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根據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公告之2021年1月至6月電影市場動態〉,《當男人戀愛時票房累計超過新台幣4億元擊敗哥吉拉大戰金剛》(3億5千萬)、《靈魂急轉彎》(1億4千萬等好萊塢強敵截至9月仍高居年度第一

    • 利用一戰後德國人的屈辱不平壯大自己聲勢
    • 「靠口才打動群眾」,希特勒與納粹黨打壓異己、藉民選崛起
    • 他花在投射自身形象上的心力遠比政策內容要多
    • 21世紀獨裁者的統治利器:媒體與沒有選擇的「選舉」
    • 用秩序、和平口號「合理化」野心
    • 追隨者的盲目崇拜,是獨裁統治推手

    戰勝的協約國1919年強迫德國接受嚴苛的和平條件,再加上1920年代的高通貨膨脹率,以及之後的嚴重失業問題,都讓希特勒1919年成立的國家社會主義黨(納粹)在1920年代得到立足之地,但20年代下半經濟得到某程度復甦後,他們仍然只是一個邊緣政黨。這種局面在1929年10月華爾街崩盤後改變。這個衝擊使得德國銀行收回給企業的貸款,到了1932年每3個工人就有1個以上失業。希特勒的政黨是這場經濟危機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在1928年的國會選舉拿下12席和2.6%的選票。1930年9月的國會選舉更增加到107席次,得票率18.3%。納粹黨一躍成為議會第二大黨,超過6百萬人投票給它。 希特勒的主要立傳人伊恩.克索(Ian Kershaw)提出了一個概括性解釋,不只適用於兩次大戰之間的德國:「有些時候,政治...

    希特勒心裡卻有別的盤算。1933年2月27日國會大廈被燒毀更幫了他大忙。 這件事是意外,是荷蘭某個社會主義青年的個人行動,希望藉此刺激德國工人挺身反抗右翼政府和資本主義。希特勒卻趁機把縱火案怪在共產黨身上,並開始打壓共產黨員,連社民黨員和其他反法西斯人士也遭殃。 1933年3月5日,在充斥著恐嚇的選舉中,納粹黨拿下將近44%的選票,新國會的647席有288席被他們拿走。共產黨雖然被殘酷打壓,許多共產黨員和社民黨員被打甚至被殺,但共產黨的得票率仍逾12%,社民黨也有18%。然而,這時納粹不只成了第一大黨,也因為跟保守派結盟而成為國會多數黨。事實上,他們甚至不需要依賴後者的支持就能掌權,因為納粹讓當選的共產黨議員都無法就職,這些人不是被捕就是逃跑。國會在衝鋒隊(SA)和親衛隊(SS)這兩個組織的...

    1934年時,一般人提到希特勒都稱「我的元首」,而他自己在跟大多數納粹領袖人物說話時都直呼他們的姓。他花在投射自身形象(雖然當時還沒有出現「形象」這樣的字眼)上的心力遠比政策內容要多,只有他深深著迷的領域例外,例如消滅猶太人的影響力(最後變成消滅猶太人本身)、增強德國的軍事力量,以及外交政策。 納粹體制有一個重要的層面不能算極權體制,那就是其他許多政策的辯論都在希特勒之下的層級發生,下級會遵循他的大方針,做事盡可能合他的意。這樣反而增強了他的無限權威,雖然難以親近、無法預測的任意干預、冗長的獨白和對政策細節缺乏興趣的領導方式,很難造就有效率的政府。 希特勒討厭可能會出現批判性討論的內閣會議。1933年他還帶領著聯合政府,裡頭的保守派多於納粹黨,內閣一個月開4、5次會,直到夏季休會,但之後次數...

    專制統治確實遲早會刺激受害者站起來推翻政權(雖然暴力革命往往是另一種威權統治的序幕)。然而,即使是獨裁君主也無法只靠武力統治,因為他必須要能說服周圍的人(他的禁衛隊、軍隊將領或政治警察頭子),讓他們相信效忠他有利於國家或個人利益(更常是兩者都有)。 比杜爾哥年長一些的大衛.休謨(David Hum)認為,「要是一個暴君的權威完全來自恐嚇,就沒有任何理由要害怕激怒他。因為他身體的力量能影響的範圍很小,他進一步擁有的力量一定要奠基在我們自己的想法,或是其他人認定的想法上。」 因此,說服力和武力都是獨裁領袖不可或缺的裝甲。20、21世紀的獨裁統治者擁有啟蒙時代思想家想像不到的利器和媒體,從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發揮極致的大規模群眾集會,到電子監控、廣播電視,甚至對傳送訊息的完全掌控。左右民意需要組織的幫...

    極權政權為了合理化執政黨和領袖對徹底掌權的野心,通常會描繪出一幅輝煌的前景,一個新的黃金時代,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鼓舞大批人民,蘇聯、義大利和德國就是如此。用來合理化極權和威權統治另一種較為普通的論點是,這樣能重建秩序,穩定政府。秩序之說很吸引人,因為一般人多數時候都希望有和平的環境,在穩定的社會中養兒育女。倘若有人告訴他們,不選擇獨裁政權承諾的「秩序」,就是選擇內戰和無政府狀態,而他們也相信,很多都會樂意或勉強支持當權者。 然而,這樣把「秩序」合理化有幾個根本的問題。 首先,大多數威權政權本身就不顧法治,訴諸暴力並拆散家庭,動輒逮捕、拘禁、殺害好幾萬人(如智利獨裁者皮諾契),甚至數百萬人民(如史達林統治的蘇聯或毛澤東統治的中國),造成大規模混亂。無論怎麼定義「秩序」,中國的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都...

