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日 ·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腦血管疾病排行死因第四位死亡人數創12年新高且有年輕化趨勢對此醫師警告腦中風非老年人專屬疾病輕忽慢性病水喝太少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都是風險。...

  2. 2023年3月7日 · 研究作者國家衛生研究院旗下全國心血液研究所心血管再生醫學實驗室研究員Natalia Dmitrieva指出體內水分含量減少是導致血鈉增加最常見的因素而該研究結果顯示適當攝取水份可能可以減緩老化並延長健康壽命她進一步解釋水份不足會加速衰老原因可能與身體會試圖保存水份的機制有關。 水喝太少會刺激腎臟的荷爾蒙,從而導致尿液濃度提高,而該荷爾蒙長期濃度過高,也會影響身體其他組織,逐漸破壞他們的正常功能、加速老化。 而這也是為什麼民眾留意小便顏色特別重要,當發現身體水分不足時,就要多補充水分了.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雖仍不能證明喝水與抗老、預防疾病的因果關係,需進一步研究,但這項研究結果仍能對民眾健康生活提供指引。 下一頁看看哪些方式幫助補水,遠離心血管危機!

  3. 2023年3月7日 · 長庚醫院高齡醫學科暨一般內科主治醫師陳英仁曾受媒體訪問指出調查顯示台灣有8成民眾每天喝水不足1500cc而根據啓新診所衛教資料民眾可透過以下跡象判斷是否身體缺水了口乾舌燥嘴唇乾裂. 小便顏色呈深黃色. 大便乾硬、便秘. 皮膚缺乏彈性. 眼乾、頻繁眨眼、淚水減少. 疲倦. 消化不良. 噁心. 頭痛. 快速站起來時,突然頭昏眼花. 不只喝白開水,6大高含水蔬果幫助補水. Natalia Dmitrieva建議,對於血鈉在142 Eq/L以上的民眾,可透過攝取充足水份得到益處,多數人可透過喝水、喝果汁、吃蔬菜或其他富含水分的水果增加水份攝取量。

  4. 2021年3月1日 · 醫生也提醒腦中風並非老年人專屬疾病輕忽慢性病水喝太少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等都是罹病風險。 據衛福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因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創12年新高,且每5人就有1人是年輕人,50至59歲占65歲以下罹病者逾40%,40至49歲也有4,808人。 據《自由時報》報導,曾有研究指出,以35歲以上人口約1千萬、腦中風發生率0.3%估算,每年新發生數約3萬人,以腦梗塞、腦出血為主,且台灣年輕中風病人(45歲以下)占比在2015年後已逾10%,逐年增加。 台北榮總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表示,臨床上一直有看到年輕患者,好發於先天性腦血管疾病者,也有不到30歲的個案有家族性高血壓,認為年輕而自行停藥1個月就腦中風,還有壓力大、常熬夜而發生腦中風。

  5. 不愛喝水小心腦中風衛福部最新統計前年因腦中風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創下12年新高1/5是中壯年甚至是年輕患者醫生解釋由於少喝水容易讓血液黏稠形成血栓增加腦中風的風險

  6. 2021年3月1日 · 蔡主任也提醒血液黏稠化有血栓腦中風風險最好1個半小時至2小時喝1次水運動更要1小時喝1次水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理事陳龍醫師也指出年輕人腦中風以高血壓等三高問題為主曾有一位高中生長期白天上課晚上打工某天玩遊戲時突然腦中風提醒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也會導致自律神經亂掉血壓變化。 更多鏡週刊報導....

  7. 2024年5月21日 · 蔡維平醫師指出當大血管阻塞就可能引起腦中風針對爆血管的出血性腦中風當務之急是控制患者腦壓和血壓減少腦細胞損傷擴大而梗塞性腦中風在發作後3至4小時黃金時間內可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或最遲必須在8小時內緊急用導管將動脈血管打通灌流重建將可大幅降低大腦損傷減少腦功能的喪失。 值得注意的是,末梢循環障礙導致梗塞型中風的機率相對較高。 此外,蔡維平醫師歸納腦中風10大高風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抽菸、喝酒、肥胖、運動不足,以及年齡大、曾經中風過、或是有中風和心房顫動的家族史;其中,後3項無法掌控,但前7項因子是可以控制的。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曾經中風過,發生2次中風的機率比未曾中風者高出9倍以上,不容輕忽。 蔡維平醫師歸納腦中風10大高風險因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