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台灣日治時期 ,是指 台灣歷史 上於1895年至1945年間由 日本 ( 大日本帝國 )統治的時期。 19世纪末,日本作為最後一個躋身 新帝國主義 的國家,其帝國主義的型態具有後進性,與 西方國家 藉由 資本主義 引導海外殖民的政策有所不同,由於當時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對其接收的臺灣從事大規模的資本活動,因此統治初期是由 臺灣總督府 主導臺灣的拓殖規劃 [4] 。 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強迫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 [4] 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 南洋發展 的基地。

  2. 2024年4月16日 · 台灣日治時期,是指台灣歷史上於1895年至1945年間由日本(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

  3. 2023年11月21日 · 同年11月18軍正式消滅臺灣民主國,臺灣正式進入日治時代。 西元 1945年 8月15 ,日本 昭和天皇 宣布 無條件投降 ,並且簽署《 終戰詔書 》, 中華民國 政府於同年10月25代表太平洋戰區盟軍 接收 臺灣,50年日治時期正式結束。

  4. 台灣日據時期,為清朝簽訂《 馬關條約 》割讓台灣之後,1895年至1945年之間,台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台灣日據時期充滿日本 帝國主義 殖民政策導向及活動形態,日本統治的目的是最終把台灣與日本同化。. 由於 ...

  5. 台灣日治時期,是台灣歷史上於1895年至1945年間由日本(大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時期。 中國大陸一般稱日據時期,其他稱呼有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統治時期。

  6. 日治時期. 1895 年日本領臺,為使臺灣成為其原料來源、銷售市場及南進實驗地,遂將其明治維新後的成果與現代化思維引入,連帶的,佔社會一半人口的女性在殖民政權之下,生命歷程出現轉變。. 解放纏足,將女性自的身體自禁錮中解放,走出家庭場域;接受 ...

  7. 1895-1945年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台灣日治時期 ,是指 台灣歷史 上於1895年至1945年間由 日本 ( 大日本帝國 )統治的時期。. 由於受到 破壞 ,依據 方針 ,本條目頁已獲 延伸確認保護 。. 請參閱 保護方針 及 保護日誌 以獲取更多資訊 ...

  8.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說明. 大正八年(1919)第八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首任文官總督)上任後,致力推行地方自治。 他於大正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公布「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廢西部十廳,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五州;廢支廳,州下設郡市;廢區堡里鄉澳,郡下設街庄。 東部仍置臺東與花蓮港二廳,廳下設支廳,支廳之下設區。 全臺分為五州、二廳、四十七郡、三市、五支廳,二百六十三街、庄,十八區,不設街庄區之地區則置社,屬郡或支廳管轄。 此次改革以文官擔任地方行政長官,並提高地方官的地位,擴大其權限,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礎。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王祿驊 整理. 分類. 行政區. 資料. 大正九年 (1920)七月州 (廳)界.

  9. 日本殖民政府在統治臺灣的五十年間(1895年到1945年),進行了多項大規模、全面性且具持續性的統計調查,例如:臨時戶口調查、國勢調查。 這些調查範圍涵蓋廣泛,所累積的統計資料相當豐富。

  10.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基於統治與殖產開發之需,有計畫地對臺灣的自然資源展開調查。《紅頭嶼の動物地理學的研究》、《臺灣島の鳥界》則是日籍博物學家鹿野忠雄、黑田長禮的研究成果,為臺灣博物學的發展寫下新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