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3月9日 · (更新日期:11月2日) 乳癌高居我國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三名建議女性朋友定期檢查以防萬一。 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乳癌是什麼? 乳癌是因乳房乳腺管細胞或腺泡細胞經不正常分裂或繁殖而產生的惡性腫瘤,再加上乳房中含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淋巴結,乳癌細胞很容易因此擴散到身體其他的器官,導致乳房病變外,其他器官也可能受到影響,嚴重的話可能危害病人的生命。 延伸閱讀》...

    • 乳癌的危險因子
    • 乳癌的症狀
    • 乳癌的分期
    • 乳癌的治療

    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四倍)

    1.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2. 特殊家族史(更年期前得過乳癌) 3. 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

    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2~4倍)

    1. 母親或姊妹得過乳癌 2. 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 3. 未曾生育者 4. 停經後肥胖 5. 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6. 胸部大量放射線照射

    較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1.1~1.9倍)

    1. 中量飲酒 2. 初經在12歲以前 3. 停經在55歲以後

    乳房有腫塊但不會感覺疼痛:雖然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是良性(90%),但一般人無法判別是良性的乳房纖維囊腫、水泡、乳腺發炎,或是惡性的腫瘤。尤其等到已經能摸出來腫塊時,幾乎都已經大於2公分。纖維囊腫,通常觸摸時會有點痛,感覺像是增厚的乳腺組織有顆粒狀。纖維腺瘤則多以邊緣明顯且可以自由移動的腫塊來表現。若摸到不痛的腫塊,而且在月經後仍持續存在,或者是在腋下發現硬塊,無論大小都必須特別留意並盡快就醫。
    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頭出現分泌物,特別是透明或帶血的分泌物就需要高度警覺,尤其是持續發生、且只發生在單側乳房時。
    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凹陷:後天的單側乳頭凹陷,這是因為腫瘤長在靠近乳頭的位置,使得乳頭向內牽引,而出現凹陷。
    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當乳癌的硬塊接近皮膚表面,表皮層會受到牽引,導致出現凹陷或凸出;或者是當移動雙臂時,腫塊上的皮膚好像是黏著在腫塊上;或者乳房的皮膚質地改變,如毛孔變大(類似橘子表皮一樣的變化);或者變得堅硬、緊繃、顏色出現改變時,乳頭長久濕疹或潰爛等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零期乳癌:即原位癌,為最早期乳癌,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層內。
    第一期乳癌:腫瘤小於兩公分以下的浸潤癌且腋下淋巴結無癌轉移。
    第二期乳癌:腫瘤在兩公分至五公分之間的浸潤癌;或腫瘤小於兩公分但腋下淋巴結有癌轉移。
    第三期乳癌:局部廣泛性乳癌,腫瘤大於五公分的浸潤癌且腋下淋巴結有任何癌轉移或有胸壁皮膚的浸潤乳癌。

    外科治療

    1. 改良型乳房根除手術:適用於任何沒有胸大肌侵犯或非第四期轉性乳癌的患者,為目前最常使用的手術。術式包含腋下淋巴結廓清術,腋下淋巴結被癌細胞侵犯的狀況,為乳癌預後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因此腋下淋巴結廓清術兼具有診斷及治療的目的。 2. 乳房保留手術:適用於乳房腫瘤小於三公分,非於乳頭或乳暈下方,而且無多發病灶的第一、二期乳癌患者。術式包含部份乳房組織切除術及前哨淋巴結取樣或腋下淋巴結廓清術,通常術後需放射線治療。 3. 單純性全乳房切除手術:適用於乳房腺管原位癌乳癌患者,手術不包含腋下淋巴結廓清術。

    藥物輔助性治療

    1. 放射治療合併局部乳房切除之乳房保留術:在過去 20 年裏,乳癌手術觀念的改變最為顯著,很多回顧性研究及前瞻性研究已經證實,乳房局部切除加上放射治療的療效與改良型乳房切除術之療效相同。 2. 放射治療作為根除手術後之輔助療法,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加作放射治療: 1. 腫瘤大於5公分 2. 癌細胞轉移之腋下淋巴結超過3個 3. 手術邊緣靠近或有癌細胞感染

  3. 乳癌分期檢測方法. 乳癌治療7大方法詳解. 乳癌治療手術. 2.乳癌化學療法. 3.乳癌放射治療. 4.乳癌荷爾蒙療法. 5.乳癌標靶藥物治療. 6.乳癌免疫療法. 7.輔助及另類乳癌療法.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好發於45~69歲之間,但乳癌若能愈早發現,治療成功機率愈高,而乳癌的檢測、診斷方式、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以下進一步介紹乳癌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4. 乳癌依據不同的分類方式可分成很多種類型本篇主要以病理荷爾蒙受體2種方式來替乳癌做分類並在文末簡單介紹乳癌分期的概念乳癌依病理/擴散程度分類根據乳癌的擴散程度可分為原位癌和侵入性Invasive

  5. 2023年12月15日 · 乳癌罹患常見特徵包括乳頭分泌物乳房腫塊乳房疼痛或不適乳房變形皮膚凹陷起皺紋紅腫橘皮樣變化等。 而「乳癌」的存活率和特徵,也會因不同的癌症期別而有所區別: 0期(原位癌) 0期的「乳癌」,是指癌症尚未侵犯淋巴結或周圍組織,通常是由於該病症在乳房內有小結節或密度異常而發現。 0期的「乳癌」治療成功機率很高,通常為95%以上。 1期的「乳癌」,是指腫塊的直徑不超過2公分,且沒有擴散到淋巴結或身體其他部位。 1期「乳癌」的存活率極高,通常為90%以上。 但是早期「乳癌」患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常常是健康檢查或定期篩檢時才會發現。 2期的「乳癌」,是指腫塊的直徑超過2公分,或者腫塊直徑小於2公分但已經能擴散到淋巴結。

  6. 2023年6月27日 · 症狀分期治療懶人包. 吳詠霓 整理 | 2023/06/27 15:31. 字體放大. 乳癌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腺泡細胞不正常分裂後繁殖而形成的惡性腫瘤最常發生的位置在乳房外上方但包括乳頭在內的其他處也可能發生因乳房含豐富血管淋巴管因此乳癌細胞容易擴散到其他器官如骨骼腦等乳癌的成因是什麼? 乳癌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先天遺傳、環境及女性荷爾蒙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結果。 哪些人是乳癌高危險群? 在台灣乳癌好發年齡高峰約在 45 歲至 69 歲之間,高風險族群有: 1. 家族中(尤其母親或姊妹)有人罹患乳癌、卵巢癌、大腸癌、攝護腺癌等具家族史的民眾。 2. 初經發生太早、停經太晚。 3. 從未生育或哺育母乳的內分泌因素。 4.

  7. 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簡稱 IBC) 乳癌的分期 乳癌主要分為五期,零期為非浸潤性癌,又稱原位癌,一到四期則為浸潤性癌。 分期 0 分期 1 分期 2 分期 3 分期 4延伸閱讀乳癌末期遠端轉移乳癌四期症狀明顯5年存活率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