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4日 · Podcast製作與聲音處理|詹婉如. 工程|李法賢. 編輯|張詩芸、黃鈺婷. 社群企劃|陳思樺、汪彥成. 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不但點燃無數年輕人的理想與熱情,從兩岸關係到台灣社會更留下深遠影響。 當年全台各地被捲動的青年,現在過得好嗎? 10年來成長的「後318世代」,當前關心什麼?

  2. 2022年12月26日 · 台灣無人機作戰的理想與現實. 專訪「無人機國家隊」隊長羅正方. 確保戰時無人機供應鏈安全,100%國「機」國造該如何落實? 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長年深耕無人機產業,加上他野百合世代的背景,跟民進黨部分要角熟識,讓他成為無人機國家隊隊長的適合人選,專門協助產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 (攝影/黃世澤) 經濟產業. 科技. 2022/12/26. 文字. 楊智強. 攝影. 黃世澤 林彥廷. 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張詩芸. 產業. 科技. 人物專訪. 軍事. 戰爭. 全民國防. 無人機. 經濟產業. 科技. 2022/12/26. 文字. 楊智強. 攝影. 黃世澤 林彥廷. 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張詩芸. 產業. 科技. 人物專訪. 軍事. 戰爭. 全民國防. 無人機.

  3. 2019年6月23日 · 台灣曾是世界級穿山甲皮革輸出國. 全世界共有8個穿山甲物種,分布在台灣的名為「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牠是全世界唯一一種有鱗片覆蓋的哺乳類動物,成體的頭到軀幹長約50公分,尾長約35公分,和一隻貓的體型差不多。 長得小頭銳面,活像隻放大版、有鱗片的老鼠。 奇特的外型,加上夜行、穴居的特性,讓穿山甲始終罩著一層神祕面紗,但也開啟了牠悲慘的命運。 華人認為穿山甲肉有活瘀通血脈功能、鱗片可協助通乳,人類的慾望使得穿山甲超越犀牛、大象,成為全球走私數量最多的哺乳類動物。 不過在1950年代左右,穿山甲最為人所知的商業用途並非鱗片和肉,而是身上美麗的外皮,台灣就是當時世界知名的穿山甲皮革輸出國。

  4. 2019年6月18日 · 2019.6.18 最後更新. 從西方中世紀「 愚人船 」預言中被流放,到現代醫療體系中需要被治療,精神病患自古以來存在理性世界的暗面,不成比例地構成社會巨大的風險。 在近年頻繁的社會事件之後,描述思覺失調症患者與社會之間張力的戲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掀起一波討論熱潮,但是在戲劇熱潮結束之後,那些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返回主流社會的路途,其實依然艱險。 台灣在2014年引入國際性的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 ,很大程度上,服膺歐美國家自1960年代持續至今的「去機構化」運動,明確立法宣示身心障礙者享有與其他人同等生活在社區的平等權利以及選擇。

  5. 2022年6月3日 · 文字. 責任編輯/張詩芸. 當香港的公共空間還有自由討論「 八九六四 」的時候,每年六四前夕,香港記者總是埋首筆耕六四專題。 我做了十多年「八九六四」的報導,連自己有懷疑:是否有點行禮如儀? 畢竟這場香港從北京「借來的學運」,事件已過了33年,難免與新一代愈走愈遠。 直至經歷 2019年反修例運動 ,北京打壓所有悼念的空間,燭光頃刻熄滅,我才深思在香港舉辦了30年的「八九六四」悼念活動,這一路走來,香港人是如何將這場學運的靈魂由天安門移植到香港。 每逢6月,「八九六四」在香港已成為一種民主儀式,但這兩年香港已無法紀念六四,如果要延續六四的精神,港人得在外地發起集會。 移植海外,看來不是容易的事。

  6. 2019年8月7日 · 小林村,許多台灣人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便是在它從台灣徹底消失的那一刻。 10年來,死亡的陰影不曾片刻遠離小林人;重生的努力更是千迴百折。 痛失家人,已成永遠無可抹滅的夢魘;消失的家園,在遷村一分為三時註定難以完整重建;而透過國賠希冀由司法尋求人道的正義,則在差別化的判決中擊碎。 所幸還有,在創傷陰霾與現實考驗中,迸發的文化再生能量,展現絕地逢生的一線曙光。 10年後,《報導者》團隊進入遷移後的小林永久屋、走訪多位遺族,看見倖存下來的人,每一天仍是煎熬與考驗,他們的痛苦與焦慮從平復失去家園的創傷、到如何讓小林村「死而復生」,為自己尋根、為故鄉留根。 這場世紀浩劫透過時空對照,也更能檢視國家體系在災害防救與災區重建中的不義與缺失。 但也鼓舞人心的見證了,災難中成長的台灣人,有多麼強韌的生命能量。

  7. 2019年9月17日 · 921的震爆點位於九份二山,山的東西兩側,地方創生的命運大不同。 (攝影/吳逸驊) 921大地震後,時任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的「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簡稱全盟)扮演連結政府與民間資源的關鍵角色,災後補助38個社區成立「社區聯絡站」,由外來團隊與在地居民合作,與災民一同參與、討論關於重建的想像。 其中8成集中在災情最嚴重的南投縣20年過去多數團隊已離開僅留下少數持續耕耘或轉型。 這場由921開啟的生態社區理想與實踐的蓬勃與失落經驗,為台灣「地方創生」提供了座標。 「你看喔,這些921大地震後種的樹現在,已經這麼大了,」南投縣中寮鄉和興村民詹淑瓊,指著平林溪畔的成排茄苳樹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