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經濟部 是 中華民國 有關 產業 發展、 國際貿易 、 能源 發展等 經濟 事務的 最高主管機關 ,最早前身為 民國 元年(1912年)成立的「實業部」。 所屬機關包括 水利署 、 商業發展署 、 產業發展署 、 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 國際貿易署 、 能源署 、 智慧財產局 、 標準檢驗局 、 產業園區管理局 、 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以及 經貿人員培訓所 ,並同時主管 台電 、 中油 、 台水 、 台糖 等 國營事業機構 。 沿革 [ 編輯] 經濟部大樓正門. 1912年1月3日,依《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籌組 臨時政府 內閣,內閣內的「 實業部 」為經濟部的前身。

  2. 經濟部 是 中華民國 有關 產業 發展、 国际贸易 、 能源 發展等 經濟 事務的 最高主管機關 ,最早前身為 民國 元年(1912年)成立的「實業部」。 所屬機關包括 水利署 、 商業發展署 、 產業發展署 、 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 國際貿易署 、 能源署 、 智慧財產局 、 標準檢驗局 、 產業園區管理局 、 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以及 經貿人員培訓所 ,並同時主管 台電 、 中油 、 台水 、 台糖 等 國營事業機構 。 沿革 [ 编辑] 經濟部大樓正門. 1912年1月3日,依《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籌組 臨時政府 內閣,內閣內的「 實業部 」為經濟部的前身。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陳啓天(1893–1984)
    1948年7月6日
    1948年12月27日
    2
    刘维炽(1892–1955)
    1948年12月27日
    1949年4月1日
    3
    孫越琦(1893–1995)
    1949年4月1日
    1949年6月16日
    4
    劉航琛(1896–1975)
    1949年6月16日
    1950年2月10日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經濟部 是 中華民國 有關 產業 發展、 国际贸易 、 能源 發展等 經濟 事務的 最高主管機關 ,最早前身為 民國 元年(1912年)成立的「實業部」。 所屬機關包括 水利署 、 商業發展署 、 產業發展署 、 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 國際貿易署 、 能源署 、 智慧財產局 、 標準檢驗局 、 產業園區管理局 、 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以及 經貿人員培訓所 ,並同時主管 台電 、 中油 、 台水 、 台糖 等 國營事業機構 。 沿革 [ 编辑] 經濟部大樓正門. 1912年1月3日,依《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籌組 臨時政府 內閣,內閣內的「 實業部 」為經濟部的前身。

  5. 2024年5月25日 · 台灣的經濟指標主要由中華民國 行政院主計總處 [33] 和經濟部 [34] 發布。 現今台灣和很多發達經濟體一樣有著相同的經濟問題,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日後將繼續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欠已開發國家(如中國大陸、 菲律賓 和 越南 )轉移,未來台灣經濟將不得不 ...

    • 概述
    • 機關列表
    • 歷史沿革
    • 未來發展

    中華民國採用獨有的五權分立體制,來劃定政府部門的功能與業務,與世界多數民主國家採用的三權分立制度有所差異,這也導致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部門,並非全部屬於行政部門管轄[註 2],與多數國家的中央政府部門均歸類於行政部門的常態亦不相同。由於中央行政機關均由行政院管轄,因此在中央層級法律中,多以「行政院」來代稱所有的中央行政機關,如《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條例》。 行政院之下設置部來負責各領域的政務,跨領域的政務(如民族事務、中國大陸事務等)則設置委員會;部與委員會之下可再設局、署等機關以處理技術性或專門性業務,兩者的差異在於「局」為單純的業務執行機關,「署」則有自行規劃政策的權力。截至2023年9月,行政院所屬之中央政府部門,共有14部、9會、1委員會、3獨立機關、4其他機關[註 1]。 在中央...

