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大部分都不用治療,自己會消失

      • 大部分都不用治療,自己會消失 面對卡介苗引起的局部膿瘍或淋巴腺炎,目前最新的治療方針,是越來越趨於保守。 以下就分為三種情形來討論: 摸起來軟軟的---左上臂接種處局部膿瘍:幾乎不需處理,自己會慢慢消失。 摸起來硬硬的---腋下淋巴腺炎:不論在腋下或鎖骨上,也幾乎都不需處理,半年內自己會消失。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0月18日 · 許多新手爸媽都曾在網路論壇上發起熱門討論,根據 衛福部疾管署 的說明,由於 台灣目前還沒有達到國際抗癆聯盟 (IUATLD) 卡介苗停止接種的標準且研究也顯示無接種卡介苗的幼童罹患結核性腦膜炎是有接種卡介苗的 47倍 ,因此仍建議適齡時接種新生兒一般可以在出生滿5個月後至醫院或衛生所施打卡介苗最晚什麼時候打? 5~8個月是關鍵. 衛福部公告的《 卡介苗接種敬告家長書 》內,建議新生兒在出生後5~8個月內接種,最遲1歲前要完成。 想定期收到寶寶的疫苗通知,爸爸媽媽也可以開啟 LINE疫苗提醒功能 。 要去高風險地區,可以提早接種卡介苗嗎?

  3. 2023年10月25日 · 除了一般打疫苗後常見的發燒躁動不安嗜睡等反應有些寶寶也會出現左上臂的施打部位局部膿瘍以及左腋下或鎖骨上淋巴腺炎的副作用尤其近幾年的發生率有明顯增加, 黃瑽寧醫師 指出不少孩子是在打完卡介苗數週至數月後被爸爸媽媽發現左臂局部腋下腫了一大包而趕快帶去醫院求診。 另外,還有兩個較不常見、但也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骨炎/骨髓炎和瀰漫性卡介苗感染。 (更多卡介苗副作用與施打時間,可以參考: 卡介苗要打嗎? 卡介苗施打時間、副作用與接種注意事項 ) 卡介苗傷口(接腫處)4階段變化. 接種卡介苗後,不少寶寶左臂上都會出現紅腫、化膿或潰爛的傷口,看上去血紅一片,想必讓爸媽們在照護上有不少擔憂。 不過,出現這些現象也不用太緊張!

  4. 為了預防免疫遺傳疾病爸媽們都會讓寶寶們接種疫苗常見的疫苗之一卡介苗」,可謂不少爸媽們心目中的大魔王部分副作用會引起化膿潰爛少數則是會有骨髓炎讓家長們擔心是不是有必要去施打? 《Hello醫師將和各位新手父母一起認識卡介苗可預防什麼疾病卡介苗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而哪些寶寶不適合打卡介苗讓新手爸媽們一次看懂不再霧煞煞

  5. 卡介苗 只需注射一次 ,因此 新生嬰兒在出生後應盡快接種卡介苗 ,而 15 歲以下的兒童如未曾接種卡介苗亦應盡快接種。 ‍. 誰應接種卡介苗? 所有本地初生嬰兒. 15 歲以下從未接種的在港人士. ‍. 卡介苗有效期係幾耐? NHS 指出,卡介苗能夠為 80% 兒童接種者抵禦嚴重的結核菌至少 15 年。 而且卡介苗對預防嚴重結核病,包括結核性腦膜炎尤其有效,預防率超過 70%。 ‍. 接種卡介苗有副作用嗎? 接種的部位會出現小紅丘疹或潰瘍,需要幾星期痊癒,有機會留下極輕微的疤痕,或不留疤痕. 有些兒童接種後會出現淋巴腺脹大,令腋窩下腫起. 其他不良反應,則極為罕見. 除此之外,如接種後出現灌膿或小潰瘍情況,此乃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大部分反應都會自然消退。

  6. 2020年3月24日 ·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說面對卡介苗引起的局部膿瘍或淋巴腺炎目前最新的治療方針是愈來愈趨於保守以下就分為三種情形來討論: 1. 接種處左上臂的局部膿瘍幾乎不需處理自己會消失。 2.

  7. 注意事項.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疑似結核病人及疑似被結核菌感染者勿直接接種卡介苗。 麻疹及水痘感染,宜待復原期 (6週)後再接種。 請父母確認父母雙方家人沒有疑似先天性免疫不全疾病之家族史,例如幼年因嚴重感染死亡。 母親為愛滋病毒感染者,其嬰幼兒應追蹤至少4個月,確定未得到感染再接種卡介苗。 新生兒提早接種者,體重應達2500公克以上。

  8. 接種卡介苗主要是為了避免幼童因感染結核菌發生嚴重結核病例如結核性腦膜炎等),導致死亡或嚴重神經學後遺症因此卡介苗接種是國際上多數國家採行的結核病防治策略現階段我國尚未到達國際抗癆聯盟 (IUATLD) 卡介苗停止接種的標準因此不建議全面停止接種卡介苗但就我國卡介苗不良反應主動監測結果顯示卡介苗骨髓炎個案接種時的月齡較小雖無法完全確認卡介苗骨髓炎是否與接種時間有關但規劃透過延後卡介苗適合接種年齡減少卡介苗骨髓炎案例。 未來仍會持續監測,做為調整卡介苗政策的參考依據,以期在新疫苗完成開發以取代卡介苗之前,提供我國民眾最適切的資訊及建議。 最後更新日期 2022/1/5. Q2: 什麼情況下寶寶可以提早接種卡介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