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台灣消金市場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5日 · 華南銀行董事長張雲鵬今天出席Rich + 富家卡信用卡上市記者會對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他於會後受訪時分析有3大原因包含國內銀行過度競爭金融科技行動支付發展帶來的衝擊以及法遵內稽內控成本過高進而最終於普惠高端間做出選擇張雲鵬表示台灣的銀行業間相當競爭信用卡更是燒錢業務即使達百萬發行卡量也未必能賺錢金融科技及行動支付的發展又對傳統銀行產生不小衝擊加上金融法規日益嚴格也造成銀行法遵成本大幅提高。 張雲鵬認為,在選擇普惠金融或高端客戶的權衡下,花旗最終選擇後者,並非看壞台灣市場,而是政策上不想做了,所以退出消金市場。

  2. 2021年4月19日 · 花旗集團15日宣布退出台灣在內的13個消費金融業務市場。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張方毓 編譯. 商周頭條 2021.04.19. 摘要. 1. 花旗機構客戶業務過去幾年超前消費銀行業務相形停滯在印度花旗是當地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外銀信用卡市場份額從一度第2大2020年排名下降到第6位。 2. 2月,花旗5億美元自有資金錯寄給客戶露華濃的貸方,事件暴露它陳舊的系統和流程,因此新任執行長佛雷瑟首要之務,是滿足監管機構對於其改革之強制要求。 3. 在財富管理區塊,花旗能夠滿足有錢客戶需求,花旗和高盛今年在承銷美國IPO方面並駕齊驅。 4月15日,美國花旗集團(Citigroup)宣布退出包括台灣在內的13個消費金融業務市場。

  3. 2023年8月14日 · 花旗集團亞太區執行長 Peter Babej 表示:「完成台灣消金業務的出售後花旗將持續致力於發展引領市場的企業機構金融業務運用花旗的全球網絡和產品支持客戶在台灣及亞太區域市場的營運花旗集團負責全球擬出售消金業務部門執行長Titi Cole表示:「我們衷心感謝前員工對客戶的堅定承諾並相信他們將在星展銀行擁有美好的未來。...

  4. 2021年4月16日 · 經濟日報. 2021-04-16. 瀏覽數 81,600+. 花旗銀行昨15日晚宣布退出包含台灣的13個消金市場。 Flickr by bruceg1001. 花旗集團15日晚間宣布將退出13個國家消金市場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證實花旗銀要出售消金只留企金類似澳盛銀台北分行一部分消金業務賣給星展銀)。 昨天花旗銀董事長莫兆鴻已向銀行局報告其商業考量金管會將給予尊重。 花旗銀向金管會報告,消金業務希望在台灣找新買主,退場時間尚未決定。 莊琇媛說,金管會尊重其商業考量,但將要求保障客戶和員工權益,要對內對外溝通,也要跟客戶說明,員工士氣也需處理。 此外也不准把客戶轉介到其他地方(如香港),客戶去香港做交易出了問題,將涉及消費者保護問題。

  5. 2021年9月13日 · 今年4月21日全球重量級金融巨擘──花旗銀行宣布出售全球13個市場的消費金融業務簡稱消金),包括台灣在內近幾個月想要購買花旗消金業務的買家時有所聞卻仍未拍板定案併購進度受到高度矚目九年前看上台灣消費力外商銀行全力瞄準台灣前仆後繼地加碼投資掀起一波整併潮更炒熱財富管理及信用卡市場。 但九年後的今日,外商銀行們紛紛舉白旗「不玩了」,宣布退出台灣市場。 其中,花旗深耕台灣市場將近一甲子,更立下多個里程碑,今年喊退,令業界不勝唏噓。 從企金起步,再跨售海外商品. 時間回到1965年,花旗銀行在台北開設第一家分行,當時發展第一階段,是從企金起步。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1年4月24日 · 中時新聞網. 編輯、 曹逸雯 、文、 商業周刊 、張方毓. 實際上是否要退出某些消金市場早已是花旗內部爭論已久的議題。 (圖/shutterstock)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 4月15日美國花旗集團Citigroup宣布退出包括台灣在內的13個消費金融業務市場。...

  8. 2021年10月22日 · 其中,台灣市場近年消金業務穩定,信用卡業務具一定市占率,財管業務仍有成長潛力,出售消息一出,土、洋金融機構無不抱持高度興趣,連公股銀行都展現接手意願,但詳細評估後仍有決心、實力,最終將進入出具「具約束力價格」階段的買主,據了解只剩5家。 此次花旗集團一次出售多個市場消金業務,交易洽談主要為國外集團主導,且過程相當保密,能掌握的消息有限,據悉檯面上曾被點名的星展銀行、渣打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及台新銀行,可能都將進到最後出價階段。 金融圈人士分析,目前是「人人有信心,但個個沒把握」,即使外傳台灣資產賣價可能衝高到20億美元、甚至是40億美元,5家業者都有實力或方式能吃下,但此案還涉及太多複雜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