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本月28日週四(農曆12月16日),就是民間俗稱的「尾牙」,每月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稱為「做牙」,祭祀完土地神的牲禮肉品,民眾可以大快朵頤,便稱為「打牙祭」,而每年農曆12月16日是一年當中最後一次做牙,故名「尾牙」,命理老師謝沅瑾提到,尾牙拜土地公最應景的供品是刈包和潤餅,有「發財富潤」的吉祥意涵。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7年1月13日 · [閩南網] 尾牙是閩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 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閩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 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是閩台地區的傳統節日這一詞語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又是尾巴又是牙的怎麼就和節日慶典聯繫到了一起呢? 這還要從「牙」的含義說起。 「牙」的涵義. 「牙」是中國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 傳統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在農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須準備一些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禮當中不可少的是一隻雄雞拔毛煮熟的白斬雞,這是用來象徵生意興隆的。

  3. 2024年1月22日 · 關於尾牙為什麼叫尾牙有一些不同的說法最普遍的一種是來自於農曆每個月的初二十六要祭拜土地公因民間認為土地神是地方的財神能夠保佑商家生意興隆高朋滿座。 這個祭拜儀式叫做禡(注音:ㄇㄚˋ)祭、做禡,一般以農曆二月二日土地公誕日為起點,稱為「頭禡」,然後一路做到十二月十六,則稱為「尾禡」,然後演變為尾牙。 這個說法解釋了「尾」跟整件事的來源,但沒有說明這個「牙」是什麼意思? 拜土地公的這個「做禡」,也被叫做「牙祭」、「做牙」;元代有記載,解釋一個叫做「牙郎」的職業,其實就是現在的中間人、仲介、經紀人,這個「牙郎」本來在更古早的時候被稱作「互郎」,因為仲介的工作就是負責撮合雙方互相做成生意。

  4. 2024年1月25日 · 尾牙是為了感謝神明一整年來的照顧因此祭品比較豐盛犒賞員工的習俗吃牙」,也逐漸演變成現在吃尾牙的習慣台灣的商家行號會於尾牙時會宴請員工。...

  5. 2024年1月26日 · 俗語說:「尾牙吃刈包錢財滿錢包。 」刈包又叫「虎咬豬」,也就是把錢財咬進來的意思,刈包的外型也像是被塞滿財寶的錢包,有財運充盈的意涵。 潤餅(春捲) 潤餅形似古代將銀票捲成一捲的樣子,也像是以紙張將銅錢串包成圓筒形,因此也是「財庫豐潤」的好兆頭,頭牙一般也會吃潤餅求好運。 祝願大家都能過個好年!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Fcuk1203. 延伸閱讀. 元宵節6大禁忌! 除了吃湯圓祈求圓滿,當天不宜借錢、不宜剪髮,還有這些事盡量別做呀. 財神該怎麼拜最靈驗、放什麼供品財運旺旺來? 犯3禁忌當心好運遠離. 全台最靈驗財神廟大公開! 求發財金、參拜最佳時機一次看. #頭牙 #尾牙 #刈包 #春捲 #農曆 #2024新年 #土地公.

  6. 尾牙」,是尾巴的尾牙齒的牙為什麼不直接就叫歲末聯歡會? 這就要講到閩南那邊的民俗了。 要講尾牙」,得先講做牙」。 「做牙」其實是來自宗教的儀式,旨在告訴人,年終結算自己的收穫時,不要只想到這都是自己的努力,同時也有神明(主要是土地公)在幫助你。 你要多做點善事,報答上天的恩德。 這套儀式聽來很玄,怎麼進行呢? 一點都不玄,就是「吃」。 讓土地公打打「牙」祭,也讓自己打打「牙」祭。 這就是「牙」的由來。 在過去的時代,人人平常都省吃儉用,一直到「做牙」時才會吃得好一點,所以大家都很喜歡「做牙」,沒事就感謝一下神明。 每個月的農曆初二和十六,都會「做牙」。 而一年的農曆二月初二便是「頭牙」,十二月十六自然就是「尾牙」了。

  7. 2024年1月24日 · 在農曆2月2日稱作頭牙」,而農曆12月16日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尾牙民間各大小企業公司行號多半會在歲末年終尾牙這天宴請員工聚餐並舉辦抽獎犒賞員工一整年的辛勞稱為吃尾牙」。

  8. 2024年1月24日 · 根據「 農曆查詢網 」撰文尾牙源自於 商家每月初二十六拜土地公的習俗以祈求生意興隆這種祭拜儀式稱為做牙」,最主要可分為頭牙尾牙」: (資料來源鎮轅境 頂土地公廟 ) 尾牙吃刈包習俗是什麼? 3大招福含意. 刈包外型如同一張大嘴巴,就像老虎張著大口咬著一塊肉,所以也稱為「虎咬豬」。 「廣達文教基金會」粉專特別解釋尾牙吃刈包的3種含意,最終目的都是希望來年能萬事如意。 尾牙吃刈包由來1:象徵財源滾滾. 由於刈包裡夾著一大塊五花肉、酸菜,再撒上滿滿的花生粉和香菜,飽滿外觀就像是裝滿錢的荷包,所以尾牙吃刈包象徵未來一年發大財,錢包滿滿,取之不盡。 尾牙吃刈包由來2:吃掉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