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23日 · 228 受難者名單攤開來就是一個很強的內閣名單──三支影片告訴你年輕人如何看 228. CO 肥皂箱 2018-02-23.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發生在 70 年前的 228,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或許很遙遠,但絕對不是沒關聯。 「年輕人幹嘛關心二二八」、「為什麼不放下仇恨」,如果你身邊也有人有類似的想法,不妨讓他們看這篇文章。 二二八不該只是一段逝去的歷史,而是和這座島上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如果想了解更多年輕人如何看 228,也歡迎參加明天下午由 47個民間團體發起二二八71周年紀念行動。 (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攝影、剪輯/何宇軒. 「228」對年輕朋友們來說,似乎很遙遠。

  2. 2020年5月20日 · 蔡英文第二任期新內閣今天上路但行政院公布的內閣名單中女性政務官比例只有4.76%是台灣民主轉型 30 年以來女性比例最低的內閣不僅婦女新知基金會發出抗議聲明諷刺史上最內閣竟然出現在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的任期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民間委員也發聯合聲明表示失望無法接受呼籲行政院提出補救措施向人民交出具體的性別政績。 女性政務官僅佔4.76%,婦團批民進黨違背「白皮書」承諾. 行政院 的新內閣閣員名單出爐,閣員的性別比例失衡招來民間婦女團體的抨擊。 據 婦女新知基金會 的統計,42名新任政務官中僅有2名女性,分別是勞動部長許銘春及公平會主委黃美瑛。

  3. 2016年11月22日 · 川普的團隊即將出爐繼川普幕僚爆出根本「 歧視恐怖平衡 」——反同志的女性有種族歧視的同志以及歧視女性的黑人——之後川普最新提出的內閣名單又被認為是一群問題兒童」。 紐約時報直嗆這絕對不是什麼諷刺作品而是現實:「一個涉白人至上主義和女性歧視的人將成為白宮首席策略師一個據稱因種族歧視而被否決法官任命的人將成為司法部長一個收了莫斯科的錢的恐伊斯蘭者將成為國家安全顧問。 更直批川普「令他自己和我們的國家都感到難堪 」,因為他並沒有選擇那些有原則性的共和黨員,而是特定的偏激分子。 (責任編輯:林芮緹) 川普宣布聘請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中將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決定尤其令作者震驚。 (湯森路透) 文/ 紐約時報 紀思道. 川普政府會是什麼樣?

  4. 2024年5月14日 · 新政府拋出的行動創新 AI 內閣」是什麼? 首先簡立峰指出新政府拋出的行動創新 AI 內閣」,其中的「AI」並非外界普遍理解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代表「行動創新」的 Active Innovative,但傳統意義上的 AI 仍是新政府所關心的重點。 從傳統意義的 AI 來看,台灣 AI 發展狀況如何? 在最近公開的一份「全球人工智慧指標排名」報告中,台灣竟只位居第 26 名,落後於日本、新加坡、南韓及以色列。 對此,簡立峰指出過去 20 年來台灣於新創領域上的發展非常不足, 由於台灣強大的資通訊和半導體製造業背景,所以只能進行「被動式創新」而非「主動式創新」 ,這就直接造成指標排名靠後的結果。

    • 德國新外長貝爾伯克是誰?
    • 德國新外長貝爾伯克如何看待中國和台灣
    • 上任不到 1 個月,貝爾伯克做了什麼?
    • 貝爾伯克抗中挺台的阻礙?

    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980 年出生,明天(12 月 15 日)滿 41 歲。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社會心理學家,都是環保與和平主義者,形塑她反核與世界和平的理念。 青少年時期,貝爾伯克擔當運動員,在彈簧床項目拿過銅牌,1994 年成為擔任德國體操團出賽世青錦標賽,後因傷結束職業運動生涯。貝爾伯克認為選手生涯讓她學會自強不息,「每學一個新動作,都不知道會先是頭還是腳、或在哪個點著地,因此必須準確評估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和極限所在」,她指出這對日後從政頗有助益。 貝爾伯克的媒體形象具親和力: 貝爾伯克為法律碩士,在 2008 年到 2013 年於綠黨議會黨團工作,負責國際關係與安全領域。2013 年她首次當選國會議員,2017 年連任議員。2018 年她擔任綠黨的共同主...

