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3月27日 · 在國家政策下,原住民族群開始分化自己的特色,在族群意識的控制之下,原住民族群慢慢成為被掌控的一部分,亦影響了傳統文化的認定,「傳統 ...

  2. 2018年2月11日 ·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復旦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的這篇《傳統文化的「傳」與「承」》或許能夠帶給我們新的思考。 什麼是傳統文化. 探討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傳統文化。 我們現在往往把過去存在過的文化都稱為傳統文化。 其實不然。 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裡曾引用過一句諺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百里不同風」是說,兩地相距一百里,「風」就會不同,而相距一千里,「俗」也會發生變化。 可見「風」和「俗」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在我看來,「風」就是風尚、時尚,傳播雖快,但存在的時間比較短、範圍也比較小,所以影響有限。 比如,今年流行這款衣服,明年又流行那一款,後年又不知流行什麼,這就是「風」。 「俗」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

  3. 2021年10月25日 · 對於這種看法,常見的回應之一是「傳統文化很重要因為裡面有傳統知識」,例如指出原住民的語言裡,當地的各種生物都有名字、並且知道怎麼在野外利用作為食物、工具或藥物。 這個回應對我沒有說服力,因為這類知識大可以寫下來並翻譯成其他語言,似乎不需要跟整套文化一起保存。 老一輩的知識沒有傳下來是知識傳承的問題,跟語言文化是兩回事。 況且這年頭大家都去菜市場或超級市場買菜,雖然...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從原住民文化展演到原住民劇場,不變是,「傳統」與「現代(創新)」這兩組關鍵詞,始終交纏糾結,相互辯證出越來越長路。. 我們不時會在一些新聞看到,哪個活動、團體因為服飾、樂舞呈現上錯誤,或者呈現得不夠原汁原味,而招致消費、不尊重 ...

  6. 2019年5月16日 · 台灣的傳統民俗技藝是多數長者們年輕時的美好回憶,其中捏麵人可以稱為經典的代表作。. 但隨著時代的演變,這些傳統文化卻漸漸的消失在街頭,當今的民眾只能透過政府或民間舉辦的相關活動才能一探這些昔日經典技藝的風貌。. 民眾體驗傳統捏麵人技藝 ...

  7. 2017年3月27日 · 原住民「傳統領域」指的是原住民原本的生活領域,包括部落所在地、農耕地、獵場、漁場、聖地等等,也包括海域與河流,但數百年來隨著外來政權的進入,這些土地屢遭侵奪。. 今年2月14日,行政院原民會公布了《原住民族土地劃設辦法》。. 乍看之下 ...

  8. 儒家性善理論為主要核心的華人傳統文化,始終承襲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道德本性。 其實明明是後天建構的社會倫理規範,讓人在其中有所遵循,卻逐漸變成華人的基因,從而佔據多數人的心靈,成為集體行為準則。 曾暐傑以心理學大師容格「集體無意識」的概念,來說明華人共同形成的思維模式,有些早已變成我們不知不覺的習慣或忌諱了。 例如諧音「四」代表不吉利,「六六」則象徵順利等。 這樣的集體無意識也就建構了華人的道德文化,養成我們身體的慣性。 因此,個人被置於群體之下,成為集體制約的社會。 現實生活中,博愛座的使用行為,就是泛道德文化下最明顯的範例。 曾暐傑利用課程調查,請學生搭捷運時坐博愛座,大部分學生平時不坐博愛座,坐下去的瞬間心裡隱約感到不安,也有人覺得自己遇到不友善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