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0日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家漢和Birdy的愛情,像跨越了時空般,來到了30年後的今天,場景也移到加拿大尼加拉大瀑布。 電影中,兩人從高三下學期,在Birdy刻意疏離家漢,從上大學後,彼此就漸漸失去聯繫。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結局是什麼?1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結局是什麼?2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結局是什麼?3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結局是什麼?4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結局是什麼?5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影評:難以割捨的濃情蜜意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評價好看嗎?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劇情的青春主題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要活在當下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核心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影評結論
    • 盧廣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電影主題曲)

    2019 年 5 月台灣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為性別平權達成了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我想除了現今的社會思想較為自由開放之外,其中一部分似乎也跟台灣一直以來眾多同志題材的影視作品有關,無論是《藍色大門》、《盛夏光年》,或者在 2018 年引起一陣討論的《誰先愛上他的》,這些電影優良的口碑與票房表現,都代表著台灣人對於同志議題的關心與重視,也正是如此,《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樣的電影才更值得被我們看見。

    2012 年由《血觀音》導演楊雅喆所執導的台灣愛情電影《女朋友·男朋友》以民國 70 年代尚未解嚴的台灣作為舞台,把當時人們對於思想、言論等自由的渴望延伸至角色心中對彼此的複雜情感,反映出愛情最無解的矛盾。而如今 2020 年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再度把故事背景拉回那個台灣人民剛獲得自由的時期也藉由校園裡學生們游移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關係,帶著我們回想起那些專屬於青春時期的記憶。 改編自導演柳廣輝高中時期的真實經歷,《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把故事聚焦在會永遠「刻在人們心底」的初戀之上,從主角張家漢結識性格狂放不羈,並根據1984 年《鳥人》裡的精神病將自己取名為「Birdy」的這位男孩出發,以倒敘和插敘的敘事手法,讓已經內心充滿糾結的家漢對神父回憶起自身這段日子跟死黨 Birdy 的相處經歷,從兩...

    就如同片中那句:「每個人的初戀,都跟史詩電影一樣偉大。」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藉由兩位正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對自身性向的探索與懷疑,讓他們因為無法確定自己與對方的心意所產生的情感糾結,反映青春那最真實且能帶給人深刻體悟的模樣,無論是張家漢面對家人期許仍相信真實自己的敢愛敢恨,或者 Birdy 因為對於自身懷疑與不確定而選擇「忍」、選擇逃避,《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都能夠引發我們對於自己過往年輕歲月的強烈共鳴。 正是如此,雖然《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解除戒嚴、校園取消髮禁、男校開始收取女學生的民國 76 年作為背景,呈現裡頭角色就算身處這個象徵台灣即將走向自由的時代,仍舊因為性向與同志身分而遭到歧視、霸凌、壓迫,必須無時無刻隱藏自己真心,無法追求自身所愛的人、事、物的困境,但就電影對兩位角色之間關係...

    誰有沒經歷過轟轟烈烈的青春?這一直都是許多以青少年作為主角的校園電影聚焦重點,但除了身處成績至上的社會,必須滿足父母對自己的期待、處理家庭關係之外,《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以角色的強烈火花來讓觀眾沉浸在電影所塑造出來的濃情氛圍之中,有如台灣版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那樣,感受他們彼此之間互相往來的情感流動,以及年少時期不被人們接受而逐漸疏離,最終錯過彼此的遺憾無奈。 從三毛那段:「如果你給別人跟給我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到用一句晚安 (WAN-AN) 來傳達「我愛你愛你」,誰能想到這種像是「5201314」的老套密碼卻能夠如此浪漫?《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深刻描繪出青春期校園裡的角色情感,那種同班住校、整天賴在一起所產生的友情或愛情,並以貫穿全片的:「活在當下。」(Profite...

    我很喜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電影後段張家漢與 Birdy 兩人時隔多年又重新遇見對方的橋段,不禁讓我想起近期剛上映的日本電影《最後的情書》,其中除了讓他們能在現今更為進步開放、社會對於同性議題不如以往那樣保守封閉的時空背景,以更成熟的自己來重新審視彼此這段關係之外,也透過原本要回飯店休息的張家漢選擇走下樓梯,不輕易讓機會再次從手中溜走,跟著 Birdy 在這美麗的城市裡回顧屬於他們的美好青春,這種有如真的把對方名字刻在心裡的愛,怎麼會不讓人感動? 到頭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兩人之後到底會如何發展已經不再是重點。1980 年代的他們都嚮往著自由,但有時這個世界上的希望同時也伴隨著失落,就好像《女朋友·男朋友》這個發生在 30 年多前的故事裡,導演楊雅喆刻意在電影前段加入 2012 年女高...

