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7日 · 余英時中國文化史通譯是這位思想史大師一生學術上在與文化史交會處的花火所匯集成冊因為是貫通之人每一點花火也自有格局有幾篇論著原本即在余英時的思想史脈絡之下綜述中國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顯然接續了他探究中國古代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完成的軸心突破後的另外三次突破」,分別是在漢末到魏 余英時, 中國思想史, 歷史文化, 思想, 中國, 文化, 余英時, 國文, 合一, 精神, 政治, 科學, 社會.

  2. 2023年3月5日 · 發佈於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的 Premium. 2023/03/05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photo credit: KOBO. 已逝的余英時教授是典型的中國知識人他不喜歡把人看成某一種分子」,所以改稱 「知識分子」為「知識人」 ),除了專注於本業的歷史研究之外也關心政治的發展生前稱讚台灣的民主政治支持香港的雨傘革命反送中運動堅持五四以來追求民主自由科學的立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英時回憶錄》與一般的自傳不同,它的重點放在歷經中國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等世局變動中,余教授是如何在自由(香港與美國)及不自由(中國)的土地上獲得養分,經由反覆思考與辯證來完成他的一家之言。

  3. 2022年2月27日 ·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余英時教授認為中國的文化危機來自於太想超越西方而做的彎道超車」|方格子 vocus.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22/02/27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圖片來源:KOBO首頁. 結束滿清統治超過百年的中國從民國時代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直到今天都還沒辦法晉身先進國家之林中國在改革開放引進西方資本、技術成立世界工廠之後,卻因為社會發展失衡,不得不加大政治上的種種限制,破壞中英聯合聲明、撤銷香港一國兩制的地位只是這股政治逆流的具體表現,種種倒退的表現讓喜歡中國的人與討厭中國的人都不免同聲一嘆:中國到底還要落後多久啊? 為什麼一個擁有眾多人口、尚稱充足的自然資源、實行國民教育的國家,卻一直無法完成現代化?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2月7日 · 有幾篇論著原本即在余英時的思想史脈絡之下綜述中國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顯然接續了他探究中國古代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完成的軸心突破後的另外三次突破」,分別是在漢末到魏南北朝之際階層的個體自覺對道家思想的 ...

  6. 2021年9月12日 · 余英時教授可說是繼胡適錢穆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當代中國思想史學者但是說來慚愧我雖然喜歡歷史但是卻一直怕讀不懂而不敢碰余教授的著作。 隨著余教授於今年八月辭世,在傳統蓋棺論定的習慣下,讚揚他的人、以及咒罵他的人紛紛冒出頭來,讀了幾篇網路文章之後,心得如下: 許多讚揚他的人以及咒罵他的人都不曾認真的去讀他費盡心思完成的著作,大家只是根據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偏見,跟風式的發表制式的評論(請參考綠藍紅媒立場顯明的報導) 。 為了更清楚的了解余教授的學思歷程,我決定好好的讀一本余教授的著作來紀念這位當代大儒,首選就是這本的「歷史與思想」。 余教授在自序中這樣說: 為了照顧到一般讀者的興趣,選在這部集子裡面的文字大體上都屬於通論的性質,凡屬專門性、考證性的東西都沒有收進去。

  7. 2021年8月8日 · 余英時博士在當時正處於上述兩種史學寫作的典範之間一方面他既是專精研究古代儒家的經典文本另一方面卻又不斷追問著歷史與他所處的時代之間的關聯也就是實踐倫理上的問題這點在他的著名論文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中體現的最明顯這樣一種夾雜在兩種典範間的歷史寫作也鼓舞了好幾個世代的學人尤其在那個被中國國民黨獨裁專制的時代台灣的學者多半在歐美等地留學後就心心念念著要把西方古今帶有民主或啟蒙色彩的文本引進台灣學術界乃至大眾政治的領域之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 2023年12月12日 · 2021年8月16日中國時報版14. 思想史大師余英時先生辭世海內外知識界痛失學術巨人。 後學如筆者雖不習文史,亦同感震悼。 自問歷史雖終將翻頁,但一個時代終結之後要多久,才能佐證余先生自許的「樂觀」? 細思之餘,尤感極恐。 筆者初識余氏著述,方當1990年代初期臺灣社科界盛行「韋伯學」(Max Weber)研究。 德國社會學巨擘韋伯定鼎之說,在探討西方資本主義興起。 他 一反馬克思物質論,主張新教倫理為其精神根源。 此旨至東亞經濟崛起之初, 挑發了儒家傳統究竟阻礙還是促進中國近世商業經濟之爭論。 臺大政治系當時 也有新銳教師專門開設課程,批判性地加以探討。 余氏當時借鑑韋伯的「理念 型」與「宗教倫理」,闡發了比西方「公共知識份子」更早勃興的中國「士」 的精神和後來「儒商」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