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菊 (1950年6月10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生於 宜蘭縣 三星鄉 ,現任 監察院院長 兼 國家人權委員會 主任委員,曾任 總統府秘書長 、 高雄市市長 、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主任委員、 臺北市政府 與 高雄市政府 社會局局長及東亞人權協會理事。 1969年陳菊擔任 黨外運動 發起人,並為時任 臺灣省議員 郭雨新 的秘書 [1] ,開始參與政治活動。 1979年,在 美麗島事件 中成為 政治犯 ,當時曾一度被 中國國民黨 以「叛亂罪」起訴,該罪的唯一刑罰為死刑,因此曾寫下「《給台灣人民的遺書》」。 後在國際壓力下,當局改判 有期徒刑 [2] [3] ,在監獄服刑六年多後獲釋。 1986年, 民主進步黨 宣布成立,她成為創黨元老之一。

    • 李進勇

      李進勇曾擔任臺灣花蓮地方法院、臺灣宜蘭地方法院、臺灣臺 ...

    • 楊秋興

      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案通過,將合併為「高雄市」。 5月6日, ...

  2. 陳菊 (1950年6月10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生於 宜蘭縣 三星鄉 ,現任 監察院院長 兼 國家人權委員會 主任委員,曾任 總統府秘書長 、 高雄市市長 、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主任委員、 臺北市政府 與 高雄市政府 社會局局長及東亞人權協會理事。 1969年陳菊擔任 黨外運動 發起人,並為時任 臺灣省議員 郭雨新 的秘書 [1] ,開始參與政治活動。 1979年,在 美麗島事件 中成為 政治犯 ,當時曾一度被 中國國民黨 以「叛亂罪」起訴,該罪的唯一刑罰為死刑,因此曾寫下「《給台灣人民的遺書》」。 後在國際壓力下,當局改判 有期徒刑 [2] [3] ,在監獄服刑六年多後獲釋。 1986年, 民主進步黨 宣布成立,她成為創黨元老之一。

  3. 2024年5月25日 · 陈菊 (1950年6月10日 — ), 中华民国 政治人物,生于 宜兰县 三星乡 ,现任 监察院院长 兼 国家人权委员会 主任委员,曾任 总统府秘书长 、 高雄市市长 、 行政院劳工委员会 主任委员、 台北市政府 与 高雄市政府 社会局局长及东亚人权协会理事。 1969年,陈菊担任 党外运动 发起人,并为时任 台湾省议员 郭雨新 的秘书 [1] ,开始参与政治活动。 1979年,在 美丽岛事件 中成为 政治犯 ,当时曾一度被 中国国民党 以“叛乱罪”起诉,该罪的唯一刑罚为死刑,因此曾写下“《给台湾人民的遗书》”。 后在国际压力下,当局改判 有期徒刑 [2] [3] ,在监狱服刑六年多后获释。 1986年, 民主进步党 宣布成立,她成为创党元老之一。

  4. 2023年12月13日 · 2023-12-13 13:31. +A -A. 加入收藏. 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發生的日子政治受難者陳菊如今成為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走過四十四年轉換不同身分與崗位她持續在推動人權的漫漫長路上前行。 一九七九年的今天,高雄正在準備火把、布條與標語,向當權者訴求要人權……,今天得到人權,不代表永遠擁有,要非常珍惜。 」今年十二月十日,監察院院長、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在一場活動上有感而發。 她的談話,不只是為了紀念國際人權日,更是她的親身經歷。 這一 天,是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七十五周年,也是四十四年前戒嚴時期,黨外人士訴求民主與自由,爆發美麗島事件的日子。 歷經二十年倡議 催生人權會. 走進陳菊的監察院院長辦公室,會議桌後方牆面掛著美麗島大審的黑白相片。

  5. 2020年6月29日 · 台灣立法院議場又被人佔領」。 不過此次佔領議場的並非2014年太陽花運動中佔領立法院的學生而是台灣在野黨中國國民黨的立法委員據台灣媒體報道數十名國民黨立委在周日6月28日下午突然打破門窗進入立法院議場以反對台灣總統蔡英文提名前高雄市長民進黨大佬陳菊擔任監察院長為由佔領議場在台灣政壇引起軒然大波。...

    • 陳菊 wikipedia1
    • 陳菊 wikipedia2
    • 陳菊 wikipedia3
    • 陳菊 wikipedia4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0年8月1日 · 陳菊監察院長是人生最後公職. 2020/8/1 15:05(8/1 18:39 更新) (中央社記者王承中陳俊華台北1日電新任監察院長陳菊今天上任她說能夠回到人權工作是她生命最後的堅持當然也是她最後的公職對於監察院人事同意權造成的紛爭她說很可惜立法院沒有給她接受檢驗的機會監察院上午舉行監察院第6屆院長秘書長就職暨國家人權委員會揭牌典禮陳菊在副總統賴清德的監交下從卸任的監察院長張博雅手中接過印信正式就任監察院長總統蔡英文約在上午10時50分到達監察院,與陳菊、張博雅共同為國家人權委員會揭牌。

  8. 2019年12月2日 · 當年美麗島軍法大審8名被告僅陳菊一人還在政府決策圈從街頭走入體制陳菊常說改革比革命困難」,作為運動者只要對自己的理想負責但投入政治後必須對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負責從社運工作者到走入體制陳菊歷經台北市社會局長勞委會主委到高雄市長等公職曾經面對各種不同的抗爭衝突但她說5年前高雄氣爆事件是她心中永遠的最痛面對32具屍體與321人受傷作為高雄市長的她必須負全責。 5年過去了,「痛」仍深烙在心中。 陳菊說,美麗島大審判時,她面對的是自己與幾位同志的生死,但參與反對運動終究是「自己的人生選擇」;而高雄發生石化氣爆,面對的是上百個家庭的傷痛與茫然,這兩者的壓力與挑戰或許無法比較,但證明身為政治工作者,絕對沒有比投入運動來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