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癌症乃是現代人類最重要的死因之一因此對於癌症的研究也就成為近代生物方面最迫切而熱門的課題。 世界各先進國家均投入了相當的人力、物力,積極尋求突破。 民國六十九年,台大生化學科董大成教授首先在國內提出組織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的呼籲,目標是為了結合國內癌症研究者的力量,加速我國癌症醫學水準的提昇。 董教授的呼籲很快地就獲得了熱列的迴響,國內學者熱烈支持癌症醫學會的設立,經過董大成教授及台大生化學科同仁們的積極籌備,終於在民國六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於台大醫院第七講堂正式 [成立大會],與會學者有三百餘人,會中通過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章程,將學會名稱定為: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英文譯名為 [The Chinese Oncology Society],簡稱為COS。

    • 國內學術活動

      CONTACT 100229台北市常德街一號台大景福館二樓204室 ...

    • 人事組織

      理事會 理事長 陳仁熙 常務理事 白禮源、何景良、沈延盛、 ...

    • 行事曆

      CONTACT 100229台北市常德街一號台大景福館二樓204室 ...

  2. 2018年3月17日 · (資料來源:病理柳葉刀) 近日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項研究中根據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數據最新的預測顯示英國每兩人中將會有一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患癌症。 這聽起來恐怖嗎? 再看看中國:世界癌症報告估計,2012年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佔全球發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 隨著發病率走高,癌症正越來越多地侵入人們的生活。 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於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影響了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癌症和腫瘤. 進入正式的科普前,先來介紹一個可能困擾著很多人的一個小問題。 癌症與腫瘤究竟有什麼區別?

  3. 癌症乃是現代人類最重要的死因之一,因此對於癌症的研究也就成為近代生物方面最迫切而熱門的課題本會自六十九年成立迄今三十五年以來,投身於癌症研究及治療的醫師不計其數, 盼帶動腫瘤內外科醫師之間的交流,本會於106. 年度參與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共同促進學術研究與發展,以增進國際學術交流。 今年度的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本會將針對老年癌症專題討論,誠如上面提到癌症仍名列國內十大死因之首,而癌症的發生與年紀有相當高的相關性。 除了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上升之外,老年人還有其他必須同時考慮的醫療因素:包括因為年齡造成的器官功能退化,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發生的其他慢性疾病,以及在檢查治療上面臨的後續心理精神壓力,生活品質跟平均壽命的平衡等,都是在治療老年人癌症上面,需要特別考量的地方。

    • 前言
    • 癌症免疫治療歷史
    • 癌症免疫療法的未來
    • 結語

    癌症連續 36 年蟬聯國人 10 大死因的首位,令人聞癌色變。不過,其實癌症並不一定是絕症,尤其近年免疫治療出現後,讓癌症治療不只是狙殺癌細胞,甚至成為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病。現今,衛福部健保署也已同意將第一代免疫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接著在今(2018)年9月6 日公告法源,開放特定癌症病人自體免疫細胞療法,宣示進入癌症免疫治療的新階段。 過去 4、50 年來,外科手術、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和標靶藥物一直是最主要的4種癌症治療方式。這些療法的確讓癌症病人的5年存活率增加。 然而,癌症並沒有因此銷聲匿息,令人不禁想問,我們真的用對了策略嗎?因為以殺死癌細胞為目標的高劑量放射線、化療或標靶藥物,一旦出現抗藥性後,癌細胞會變得更加兇猛,最後導致死亡,這也讓癌症研究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對抗癌症的新策略。 2...

    癌症免疫治療是最近才開始發展的嗎?其實不然。早在 19 世紀末有位名叫柯雷(William B. Coley)的外科醫師,發現手術後受感染的癌症病患,復發的情況比沒受感染的病患少。他認為細菌感染啟動身體某些機制去抵抗癌症,然而當時並沒有受到重視,因為放射治療的出現,掩蓋住免疫治療出線的機會。 1970 年代,發展出免疫監視假說 (Immunosurveillance),認為癌細胞每天都存在你我身體內,腫瘤的發生是因躲過免疫系統的監控,但此觀念卻直到 2001 年才被廣泛接受。 1980 年代,則開始藉由施打干擾素(interferon, IFN)、介白素─2(interleukin 2, IL-2)等活化免疫功能來治療癌症,如介白素─2的治療是由癌症免疫治療的先驅──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的羅森伯...

    未來,免疫療法是否一帆風順呢?未必,免疫療法雖讓人感到樂觀,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檢查點抑制劑對患者的反應比例不高,抗 PD-1 療法只有 20~30%;治療費用昂貴,動輒上千萬臺幣,免疫抑制劑治療費用雖便宜些,但也需 300~400 萬;具有致死的副作用,如細胞激素風暴、心臟毒性等;腫瘤微環境的調控可能使免疫治療失效。 從這些負面訊息顯示,尚有許多機制及技術可再精進,例如 CAR-T 針對實體癌症(solid tumor)仍有努力空間;全盤了解癌細胞所處的腫瘤微環境;藉基因大數據、生物標記與免疫評分的協助,透過部位、病理、基因突變和免疫特性,將病患分類,以達到個人化免疫療法,減少副作用,並尋找加入免疫療法的組合治療。 而在癌症免疫療法大浪潮下,對研究者及年輕學子又有何啟發?首先,筆...

    癌症免疫治療雖有數十年的研究歷史,但隨著對癌症免疫學的更多認識,近年來免疫治療才能在臨床治療上得到突破性的進步。然而,現階段仍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期待未來可利用個人化免疫治療來控制癌症,而不一味追求消滅癌症。 也許有一天,人們在面對癌症時,也能像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病一樣,透過藥物控制,與其和平共處,維持有品質的生活。

  4. 2022年10月1日 · 腸道細菌. Getty Images. 我們的飲食和腸道菌群也會影響患癌機率特別是幾種跟腸道有關的癌症布萊根婦科醫院的研究查看了14種癌症發現雖然患同一種癌症但50歲之前患病與50歲之後患病其癌症的基因構成侵襲性是否容易擴散和生長速度都不一樣。 這似乎在幾種類型的腸道癌症中(大腸癌或結直腸癌、胰腺癌和胃癌)中更加突出。...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3年12月9日 · 研討會中展現癌症研究計畫的豐碩成果如發現國人確診肺癌個案中約有2/3沒有吸菸史而有一半有肺癌家族史促使臺灣成為全球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的民眾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 (LDCT)肺癌篩檢服務的國家。 運用基因體技術分析患者基因變異,並據此為病人做正確風險分級並選擇標靶治療標的,成功實現白血病患者個人化醫療。 發現抗病毒藥物治療及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使用皆能在慢性肝炎患者中顯著降低肝癌發生風險。 建置「癌症研究資訊共享網站」,發展臨床資訊共享平台,提供核心設施、癌症生物資訊及生物統計等服務,加速國內癌症研究的推進,更為癌症診斷、治療和追蹤提供了實質助益,提升病人存活率。

  7. 2016年6月20日 · Science Photo Library. 癌細胞生長速度很快,並迅速失控。 (圖片來源: Science Photo Library ) 人類能夠最終打贏癌症戰爭最新的數據表明人類離贏得癌症戰爭還有太遠的距離。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 (American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