    現行機關

    中央二級機關 標示粗字體者,其首長為內閣成員,有參加行政院會議之義務。下附部會所屬的中央三級機關(不含事業機構),依照其類型與最初創立時間(含1949年政府遷台前)排列。 中央三級獨立機關

    訓政時期

    1925年7月1日,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最高決策機關為國民政府委員會,採取合議委員制,設十六人為委員(一人為主席);另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設常務委員(一人為主席)。1927年2月21日國民政府遷往武漢期間,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作為臨時領導機構,設聯席會議主席一人;國民政府暫時駐錫武漢後,不設主席以常務委員(五人)決議。1927年4月18日蔣中正等國民黨反共派於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採取委員制(十二人,一人為主席),至同年8月19日,寧漢兩方改以南京之國民政府為主體。 1928年2月7日,中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通過改組國民政府,國民政府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監督,政府委員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選舉,國民政府與軍事委員會各設主席一人。1928年10月北伐結束,國民政府公布《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國民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組成,設主席一人(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委員十至十二人,並在全國施行「訓政」。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後,復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的9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為實際的...

    憲政時期

    1948年5月20日,依《中華民國憲法》以總統和五院中央體制正式取代國民政府。

    政府遷台後

    1. 1949年3月21日:行政院下設8部2會1處,內政、外交、國防、財政、經濟、教育、司法行政、交通部,以及蒙藏、僑務委員會與主計處,以及不管部會的政務委員。 2. 1952年11月20日,恢復設置新聞局。 3. 1954年11月1日,新成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2002年改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4. 1955年5月16日,新成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5. 1959年2月,新成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6. 1963年9月美援會改組成「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73年8月改組為「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1977年12月合併行政院財經小組改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7. 1965年11月12日,恢復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 8. 1966年1月28日,新成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9. 1967年9月16日,新成立「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10. 1969年3月,行政改革研究會改組成立「行政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1. 1971年3月17日,內政部衛生司升格為「行政院衛生署」。 12. 1979年3月16日,農復...

    在1949年(民國38年)政府遷台後修訂的《行政院組織法》中,明文設置的中央行政機關僅有8部2會,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早已不足以應付政府運作的需求,故自1970年代起,行政院以其附屬之委員會、局、署的形式來擴增中央部門;但這些機關的設置法源不但未與中央行政機關的母法——《行政院組織法》相對應,過多的組織機關反而不利於政務的推行,例如行政院屬下具有部會地位的委員會,曾高達21個之多。 有鑑於此,自1990年代起,行政院就著手規劃進行組織改造計畫。經過20多年的討論與規劃,首先於2004年6月23日公布制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確定行政院及各部會組織規模及部會數目上限,並展開《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立法工作;2010年陸續修訂《行政院組織法》、《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中央政府機關組織總...

  6. 分類:中華民國經濟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討論. 臺灣正體. 說明. 有關本 分類 的更多資訊,請參閱「 中華民國經濟部 」。 維基共享資源 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 中華民國經濟部. 以下收錄的條目分類為: A:部屬機關. B:部內各單位. C:與經濟部相關的職位. D:與經濟部相關的機關. E:與經濟部相關的企業或組織. F:與經濟部相關的事物. 子分類. 此分類包含以下 9 個子分類,共 9 個。 A.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 (3個分類, 3個頁面)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1個分類, 2個頁面) 經濟部水利署 ‎ (1個分類, 9個頁面) 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 ‎ (2個分類, 6個頁面) C. 中華民國經濟部相關人物 ‎ (15個分類, 17個頁面) E.

  7.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 (簡稱 商業署 、 商發署 )為 中華民國經濟部 所屬機關,主管商業事務及 公司 設立登記等,前身為經濟部內部單位「經濟部商業司」。 沿革 [ 編輯] 1949年5月10日, 總統令 ,制定公布《經濟部組織法》。 廣州國民政府 工商部整併農林部、水利部及 資源委員會 等機關,改組為經濟部; 經濟部商業司 隨之成立。 1999年1月26日,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成立,接管原屬經濟部商業司主管之《營業秘密法》業務。 2004年10月1日,經濟部商業司《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