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美國

    多雲
    27°20°
    23°C
    • Monday
      雷雨
      27°20°
    • Tuesday
      雷雨
      28°18°
    • Wednesday
      局部多雲
      33°19°
    • Thursday
      局部多雲
      29°15°
    • Friday
      晴時多雲
      32°18°
  2. 2017年1月11日 · - 康健雜誌. 首頁 / 健康焦點 / 熟齡 / 生活智慧. 瀏覽數 27,071. 週末低溫13度,怎麼穿、怎樣選才保暖? 冬天真的要來了? 中央氣象局指出,本週末 (13~15)因大陸冷氣團南下,週五、週六全台氣溫將開始明顯下降,影響到最明顯為週日、週一,最低溫預計下探13度。 此外,週五六也水氣較多,降雨機率提高。 氣象局提醒民眾應隨身攜帶雨具及保暖衣物,避免受涼而感冒。 2017-01-11. .文 / 康健網站編輯.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說到保暖衣物,大多人都會想到發熱衣和羽絨衣,材質不同、品牌不同,價格當然也大不同,消費者應該要怎麼挑選,才能在寒冷的天氣,讓自己的身體依舊暖呼呼呢?

  3. 2017年3月31日 · 台灣原來這麼濕! 6關鍵讓家裡乾爽健康. 台灣氣候潮濕,各地相對濕度動輒超過70、80%,因此,若想排濕抗腫,除了從身體內部袪濕氣,也不可輕忽外在環境的潮濕。 2017-03-31. .文 / 曾慧雯.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我年輕時剛搬到台北,借住新店碧潭山上的房子,當時沒錢買床,就打地舖睡草席,結果睡到全身痠痛,」陳旺全親身感受過濕氣對健康的影響,「我把草席拿起來一看,發現底下都潮濕發霉了! 這才知道我的頸部僵硬、四肢痠痛,都是因為濕氣太重引起的。 打地舖、赤腳踩地、淋雨、洗完頭髮不吹乾、衣服棉被沒曬到全乾就使用⋯⋯這些都會讓濕氣由外而內滲透進身體。

  4. 2018年7月11日 · 分享. 所謂的氣象病是指與氣象變化有關, 因氣溫、氣壓、濕度等天氣因素改變導致症狀惡化的疾病 ,可概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原有的慢性病症狀加重,另一種則是雖然身體沒有舊疾,卻因自律神經失調出現不適症狀。 與氣象病有關的症狀或疾病包括 暈眩、狹心症 (又稱心絞痛)、低血壓、氣喘、憂鬱症 等。 常聽人說「起風下雨舊傷疼」,因為天氣因素而出現變化的疼痛稱之為「天氣痛」。 假使平常就會疼痛的部位, 天氣變化可能會使得疼痛加劇。 即使沒有舊傷,也可能出現頭痛、肩頸痛、關節疼痛,或是手術後的傷疤疼痛,尤其是當氣壓降低時,往往使得疼痛感更加明顯。 根據日本京都大學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腫脹與大氣壓力的變化也有關聯。 氣象病的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

  5. 2017年2月22日 · 2017-02-22. .文 / 康健網站編輯.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呂恩賜. 字級. 收藏. 分享. 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 「風」指的是外在環境的改變,因為溫度與氣壓的變化會產生對流、形成風,人如果對環境不適應,再加上寒氣入侵,當然就會感冒,稱為「風寒」;如果溫度改變、同時濕氣增加,有些人就會覺得筋骨痠痛、犯了「風濕」。 注意! 濕冷會使關節炎惡化. 許多 關節炎 病人抱怨自己是「氣象台」,逢冷遇濕關節炎就發作疼痛,「關節是全身循環較差的地方,」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陳玉昇說,一旦氣溫下降或天氣濕冷,關節的循環就有可能不通暢,這時要注意保暖,防止風、寒、濕趁虛而入。

  6. 2018年6月29日 · 1.室內濕度,保持在60~75%. 平時便要做好除濕的工作,尤其是臥室。 人在靜臥時氣血內斂於深層器官組織,所以對外在環境的調整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外邪侵入,特別是下雨的日子,更是要特別除濕。 除了有防塵蟎、抗過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降低病原體的活力。 據文獻報導,夏天降低室內濕度,保持在60~75%,也可以降低病原體的傳染力。 2.人體靜止活動時不要吹電風扇. 就中醫的學理及臨床觀察,在人體靜止或靜臥時吹電風扇不利養生! 因為電扇的風把空氣中的濕氣及病原體帶到人的鼻腔、氣管黏膜及皮膚,而造成感染及過敏反應,尤其是調節能力差的熟睡時刻。 3.有氣喘、濕疹及蕁麻疹體質的患童,吹冷氣可緩解.

  7. 2023年12月25日 · 00:00 00:00. 1x. 變天了,你的關節又開始隱隱作痛了嗎? 這種比氣象還準的天氣痛」,到了又濕又冷的冬天更是顯著加劇根據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發表的研究顯示變天時關節疼痛發作的可能性會增加20%台灣的研究也發現約三分之二關節或慢性疼痛的病患在氣候變化時症狀會加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而愛好運動的女性竟也入列! 2023-12-25. .文 / 整合傳播企劃. .出處 / 整合傳播企劃.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冬天一到就「卡關」? 溫度、濕度、活動量都是關鍵! 全球有多份文獻證實,自然環境中的濕度和溫度對關節疼痛有顯著的影響,例如天氣冷會影響周邊血管收縮,循環變差,組織代謝修復能力差,容易產生發炎疼痛。

  8. 2017年10月24日 · 1. 老人家. 萬華衛康內科診所院長鄭維理表示,老人的神經細胞隨著歲月減少,怕冷,反應慢;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比較乾燥、癢;皮下脂肪變薄,體溫調節緩慢,容易失溫、凍傷;老人也是心血管病高危險群。 另外,也要提醒,若是 有早起運動的習慣,記得等到天亮再運動 。 早晚溫差大、氣溫低,老人容易出意外。 高醫公衛系助理教授陳培詩總叮嚀有高血壓的阿嬤看到太陽再出門運動,安全且有日照比較溫暖。 (圖片來源:陳昱任) 2. 高血壓.心臟病的人. 台大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兼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指出,寒天是心肌梗塞、腦中風發病、死亡的高峰時節,罪魁禍首是高血壓。 因為氣溫低時全身血管收縮,而高血壓病人血管較一般人敏感,收縮更厲害,可能導致冷天病人的血壓比夏天平均高出20mmHg(毫米汞柱)左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