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7日 · 此書為凱特文化出版作者為旅日作家劉黎兒大家應該都知道日本公司的階層文化非常地重那種上對下的壓迫阻礙了公司的進步與員工的創新思考甚至鬧出不少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的奇耙職場事蹟台灣的階層文化也算重尤其是大公司也許我們可以從作者點出的怪獸上司特質來看看自己的職場環境是否健康如果你身邊也有恐怖如怪獸的上司那就快逃吧! (責任編輯:李恬芳) 日本的經營管理至今都是以操縱部下、發揮團隊力量為最重要主題。 上司權限很大,關於上司的傳說很多,之前還傳出石川縣某區公所的副課長拿打火機燒頭髮太長的男部下,以要求剪髮。 這類跟不上時代的上司,在變化腳步加快的現代,更加怪獸化,導致有才華的部下紛紛求去,或成為製造憂慮症部下的機器。 把員工當成傻瓜,卻事事要求完.

    • 公司職員 = 職業運動員?
    • 你工作成癮了嗎?
    • 延伸閱讀

    雖然職業運動員和公司職員間確實有著相似性,但兩者間仍存在重大的結構性差異。其中之一,職業運動員生涯均數為七年,而公司職員的工作年限則在四十至五十年間。運動員有長達數個月的休賽季,但一般管理人平均一年的休假時間是二至四週(而就如我們所見, 這個數字其實是不停地下降)。 運動員幾乎全年無休地訓練,但實際競賽的長度不過是一場比賽的時間。但是,人們卻預期高階主管要能連續十小時維持高檔表現,更別說晚上和週末也得待命。運動員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準備短時間爆發的表現,相形之下,公司職員卻得日復一日不斷提升技能,呈現出顛峰績效。這實在有些諷刺。如果我們想擁有和職業運動員一樣的表現,那麼就該接受同樣的訓練──職業運動員會妥善休息,讓身體和腦袋有機會恢復。 史瓦茲指出,高水準表現的最大障礙是缺乏定時的休息:「長期處...

    如魚得水的極限工作者,就和極限運動中的佼佼者一樣,都能引人──自己和別人── 驚嘆。自發性地自我挑戰精神、肉體極限,不論是參加內華達州沙漠極限馬拉松,或為了及時完成簡報而靠咖啡因加班一整晚,都會創造出腎上腺素高漲,讓人成癮的這種情況。這些行為也有某些值得關切的病態性存在。 許多心理學家開始視過勞為和藥癮、酒癮類似的成癮症。不過,和物質濫用不同,工作狂並不會背負任何汙名,事實上,我們的社會根本就頌揚極端的工作投入,因此,展現出工作狂行為的人反而會受到稱讚和景仰。他們的功能失調行為不會獲得治療,而是贏得獎勵。 然而,對於覺得被迫工作的人來說,倒是有些安全的避風港。過去二十年來,工作狂互助會(Workaholics Anonymous)一直不斷支持工作狂和其朋友、家人。互助會的宣傳手冊聽起來像是一...

    【有能力≠領導力】國際知名領導學專家傳授「梯子法則」:爬越高,越需要培養「品格」 【領導人養成之路】中文卡內基創辦人黑幼龍,揭開「高效率團隊」的秘密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未來,工作,你?:知識經濟時代展開,如何拋開「效率」迷思,不被「創新」淘汰?》,由三采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2. 2023年8月8日 · 畢業剛過,又有一大批的社會新鮮人踏入職場,他們大多是生於 1997 年至 2012 年間,被稱為 Z 世代的一部分。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統計,預計到了 2025 年,勞動力市場中將有近 1/3 都是這群 Z 世代青年。 了解他們 Z 世代特質和 Z 世代價值觀,不僅能助於吸引這群青年人才加入,還能幫助企業掌握勞動力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Z 世代與前幾代相比,有著不同特點:他們普遍受教育的程度較高,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且對社會議題有著高度的關注。 那麼,這批 Z 世代職場期望又是什麼呢? Z 世代青年的 4 個理想職場樣貌. 一、擁有良好的溝通. 許多企業不知該如何與Z世代溝通。

  3. 2015年5月19日 · 馬克很早就想跟高中同學一起搞網購,計畫了許久但遲遲沒有行動,對方本來不想再找他,要另覓合夥人,沒想到他真的決定離職,追尋自由、高報酬以及自己當老闆的創業大夢。 但是,專業打工仔跟自己當老闆,工作模式與生活型態真的是兩回事。 選擇創業,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我不想說創業過程是「現在叫我起床不是鬧鐘,而是夢想」這類噁心的話,但是說真的, 創業首重「自律」 。 我看過很多有天分、離職出來創業的人,不是每天越睡越晚,就是初期亂花錢,要不然就是拚命消費老同事或是老朋友,很多人撐不了多久,便打退堂鼓。 創業這條路,決定出發後,過程不只是堅持夢想這麼簡單,大多是挑戰。 很快的,馬克跟合夥人因意見不合而拆夥,再加上他真的不是創業的料,雖然初期我對他仍有滿滿的祝福,但這個結局,我並不太意外。

  4. 2018年4月30日 · 你怎麼知道不會發生壞事? 多莉:「我不知道! 或是也可以指我們對自己缺陷的排斥。 多莉只有短暫記憶,因此她的人生沒有計劃,但他「接受自己的健忘」、「接受自己是誰」,找到了自我認同; 「沒有記憶,沒有問題(no memory, no problem)」 不糾結過去,偶爾就當自己失憶。 就這樣擁抱真正的自己,盡量樂觀、游就對了,美好的事情也許就會發生。 #天外奇蹟. 「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握有大權。

  5. 2024年2月2日 · 根據跨國科技公司 Cisco 針對全球超過 8,000 名企業領導者的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人都正面臨部署 AI 的壓力,然而有超過 2/3 的人認為公司尚未準備好面對這樣的轉變。 AI 人才需求爆發! 科技巨頭、業界專家、頂尖名校都來開課. 看見市場對 AI 人才需求提升,大型科技公司、大專院校和線上課程平台紛紛推出相關課程,希望能培養更多 AI 人才,以填補人力缺口。 一、科技巨頭推生成式 AI 課程,全民都能免費使用.

  6. 2021年1月15日 · 2021-01-15. 分享本文. 圖片來源:Pexels.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什麼是最好說服別人的方式? 」過去我們在學校和職場遇到此一問題,總是被提醒必須蒐集好證據、做好嚴謹的邏輯推理,準備好紮實的論點才有辦法說服別人。 然而當你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改變別人的想法,卻會使用較為感性、貼近生活的語言形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此文為 Google產品主管透過點出「大腦的認知偏誤」,歸納出可以如何在職中提高自己的說服力。 (責任編輯:何泰霖) 本文經 創新拿鐵 授權轉載. 作者:陳蔚銘. 無論在商場或職場,「說服力」都是重要的關鍵技能;業務想讓客戶簽下訂單、創業者想讓投資人掏錢,除了描繪美好願景,更要有強大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