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5日 · 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切實提高規範化同質化診療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專家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修訂版)》進行了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並印發各地參照執行新版診療方案是在認真研究德爾塔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傳播特點和病例特徵深入分析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 重點修訂內容如下: 一是優化病例發現和報告程序。 在核酸檢測基礎上,增加抗原檢測作為補充,進一步提高病例早發現能力。 同時提高疑似病例診斷或排除效率,要求疑似病例或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者,立即進行核酸檢測或閉環轉運至有條件的上級醫療機構進行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者,進行集中隔離管理或送至定點醫院治療,並按照規定進行網絡直報。

    • 病原學特點
    • 流行病學特點
    • 病理改變
    • 臨床特點
    • 診斷標準
    • 六.臨床分型
    • 重型、危重型臨床預警指標
    • 鑑別診斷
    • 病例的發現與報告
    • 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 β 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 60~140nm。其基因特徵與 SARSr-CoV 和 MERSr-CoV 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 SARS 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 85% 以上。體外分離培養時,2019-nCoV 96 個小時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內發現,而在 Vero E6 和 Huh-7 細胞系中分離培養需約 6 天。 對冠狀病毒理化特性的認識多來自對 SARS-CoV 和 MERS-CoV 的研究。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 分鐘、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一)傳染源。 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由於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污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根據目前有限的屍檢和穿刺組織病理觀察結果總結如下。 (一) 肺臟 (二) 肺臟呈不同程度的實變。 肺泡腔內見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物及透明膜形成;滲出細胞主要為單核和巨噬細胞,易見多核巨細胞。II 型肺泡上皮細胞顯著增生,部分細胞脫落。Il 型肺泡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內可見包涵體。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腫,可見單核和淋巴細胞浸潤及血管內透明血栓形成。肺組織灶性出血、壞死,可出現出血性梗死。部分肺泡腔滲出物機化和肺間質纖維化。 肺內支氣管黏膜部分上皮脫落,腔內可見黏液及黏液栓形成。少數肺泡過度充氣、肺泡隔斷裂或囊腔形成。 電鏡下支氣管黏膜上皮和 Il 型肺泡上皮細胞胞質內可見冠狀病毒顆粒。免疫組化染色顯示部分肺泡上皮和巨噬細胞呈新型冠狀病毒抗原陽性,RT 一 PCR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二)...

    (一)臨床表現。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潛伏期 1-14 天,多為 3-7 天。 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 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症狀可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或僅表現為精神弱、呼吸急促。 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 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後較差。患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孕產婦臨床過程與...

    (一)疑似病例。

    結合下述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1. 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 14 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 14 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發病前 14 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聚集性發病(2 周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 2 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2. 臨床表現 (1)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2)具有上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徵;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 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 2 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 3 條。

    (二)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同時具備以下病原學或血清學證據之一者: 1. 實時熒光 RT-PCR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2. 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3. 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 lgM 抗體和 lgG 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 IgG 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 4 倍及以上升高。

    (一)輕型。

    臨床症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

    (二)普通型。

    具有發熱、呼吸道等症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

    (三)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條. 1. 出現氣促,RR≥30 次/分; 2. 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3%; 3. 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mmHg(1mmHg= 0.133kPa)。 高海拔(海拔超過 1000 米)地區因根據以下公式對 PaO2/FiO2 進行校正:PaO2/FiO2 x [大氣壓(mmHg)/760]。 肺部影像學顯示 24~48 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 >50% 者按重型管理。 兒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條: 1. 出現氣促(<2 月齡,RR≥60 次/分;2~12 月齡,RR≥50 次/分;1~5 歲,RR≥40 次/分;>5 歲,RR≥30 次/分),除外發熱和哭鬧的影響; 2. 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2%; 3. 輔助呼吸(呻吟、鼻翼扇動、三凹征),發紺,間歇性呼吸暫停; 4. 出現嗜睡、驚厥; 5. 拒食或餵養困難,有脫水征。

    (一)成人

    1. 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下降; 2. 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C-反應蛋白進行性上升; 3. 乳酸進行性升高;生肺內病變在短期內迅速進展。

    (二)兒童

    1. 呼吸頻率增快; 2. 精神反應差、嗜睡; 3. 乳酸進行性升高; 4. 影像學顯示雙側或多肺葉浸潤、胸腔積液或短期內病變快速進展; 5. 3月齡以下的嬰兒或有基礎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呼吸道畸形、異常血紅蛋白、重度營養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

    (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型表現需與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鑑別。 (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與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體感染鑑別,尤其是對疑似病例要儘可能採取包括快速抗原檢測和多重 PCR 核酸檢測等方法,對常見呼吸道病原體進行檢測。 (三)還要與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鑑別。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疑似病例後,應當立即進行單人問隔離治療,院內專家會診或主診醫師會診,仍考慮疑似病例,在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並採集標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同時在確保轉運安全前提下立即將疑似病例轉運至定點醫院。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患者,即便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陽性,也建議及時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疑似病例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且發病7天後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抗體IgM和lgG仍為陰性可排除疑似病例診斷。

