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為什麼我們漸漸對彼此不耐煩? 撰文者洪仲清心理師. 出自天下雜誌網站.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2423. 面對在考試中受挫孩子,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劉家俊夫婦搶救兒子大作戰,是新世代父母對「成績」這檔事深刻省思。. 圖片來源:楊煥世攝. 臨床 ...

  2. 但,許多人似乎很容易會將「被拒絕」這件事跟「我不夠好」做連結。. 其實,在克服「害怕被拒絕」這件事上,最重要事情就是把「拒絕」跟「自我價值」切割開來,了解被拒絕只是被拒絕,跟你本身價值沒有絕對關係,因此 ,「被拒絕」並非是對個人全盤否定 ...

  3. 2010 年8月一天中午,她和朋友在一家餐廳吃飯,中途朋友想出去抽支煙,於是兩人一起走出餐廳,站在外邊大街上。. 一名流浪漢走向她,囁嚅地對她自我介紹:「我叫瓦倫丁,今年32歲,失業三年了,一直找不到適合工作。. 我想說是,不知您是否願意幫助我,比如給 ...

  4. 恐懼常能醞釀智慧,特別是對死亡的恐懼,讓我們能更積極地尋找生命的 意義。 小女孩的不幸讓我更珍惜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這幾天再忙再累,我也不輕

  5. 開發了百分之50潛能,就可以背誦400本教科書,掌握二十來種不同國家語 言。也就是我們還有百分之90潛能處於「沈睡狀態」。要想能出類拔萃、創造 奇蹟,僅僅做到盡力而為還遠遠不夠,必須竭盡全力才行。 摘自網路文章 輔導處輕鬆文學第四期

  6. ~ 改編自網路文章~ 亞姆村民善良的美德近似「公德心」,從最簡單不亂丟垃圾、不破壞公物,到近期新冠肺炎保衛戰中個人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出入密閉公共場所等自律生活方式,都是一種多為他人著想、抱持著將心比心態度。 在全球蔓延疫情威脅中,人不該只是思考著如何讓自己活下去,更要選擇想辦法不再讓更多人受害;英國亞姆村故事,值得正處在這場防疫風暴中每一個人學習。 輔導處輕鬆文學 108 學年度第2 學期第1期. 刊於第五週、第六週.

  7. 撇開功成名就,但如果其實快樂、健康、滿足感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人生終極目標,那 又該如何達成? 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教授羅伯威丁格Robert Waldinger從他所主持的史上最 長的「幸福感」(Happiness)研究,給了我們一個值得參考的答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