    貝爾伯克曾在第一任國會議員任期,參與「柏林–台北友好小組」(Berlin-Taipei Parliamentary Circle of Friends)。她在 11 月被問到台海局勢時曾表示,為阻止中國攻台,德國應傳達清楚的外交訊號。 她曾主張歐盟研擬新的台灣政策,以反制北京威脅,並表達對台灣的支持:「歐盟與台灣的雙邊投資協定將是重要的訊號」。 她常常批評前任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對北京太軟弱,主張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是「自由民主與獨裁之間的制度競爭」,支持歐美聯手制衡中國。 貝爾伯克在上任前的 12 月初,接受柏林《日日新聞報》(Die Tageszeitung)訪問,談到對中國態度。她表示,當討論氣候變遷和疫情,中國是夥伴;不過,歐洲是跨大西洋民主同盟的一員,因此與獨裁...

    組合社會民主黨(SPD)、綠黨與自由民主黨(FDP)的德國新內閣,於 8 日正式上任。該內閣在未來 4 年的聯合執政協議中,難得地提到台灣,指出「唯有在和平和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改變台海現狀」,並承諾德國將在歐盟「一個中國」政策框架下「支持民主台灣事務性參與國際組織」。這是德國第一次有新政府在施政藍圖提到台灣,使得台灣更受德國政壇重視。 新政府在聯合執政協議中提到台灣、新疆、香港等北京眼中的敏感問題,德國未來似乎有意加強與中國對抗。對此,貝爾伯克說,對話是國際政治的核心,但不等於美化或閉口不談。 貝爾伯克強調,她所追求的價值導向外交是對話和強硬的結合,她並暗批即將卸任的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近年對中國人權問題保持沈默。她同時表示,新疆普遍存在強迫勞動,建議歐盟禁止進口新疆...

    自梅克爾時代,德國之所以始終沒有走上抗中一途的原因,就是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新內閣當然也了解這點,自民黨籍的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表示中國市場對德國經濟具「特殊意義」。 中國目前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德國的汽車、機械、電子與化工產業,從中國獲得巨大利潤。但據《德國之聲》引用《法蘭克福匯報》分析,依賴也代表中國對德國的經濟風險。倘若在美國的帶領之下,美中的對立陣線激化,德國面臨選邊站,很難想像會選擇中國,因為它畢竟是監控無所不在的高科技專制政權。因此,德國應開始減少對華依賴,轉向其他市場。 另外一點是,貝爾伯克與務實路線的總理蕭茲(Olaf Scholz)的抗衡。《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德國政府有一種「總理原則」(Kanzlerpr...

  5. 2016年12月2日 · 爭取升格直轄市的誘因:爭取更多的財源/更多的城市能見度. 一般縣市與直轄市在財政、人事職等、編制、及權限上的落差,導致許多縣市競相爭取升格為直轄市,希望升格後能爭取到更多的財源分配、更大的舉債空間、更多的人事編制、職等可以提高吸引 ...

  6. 2018年12月17日 · 80 年代末的世界可以形容為第三波工業革命在前網路時代達到鼎盛的時期資本主義尚未面臨到現在的問題經濟上人們財富快速累積政治和社會則在這個背景下而人心思變新一波的典範轉移箭在弦上台灣與全球皆然。 右為時任美國總統雷根,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公眾領域 。 這還是個全球人口只有44 億的世界,也就是只有現今人口的 2/3,全球化正要開始,中國還沒「富起來」,美國總統還是演員雷根(Ronald Reagan)。 很巧的,雷根出身的好萊塢似乎是全球想像中的應許之地。 要以一個名詞形容此時的時代精神(zeitgeist),除了「樂觀」應該找不到第二個更適合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