    (一) 根據病情確定治療場所。

    1. 疑似及確診病例應在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疑似病例應單人單間隔離治療,確診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2. 危重型病例應儘早收入 ICU 治療。

    (二)一般治療。

    1. 臥床休息,加強支持治療,保證充分熱量;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內環境穩定;密切監測生命體徵、指氧飽和度等。 2. 根據病情監測血常規、尿常規、CRP、生化指標(肝酶、心肌酶、腎功能等)、凝血功能、動脈血氣分析、胸部影像學等。有條件者可行細胞因子檢測。 3. 及時給予有效氧療措施,包括鼻導管、面罩給氧和經鼻高流量氧療。有條件可採用氫氧混合吸氣(H2/02:66.6%/33.3%)治療。 4. 抗病毒治療:可試用α-干擾素(成人每次 500 萬 U 或相當劑量,加入滅菌注射用水 2 ml,每日 2 次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200 mg/50 mg/粒,每次 2 粒,每日 2 次,療程不超過 10 天),利巴韋林(建議與干擾素或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聯合應用,成人 500 mg/次,每日 2 至 3 次靜脈輸注,療程不超過 10 天)、磷酸氯喹(18~65 歲成人。體重大於 50 公斤者,每次 500 mg、每日 2 次,療程 7 天;體重小於 50 公斤者,第一、二天每次 500 mg、每日 2 次,第三至第七天每次 500 mg、每日 1 次)、阿比多爾(成人 200...

    (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

    1. 治療原則:在對症治療的基礎上,積極防治併發症,治療基礎疾病,預防繼發感染,及時進行器官功能支持。 2. 呼吸支持: (1)氧療:重型患者應當接受鼻導管或面罩吸氧,並及時評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緩解。 (2)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機械通氣:當患者接受標準氧療後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無法緩解時,可考慮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通氣。若短時間(1-2 小時)內病情無改善甚至惡化,應當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和有創機械通氣。 (3)有創機械通氣:採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即小潮氣量(6-8 ml/kg 理想體重)和低水平氣道平台壓力(≤30cmH2O)進行機械通氣,以減少呼吸機相關肺損傷。在保證氣道平台壓 ≤35cmH2O 時,可適當採用高 PEEP,保持氣道溫化濕化,避免長時間鎮靜,早期喚醒患者並進行肺康復治療。較多患者存在人機不同步,應當及時使用鎮靜以及肌松劑。根據氣道分泌物情況,選擇密閉式吸痰,必要時行支氣管鏡檢查採取相應治療。 (4)挽救治療:對於嚴重 ARDS 患者,建議進行肺復張。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每天應當進行 12 小時以上的俯臥位通氣。俯臥位機械通氣效果不佳者,如條...

  2.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診療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修訂版) 》相關內容進行修訂形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 病原學特點 [ 編輯]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屬於β屬的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 60~140nm。 具有 5 個必需基因,分別針對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質蛋白(M)和刺突蛋白(S)4 種結構蛋白及 RNA 依賴性的 RNA 聚合酶(RdRp)。 核蛋白(N)包裹 RNA 基因組構成核衣殼,外面圍繞着病毒包膜(E),病毒包膜包埋有基質蛋白(M)和刺突蛋白(S)等蛋白。 刺突蛋白通過結合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2(ACE-2)進入細胞。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由於全球疫情持續存在我國仍面臨疫情傳播和擴散的風險當前全球範圍內正在組織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多數人員在接種疫苗後會產生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抗體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工作我委組織專家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相關內容進行修訂形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修訂版)》。 目次. 1 一、病原學特點. 2 二、流行病學特點. 2.1 (一)傳染源。 2.2 (二)傳播途徑。 2.3 (三)易感人群。 3 三、病理改變. 3.1 (一)肺臟。 3.2 (二)脾臟、肺門淋巴結和骨髓。 3.3 (三)心臟和血管。 3.4 (四)肝臟和膽囊。 3.5 (五)腎臟。 3.6 (六)其他器官。 4 四、臨床特點. 4.1 (一)臨床表現。

  5. 公費COVID-19複合式單株抗體Tixagevimab + cilgavimab (Evusheld)領用方案 (1120508第4版) 附件.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感染臨床處置指引第二十五版 (1121205公布).pdf. 實證摘要表格v12_20221230.pdf. 口服抗病毒藥物門診病人治療流程_20221109.pdf. Molnupiravir無法口服且有用藥需求之病患之口服懸浮液配置建議.pdf. Paxlovid 經管灌給藥用藥指導單張.pdf. 兒童COVID-19併發急性腦炎臨床治療暫行指引第一版.pdf. 最後更新日期 202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