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5日 · 台灣一年有近800個孩子等待一個溫暖的家迎接他們,收養的風氣在台灣逐漸打開;孩子不能選擇父母,為人父母卻不能在沒有準備下做出選擇,特別是選擇當一個「後天父母」。 收養孩子,是希望能有「挑一個家世清白」、「身心健全」的好寶寶? 因為不孕或喪子,希望快點有一個小孩填補生命的空白? 甚至該不該讓孩子知道他的「身世」? 無條件的愛與接納,其實並不容易。 《報導者》整理出關於收養必須了解的3堂課,經由坦誠思考後的決定,孩子才不會無辜成為生命的包袱,而是最美的祝福。 看到有人接近,嬰兒床裡的寶寶好像特別有精神,眼睛滴溜溜地轉,或爬或走接近床欄杆,期待著抱哄。 被父母抱、哄、陪著玩,對一般幼兒來說多麼尋常,然而這些安置在台北市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疑似愛滋寶寶,家庭的溫暖卻遙不可及。

  2. 2024年3月20日 · 去年(2023)12月底,一名1歲大男童於台北市文山區保母托育期間疑似受虐死亡,時隔3個月,由親友3月10日於 社群平台揭露 ,不但全國震驚、譴責保母,主責男童收出養與安置工作的兒福聯盟與訪視社工更成為眾矢之的,史上首位 社工被上銬 畫面更強烈衝擊整體社會工作者的集體認同與尊嚴。 目前保母已被羈押、社工被偵訊後交保,政府與民間單位也展開一系列檢討會議,相關責任有待後續檢察官調查、起訴,並透過法庭上公布的證據與證詞方能判斷;但此個案背後,暴露出我國種種立意良好的體制與資源──此案中的居家托育、收出養媒合──在層層委託外包、被專業化切割為瑣碎片段下,如同多條無交集的平行線,小生命在其間無聲墜落消逝。

  3. 圖為五里埔的「小林一村」。. 2009年8月9日那天起,台灣地圖少掉了一塊,對大眾集體記憶而言,那是以「 八八風災 」(又稱莫拉克風災)為名的「災難塚」;但對於生長在那裡兒的人,連根被拔除的是生命臍脈。. 10年前,瞬間山崩,讓小林遺族成為失鄉的人 ...

  4. 2020年4月15日 · 原生家庭出養孩子前3原因為:經濟狀況不佳、家庭無法提供照顧或教養、未婚生子。 收養者以40~49歲最多。 單身收養者僅5人。 收養孩子3大原因:生育困難、喜歡孩子、願意照顧有需要的孩子。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整理:張靜慧. 收養申請比懷胎生子還長. 10年前收養女兒的洪太太提起,當初收養過程中單是等法院裁定就將近一年,她幾乎每個星期都打電話問書記官進度,後來承辦法官出國進修,還換了一個法官,「這一年心一直懸著。 」更可惜的是,等得愈久,養父母愈可能錯過跟孩子建立依附關係的黃金期。 有些收養人如果沒在居住地媒合收養成功,會向外縣市的收出養機構申請,舟車勞頓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也相當可觀。

  5. 2022年11月16日 · 生育津貼由1萬元加碼到2萬元」、「坐月子補貼36,000元」、「私立幼兒園學費補助加倍一年達54,640元⋯⋯仔細看完所有政見後全教總幼兒委員會主委楊逸飛分析幾乎所有六都市長候選人都在補助上加碼包括生育津貼安胎補助托育費用等 ...

  6. 2022年12月21日 · 台灣每年兒虐通報中,8成施虐者是父母,政府該怎麼伸出援手? 在2014年正式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RC)「內國法化」後,台灣兒少家外安置政策從「機構式照顧」為主逐步轉型,以修補原生家庭、讓孩子返家為最大目標,這帶來哪些改變? 又有哪些隱憂? 《報導者》從實務現場與政策變化,深入我國兒少安置「典範轉移」過程中的陣痛。

  7. 2021年6月2日 · 六四前夕,我在天安門廣場上40天:一個台灣攝影記者,和他記下的中國學生民主夢. 「錄音帶裡頭,我聽到槍聲、奔跑急促的呼吸聲、不斷有一些嘶吼、抗議、哀嚎的聲音,最後一秒,(我朋友)他好像中槍、受傷,委求別人輾轉寄這捲錄音帶到我手裡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