    廣義來看,台灣當代藝術這30年的發展是非常灰暗與悲觀的,對於死亡和臨終關懷的想像非常多。 所謂的「臨終關懷」包括了一個人快要往生的一種狀態,所投射出的某種社會現象或政治體質。第二個就是關於中陰身,人斷氣之後意識脫離軀殼,但尚未進入轉世投胎的狀態。第三個談的是死亡概念,死亡概念在台灣當代藝術發展其實很重要,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有一段時期經常在談論常民文化。 相對來說,宗教的意義通常是為了超越死亡或者肉身的腐敗,進而追求永恆或來世許諾。 我長期拍攝廢墟、蚊子館、巨大神像,基本上多少反應了台灣社會上普遍的宿命焦慮之過渡。比如說,廢墟給人的感覺有如死去的肉身,蚊子館則像是奄奄一息的殭屍,神像則像是對來世的寄託和想望。「解嚴」也可視作某種臨終狀態,即黨國獨裁政權的逐漸消亡;1980年代末期,藉...

  2. 1930年代空服員招募條件是「美麗、嬌小、單身、合格護理師、21~26 歲、45~54公斤、身高150~155公分(當時機艙較小,身高較矮比較適合服勤)」。 1966年美國東方航空的招募條件已是「女性、高中畢業、滿20歲、單身、155~178公分、體重48~61公斤,不得有近視」。

  3. 2022年12月15日 · 退後原來是向前──45年後,由歷史浪尖回歸的雲門《薪傳》. 雲門1978年在嘉義首演《薪傳》的那一天,正逢美國單方面宣布跟台灣斷交的歷史時刻。. 45年後,雲門將在2023年推出由新一代舞者重新詮釋的《薪傳》。. (攝影/黃世澤). 1978年12月16日是台灣戰後 ...

  4. 2020年10月7日 · 第55屆金鐘獎,兒少節目主持人得獎者《kakudan時光機》Si Pangoyod(鍾家駿)穿著達悟族的族服丁字褲上台,多家媒體標題用被抗議歧視原住民。作者列舉歷年大眾媒體上偷窺、獵奇的族群觀,期望台灣社會能夠真正尊重多元。

  5. 2017年10月27日 · 台中高分院10月26日宣布「2002年台中十三姨KTV殺警案」再審結果,翻案認定被告鄭性澤無罪,持槍真兇為當年在包廂內的另一名男子羅武雄。. 平反後,鄭性澤步出法庭,在陽光下面對大批媒體訪問。. 他記掛的第一件事情是拿出一封預先寫好的親筆信 ...

  6. 2020年11月16日 · 香港新銳導演陳健朗首部劇情長片《手捲煙》,講述世代交會之下,一段舊式香港幫派男性情誼,與另一部香港電影 《狂舞派3》 獲選為今(2020)年金馬影展雙閉幕片。. 由演員跨足編劇、導演的陳健朗,以中年 華籍英兵 遇上年輕南亞移民、兩個非典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