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18日 · 各種場所的地震對策」:辦公室電影院洗澡時⋯⋯應對方式不一樣. VO 精選好書 2016-05-18. 注意天花板的掉落物切勿慌亂. 用包包等物保護頭頸部並將身體縮在座椅間直到搖晃停止。. 停電時還是會有誘導燈和緊急用照明勿慌亂遵照人員 ...

  2. 2015年4月20日 · 台灣位於高地震帶的地區,要學會如何與地震共處,已是台灣人必備的求生條件之一,根據 內政部消防署指出 ,防震避難的首要概念,就是 自我保護 ,尤其是 保護頭部 ,所以應立即躲在桌子下或主要柱子旁。 有關地震發生應變如下: (一)地震發生時如果身處室內. 1.立即躲在桌子下抓住桌腳或蹲在柱子旁,並保護頭部,以防燈具、吊扇…等懸吊或玻璃、雜物掉落。 2.遠離衣櫃、書櫃、櫥櫃、酒櫃、書架、鋼琴、電視機、冰箱、物品架…等家具、電器,以免搖晃倒塌,或因地板搖動,造成大型家具、電器左右移動擠壓,而造成傷害。 3.如果你正在廚房煮東西,順手立刻關上爐火,並立即躲在桌子下抓住桌腳。

    • 什麼是地震「黃金三角」?
    • 為何是錯的?
    • 當「黃金三角」變成「死亡交叉」!?
    • 總結
    • 推薦閱讀

    傳說中的「黃金三角」,它的立論基礎是指當建築物倒塌撞擊在物體或家具上時,使靠近它們的下方會留出一個空間。受撞擊的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變形就會越小。而物體被擠壓變形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個空間就是傳說中的「黃金三角」。 據有關報導,美國 911 事件的救援隊隊長道格柯普時提出:大樓倒塌時,人們不應該躲在桌子、床櫃下面,而是要躲在這些物品的旁邊,並保持自己身體呈最小面積,因為在那裡正好形成一個所謂的「黃金三角」,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被砸的危險,甚至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之後,「生命三角救生法」以各種形式在網路上廣泛傳播。再次強調,「黃金三角」理論是錯的!

    為何是錯的?我們先從地震的危險因子開始談,到底地震的頭號殺手是什麼?有沒有聽過有人被地震的震波「直接震死」的八卦? 事實上,地震造成人命傷亡最主要的殺手來自於我們的「建成環境」!我們的建成環境遇到地震的時候,將面對兩種最主要的威脅: 第一種是非結構性威脅,包括像是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 第二種是結構性威脅,包括建築物倒塌、樓層下陷等。 先有這樣的認知後,我們一起來看看黃金三角到底錯在於那?

    黃金三角的最大問題,來自於它理論本身的的三大錯誤假設! 錯誤假設一:「黃金三角」假定所有的建築物遇到地震後,都會崩塌並粉碎裡面的所有家具。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建成環境遇到地震的時候,將面對兩種最主要的威脅,第一種是非結構性威脅,包括像是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第二種才是結構性威脅,包括建築物倒塌、樓層下陷等,但在結構性威脅發生前,一定會先發生或伴隨非結構性威脅。 (一)非結構性威脅:包括像是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 根據地震生還者所作的綜合統計,地震最危險(最頻繁)的傷害因素並非轟然塌下的屋頂或樓地板,而是四處亂飛、掉落、位移的家具和碎玻璃。 所以,地震來臨時,要趕緊鑽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摀住最脆弱的頭部,或牢牢抓住桌子腿並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這種避難措施更為可靠。也...

    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牆體外倒、牆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所以,儘管觀察地震造成的廢墟,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黃金三角」空間。 不過,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麼地方會有所謂的「黃金三角」空間。太過強調「黃金三角」空間可能帶來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可能很快就倒下了! 最後強調一次,「黃金三角」理論是錯的! DCH(Drop 臥倒、趴下 Cover 掩蔽、掩護、Hold on 握緊、穩住)才是最可靠、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我們過去一直所習以為常的知識,這是正確觀念!

    【這些縣市長都為花蓮地震衝了】柯 P 一句話被鄉民讚翻!白話不廢話不邀功給推 永不忘台灣恩情!花蓮大地震日網友怒吼「我們想捐錢」,台日友好紀錄讓人暖哭了 一起為花蓮集氣!把我們的祈禱和正能量都灌注到這 11 張照片所在地吧! 從機率理論破解「地震黃金三角理論」,看完提升存活機率整整 12000 倍! (本文經原作者蔡宗翰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地震殺人還是迷思殺人?當「黃金三角」變成「死亡交叉」?〉。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責任編輯:黃靖軒。)

  3. 2024年4月3日 · 因應地震平時就可預先準備地震緊急避難包」,以備不時之需放在逃生時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並且定期半年檢查汰換袋內物品究竟緊急避難包裡要放什麼才能保命本文彙整出 6 個消防署提醒必備的項目趕快準備好你的緊急避難包吧

  4. 2022年3月24日 · 定義未來生活. 【每個人都需要有 1 個緊急避難包】跟著消防署準備這 6 大類必備物品. yichun 2022-03-24. 3 月 23 日凌晨 1 點 41 分,花蓮縣近海發生規模 6.6 強震,後續餘震不斷,7 小時接連發生超過 50 起地震地震學者示警,台灣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東部外海的「海溝型地震」,未來可能發生規模 8 以上強震,在發生海溝型大地震前,會陸續出現中大型地震。 因應地震,平時就可預先準備「地震緊急避難包」,以備不時之需,放在逃生時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並且定期半年檢查、汰換袋內物品。 究竟緊急避難包裡要放什麼才能保命呢? 一起跟著消防署提出的 6 大必備項目,打包屬於你的緊急避難包吧! 緊急避難包.

  5. 2024年4月3日 · 廖紹伶. 2024-04-03. 分享本文. 台灣在 4/3(三)上午 7:58 發生發生規模 7.2 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 25 公里台灣東部海域全台有感是繼 1999 年 921 地震之後25 年來最大地震除了造成花蓮多處房屋傾斜倒塌各地也陸續傳出災情許多民眾的家也因為遭遇劇烈搖晃呈現一片慘狀。 根據氣象署地震中心,後續 3 天內可能會有規模 6.5 以上至 7.0 的餘震,影響相對大。 財政部國稅局提醒,如果因地震遭受財產損害,記得拍照存證,申請稅捐減免。 申報災害損失減免 3 步驟. 民眾如果因為地震造成財產損失,可透過 3 步驟申報稅捐減免,維護自身權益: 拍照存證. 檢附損失清單及證明文件.

  6. 2018年2月7日 · 1. 懸浮地基. 就是害怕地震,所以猶他議會大廈的地基露出,為完全獨立的系統,看起來房屋就像漂浮在地基之上。 概念是將地表建築與地基分離,當地震來襲後,將地基劇烈晃動對於地表建築的影響降到最小。 2. 避震器. 避震不僅只可以使用在車子上,建築物當然也可以增加避震器。 NASA 一直有在研究將避震加裝於建築物與橋樑的技術。 3. 阻尼器. 這應該是台灣人最熟悉的防震系統,因為我們的 101 裡就有加裝壯觀的阻尼器系統。 4. 建築的「保險絲系統」 保險絲的運作就是燒壞了,換一個新的即可繼續保護你的安全。 目前建築師們也大力研發,想將建築的支撐做成保險絲系統,壞了,更換上新的即可繼續使用;受力達到極限,更換上新的又可以重新保障你的安全。 5.

  1. 相關搜尋

    地震畫面暖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