    整體而言,《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一段學生禁忌戀情的萌芽、終結與多年後的回顧貫穿整個故事,從台灣的游泳池、火車座椅、電影院、包廂、浴室到最後的加拿大,他們如此雋永深刻愛情所留下的足跡,都讓每個觀眾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心裡的 Birdy,或者嚮往著能遇見那位懂你、認同你,雖然嘴裡大喊著:「回去了啦!沒路了啦!」但最終還是會陪你繼續走下去,並一起跳進那片充滿未知大海的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講述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這段記憶都將深深刻在我們心底,永遠不會被輕易淡忘。

    ◎歡迎到我的FB專頁按讚◎ 如履的電影筆記 ◎更別忘追蹤我的Instagram◎ 如履的電影筆記(looryfilmnotes) ◎加入Telegram收到最新文章通知◎ 如履的電影筆記 如果要看更多影評文章請到我的首頁 手機用戶可點選「畫面左上角圖示」搜尋影評文章

  2. 2020年7月11日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英語: 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 )2020年上映台灣 愛情 劇情片 。 電影由 柳廣輝 執導,並由 瞿友寧 監製兼編劇。 電影取材自導演本人高中時期愛情經歷,並加入了 威權 以及 宗教 元素。 電影由 陳昊森 、 曾敬驊 、 邵奕玫 、 戴立忍 、 王識賢 跟 法比歐 主演。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時代背景設定1980年代剛解嚴台灣,講述一對遊走友誼和愛慕之間高中同學故事,由張哲生和 祁家威 擔任史料顧問。 電影籌拍作業始於2016年,當時監製瞿友寧向柳廣輝提出合作邀請。 二人原本打算將柳舊作改編拍攝,但最終決定由瞿兼任編劇並創作全新原創劇本。

  3. 一開始衝突讓我以為斑斑會一個勇於衝撞威權和現有體制女生,後來卻成為Birdy「矯正」阿漢幫手,最後和Birdy結婚又以離婚收場,卻沒有描述她任何心理轉折,讓一個「新時代女性」成為徒有面孔工具人,一句「他媽的」也不足以撐起她面貌。

  4. 2020年9月18日 · 「短短一首歌,描述了整個故事。 」陳昊森受訪時替由盧廣仲演唱主題曲《刻在心底的名字》,所下註解,我本身不常欣賞歌曲MV,因為MV有時限制了人們對歌曲想像,更不用說,一首為電影譜寫主題曲了,看電影前,我都會刻意避開那些搶先上架主題曲,只為了看電影時得到更純粹、更衝擊感受。 一個好Live演出、一部好MV、一部好電影,與它主題曲、配樂,絕對能夠相輔相承,連結歌曲、視覺媒體、閱聽者人生經歷,並達到最好效用。 回家路途上,終於放心點開主題曲。 「刻在心底的名字塵封位子。 」望向捷運車廂外一片漆黑,聽者不停捫心自問,刻在你心底的誰?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電影.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觀後感想#內文有雷.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2022 年 8 月 28 日 10:52. 前天首刷 看完之後整天都一直在回想電影畫面 這部的後勁真的很強 看得整個過程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覺得很壓抑 今天實在受不了跑去二刷 還都是自己一個人去看的呢😊 ——————————————————————— 看完第一遍有去看其他人的觀後感言,發現很多人都說birdy渣,撩完別人又不接受,但我覺得整部最痛苦的人就是birdy。 兩個遊走在友情界線邊緣的好朋友,不知不覺就已隨著他們的步伐走向愛情。 Birdy其實早就知道自己喜歡阿漢,他知道阿漢偷偷吻他,所以才會說出三毛書的那句話:如果你給我的跟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 當阿漢說:那我們以後都別生了,太多人了。

  7. 2020年11月2日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更與多部經典電影相關,而且以許多令人驚喜方式引用,從主角的名字「Birdy」,角色台詞「只有傻瓜才不知道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