    眼光遠大的偉大領袖,就是獨裁政權最難以動搖的迷思。這在專制政權比寡頭政權明顯,後者通常把重點放在執政黨的獨特洞察力和智慧上,而非個別領袖的特質。義大利文(Duce)、德文(Führer)和俄文(vozhd)的領袖所代表的意義,在墨索里尼、希特勒和史達林執政時都產生改變。每一個都代表一個力量、理解力、洞察力超乎常人,而且愛民如子的領導人。 盲目的追隨者賦予領袖英雄特質,有時領袖本身甚至尚未標榜自己擁有這些特質。最顯著的例子是希特勒。他先是相信德國需要一個偉大英勇的領袖,後來沾沾自喜地發現自己就是那一個人。1920年代早期,希特勒還沒開始打造個人崇拜(有別於當時的墨索里尼),但追隨者卻已經聲稱他們「找到了數百萬人心的渴望──一個領袖人物」。到了1920年代末,希特勒相信他們是對的,納粹黨也開始完...

  2. 美國. 書評. 中東. 國際關係. 1895年當台灣在馬關條約中從清朝被割讓給日本時北非的阿拉伯地區一個又一個相繼從剛分崩離析的鄂圖曼帝國紛紛落入歐洲殖民帝國的掌控。 突尼西亞和摩洛哥落入法國手中,英國接管埃及,而義大利搶到了利比亞。 西方帝國主義直接開始控制阿拉伯世界。

  3. 2019年2月3日 · 這部電影勇敢揭露韓國國家黑歷史,人民利益在掌控權力者的較勁裡梭哈,國家拼經濟永遠拿實作勞動者的血汗錢給財閥買空賣空,政客出賣國家、國家淪他國禁臠,而最混亂的年代,倖存之人多是冷血的機會主義者。 韓國雖然只花了4年快速把國債償完,但20年過去,再度走上養出「大到不能倒」的財閥經濟之途。 影片最終主角的告白如警世語:危機是會反覆出現的,人們只有不斷地思考和質疑。 《白鯨》: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 由一宗可疑的爆炸事故揭開一個深不可測的國家陰謀,循線追查的記者,窮追不捨的每一個線索,都是另一個故佈疑陣的誘導。 掩蓋重大弊端和醜聞最好的方式,就是製造另一起事端,再推委於社會集體恐懼或厭惡的對象,北韓共產黨便是這塊韓國萬用的髒抹布,「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

  4. 2020年12月17日 · 2017年是台語電影研究另一波轉折。 2017年王君琦主編的 《百變千幻不思議:台語片的混血轉化》 ,是19位學者專家集體勞作的成果,也大致代表年輕一代研究者的研究趨向。 相較於2001年廖金鳳《消逝的影像》付梓的時空,16年後的2017年,因為有更多台語電影問世,所以年輕一代的學者也隨著理論的多樣而快速發展,翻轉出幾個有趣的研究主題,一是該書的副標題「混血轉化」就已點出的研究方向,年輕一代研究者更為細緻地分析台語電影的產製結構、對西方或日本電影類型的模仿甚至電影中的空間意涵等。 二是年輕一代的研究者也賦予性別角色的詮釋更多的討論,《台南運河殉情記》裡的戀愛故事或是台語電影裡的「無能男」,都是有趣的議題。

  5. 2018年11月28日 · 今(2018)年邁入第55屆的金馬獎,最早摘取「金」門、「馬」祖之名,是源於兩岸對峙背景裡的電影獎項;55年來,卻擺脫政治箝制,發展為華語地區最具獨立性公信力的指針。 2009年,由導演侯孝賢一手創辦的「金馬電影學院」,更拉升金馬獎的影響高度,從標誌到耕耘、由獎勵而孕育,今年,金馬電影學院年有成,成就的不只是歷來華語影壇無數優秀的人才,更反饋了金馬獎熠熠的光輝。 金馬電影學院最初借鏡釜山國際影展「亞洲電影學院」運作模式,邀請知名導演擔任講師、舉辦密集課程培養電影人才,並在期間共同完成短片創作。 10年來,金馬電影學院已培育出逾百位華語電影創作新銳。 作為培育華語電影人才的重要指標,歷屆參與金馬電影學院的成員,如今已有不少躍升成為創作成熟的第一線電影工作者。

  6. 2024年3月14日 · 我們特別製作多媒體頁面,帶領讀者重回當年警民嚴重衝突的占領行政院現場,了解這些自訴案、國賠案乃至憲法官司的背景,也看見這些國家對簿公堂、承擔長年壓力的人們,以及陪伴他們長期奮戰的律師,在318運動之後的人生變化。 監製|何榮幸. 文字|林雨佑、許詩愷. 封面攝影|楊子磊. 攝影|楊子磊、林雨佑、陳宇弘. 多媒體企劃|洪琴宣. 多媒體圖表設計|江世民. Podcast製作聲音處理|詹婉如. 工程|李法賢. 編輯|張詩芸、黃鈺婷. 社群企劃|陳思樺、汪彥成. 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不但點燃無數年輕人的理想熱情,從兩岸關係到台灣社會更留下深遠影響。 當年全台各地被捲動的青年,現在過得好嗎? 10年來成長的「後318世代」,當前關心什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