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4日 · carbon sink又名碳吸儲庫或吸儲庫是能夠無限期累積及儲存碳化合物特別是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例如森林土壤海洋凍土等也是作為溫室氣體增加之緩衝區

  2. 我們需求的總產量一定要繼續成長嗎? 還是有可能逐步縮減? 以聯合國氣候變遷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提出的「不過度仰賴CCUS技術的低需求情境」來看,每年物質效率要進步4%,相應的,到2050年產量將縮減15%。 因此當產業要求政府給予資金補助、基礎建設、綠能供應等協助改善效率作減時,民間團體反而建議,要先面對物質效率進步與產量大幅削減的情境,回頭檢討產業結構,並面對環境責任與在地空汙改善,不能都等待未來由CCUS技術上路來解套排問題。

  3. 2019年12月2日 · 政府第一波「平地景觀造林與綠美化方案」,核心調節自由貿易帶來的衝擊,2007年到期後,接續的「綠海計畫」則因應亞太經濟會議(APEC)決議,會員國在2020年前區域森林覆蓋面積達2,000萬公頃,目標、保護環境生態。

  4. 2021年8月4日 · 根據國際貨幣組織於2017年的報告 〈氣候變遷的大自然解方〉 ,海中不論大型的哺乳類生物或小型的魚,都能夠吸收二氧化碳,而鯨魚、尤其體型大的鯨魚捕捉潛力尤其驚人,一隻大鯨魚更可抵數千棵樹,因為牠們終其一生會不斷地在體內累積,每條大鯨平均可儲存達33噸的二氧化碳,死後沉入海底,這些也跟著在深海存放數百年之久,對比之下,一棵樹每年僅吸收22公斤的二氧化碳。 而海中只要有鯨魚的地方就有豐富的浮游植物生態,原因在於鯨魚的排泄物含有多種浮游植物生存所需的物質,這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加總起來,比鯨魚的吸力還驚人,所有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共可捕捉高達370億噸的二氧化碳、約佔地球所產生的總量的40%,同時海洋更製造了大氣中50%氧氣。

  5. 淨零指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與透過森林碳匯及負碳技術方法所吸附的量相互抵銷。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若要達到《巴黎協定》本世紀末較工業化前氣溫升幅控制在1.5°C以內的目標,則全球2050年之前的 ...

  6. 2021年9月27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李根政/北美館中和展覽走味的美意:大崙尾山伐木造林,為何爭議? 台北市立美術館和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合作,委託台北市林業技師公會在大崙尾山造林,因過程砍除原處樹種,引發爭議。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解說,照片前方造林地,每一根竹桿旁都種上肖楠,但反而周圍天然的白桕長得又快又好。 後方則原有次生林的樣子。 (照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台北市立美術館2020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計畫. 持續引發爭議中. 銀合歡. 疏伐區保留下來的烏來柯大樹,樹冠渾圓,十分醒目。 (照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樹種的問題,我認為透過專業檢視和論辯就會有答案(編按)。 比較難處理的要不要除草撫育? 減如何計算?

  7. 2022年5月25日 · 今年3月30日,國發會公布 「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擬定台灣達到淨零排的重大戰略,並預計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執行相關計畫。. 報告中,選定五大項目:運輸、建築、工業、電力以及「負技術」,分列減目標,牽涉之廣將會全方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