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中華民國(臺灣) 學者、 中國 現代思想家、作家、教育者、哲學家

      • 傅佩榮 (1950年12月16日 — ), 中華民國(臺灣) 學者、 中國 現代思想家、作家、教育者、哲學家,筆名傅華、傅軒。
      www.wikiwand.com/zh-hk/傅佩榮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臺灣正體. 傅佩榮 (1950年12月16日 — ), 中華民國(臺灣) 學者、 中國 現代思想家、作家、敎育者、哲學家,曾使用筆名傅華、傅軒。 出生於 高雄縣 ,成長於 桃園縣 觀音鄉 [1] ,籍貫 上海 。 曾任 國立臺灣大學 哲學系主任及硏究所所長、臺大哲學系敎授,屆滿退休。 比利時 魯汶大學 、荷蘭 萊頓大學 講座敎授、《哲學與文化》月刊主編、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哲學》雜誌總編輯等職。 傅佩榮著作甚豐,曾出版中西哲學普及讀物、散文百餘種,跨足中國儒家思想、中國道家思想、西方哲學、易經占筮及多個領域,善於將傳統思想轉譯爲現代人容易明白接受的人生哲學,並經常於各大場合公開演講,其主張並倡導儒家思想爲 人性向善論 。 [2] 被當代人視爲國學大師 [3] [4] 。 生平 [ 編輯]

  3. 傅佩榮 (1950年12月16日 — ), 中華民國(臺灣) 學者、 中國 現代思想家、作家、敎育者、哲學家,曾使用筆名傅華、傅軒。 出生於 高雄縣 ,成長於 桃園縣 觀音鄉 [1] ,籍貫 上海 。 曾任 國立臺灣大學 哲學系主任及硏究所所長、臺大哲學系敎授,屆滿退休。 比利時 魯汶大學 、荷蘭 萊頓大學 講座敎授、《哲學與文化》月刊主編、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哲學》雜誌總編輯等職。 傅佩榮著作甚豐,曾出版中西哲學普及讀物、散文百餘種,跨足中國儒家思想、中國道家思想、西方哲學、易經占筮及多個領域,善於將傳統思想轉譯爲現代人容易明白接受的人生哲學,並經常於各大場合公開演講,其主張並倡導儒家思想爲 人性向善論 。 [2] 被當代人視爲國學大師 [3] [4] 。 生平. 家庭背景.

  4. 2018年11月1日 · 近年在兩岸引起一股儒學旋風的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受邀至第16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擔任首場專題演講生命與財富的起落尋找生命新動力重磅講者並分享他對於儒學為何能影響華人社會之政治企業數千年的看法傅佩榮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2008年被21世紀經濟報導被評選為風雲人物。 他任教台大哲學系時開設的「哲學與人生」通識課,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 他笑說,接到演講邀請第一件事,就是翻出《史記》,司馬遷談姜太公如何治理齊國,談管仲在百年後,如何變法,推出土地私有化等政策,讓齊國成為一方之霸。 傅佩榮接著提到,仔細研讀後發現,中國古代企業家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陶朱公(范蠡),第二類是白圭,第三類則是孔子的學生子貢。

  5. 2019年5月8日 · 孔子書都白讀了. 經過這件事之後,莊子的學生們心情有點緊張,就問莊子,山上的大樹因為無用所以保全生命,山下的鵝因為無用就被殺了,怎麼辦呢?. 究竟要有用、還是無用呢?. 莊子說,要處在有用與無用之間。. 判斷最重要,當有用比較安全時,就要 ...

  6. 2019年5月8日 · 2019/05/08, 人文.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孝順的六種境界重點在於忘記」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精選書摘.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莊子說:「相吁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也是期待更親密地融合善與惡、是與非、物與我。 在莊子看來,萬物之間沒有什麼嚴格的分別,這種齊物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啟迪呢? 文:傅佩榮. 李安說「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但「孝」的本質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1年前.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孔子是個有用的人,但老子覺得他書都白讀了 5年前. Tags: 無用的日子讀老莊. 傅佩榮.

  7. 2015年6月18日 · 心理勵志. 如果不能喜歡自己,別人又怎麼會喜歡你呢? 文/ 傅佩榮. 2015/06/18. 今天的我,不是過去的我;同樣的,將來的我,也不只是今天的我而已。 生命是動態的過程亦即我是誰我就要成為誰」。 要把「是」字變成動態。 做為一個人,與其他動物的差別何在? 在探討自己是誰的時候就要問:「我能成為什麼? 」生命看作動態的開展過程。 今天的我,不是過去的我;同樣的,將來的我,也不只是今天的我而已。 那麼,我要成為的那個人是什麼模樣呢? 認識自己的三個問題. 如果想要認識自己,就要問三個問題:第一,什麼事使我感動? 第二,什麼人使我羨慕? 第三,我對自己滿意嗎? 發現一件事使你感動,就要記下來。 一般人總是怕孤單,為了避免寂寞,努力與許多人來往,加入一些團體,才覺得有歸屬感。

  8.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