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彭啟明提出以下五點防災建議: 安裝緊急地震速報系統的手機應用程式,以獲得即時警報訊息,及時了解災情,避免受到不確實的訊息影響。 在開車時遇到地震時,應立即減速靠邊停車,等待地震結束後再繼續行駛,切勿冒險前行。 在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如高鐵或捷運時,應遵守列車工作人員的指示,保持耐心等待,直至確保安全再行動。 在家中備有防災避難包,包括食物、水、照明工具等生活必需品,以應對地震發生後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www.weatherrisk.com/post/地震發生該怎麼辦?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啟明提醒這5點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3日 · 地震發生要立刻開門往外跑? 3步驟學會在不同場合應變、保護自己. 當地震發生時,別一定要躲在所謂的「黃金三角」,而是要優先躲在桌子底下。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蔡宗翰. 2024-04-03. 分享. 傳送. A+. 編按:今2024年4月3日上午7點58分,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全台有感地震。 除了花蓮縣最大震度6強,宜蘭、台北、新北三峽等地區也有5級震度。 這起地震是自921大地震以來最大的地震規模,北捷、高捷皆宣布停駛40~60分鐘,高鐵台鐵部分列車也受到影響延誤或停駛。 中央氣象署也提醒,未來3、4天都還有可能再發生規模6.5至7.0的餘震。 究竟地震來的當下該怎麼做,怎樣才能保護自己? 圖/取自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官網.

  3. 地震是因地殼變動、錯位所引起的,總是來無影蹤突然發生、令人措手不及。 因此,地震的事先防災準備更顯重要。 因為發生的當下,如果你毫無準備、驚慌失措無法正確應對,那麼遭受到的損失肯定是遠大於想像。 地震可能會導致家具翻倒、重物掉落造成財

    • 如何應對地震的突發情況?1
    • 如何應對地震的突發情況?2
    • 如何應對地震的突發情況?3
    • 如何應對地震的突發情況?4
    • 如何應對地震的突發情況?5
  4. 2018年2月7日 · 保命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 地震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護頭部、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 ...

  5. 2024年4月3日 · 緊急避難包是應對地震等災害的必要準備措施之一。它能夠提供寶貴的安全保障,確保人們能夠在災害發生時做出正確迅速的應對,保護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每個家庭都應該妥善準備好緊急避難包,以因應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

  6.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頻繁,地牛翻身時,你知道要怎麼保護自己嗎? 平時如何進行地震防災準備呢? 擁有防災知識,以後遇到災害也能冷靜面對,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 漁民捕獲罕見的深海皇帶魚,恐有大地震?
    • 新聞年年報的「蚯蚓」上街,真的是地震警訊嗎?
    • 遍地開花的地震預測粉專和社團
    • ​地震預測行不行?還差得遠呢!

    說到在坊間訛傳的地震謠言,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盛行於日本、臺灣的「地震魚」傳說。 在亞熱帶海域中,漁民將「皇帶魚」暱稱為地震魚,由於皇帶魚身型較為扁平,生活於深海中,魚形特殊且捕獲量稀少,因此流傳著,是因為海底的地形改變,才驚擾了棲息在深海的皇帶魚,並因此游上淺水讓人們得以看見。 因此,民間盛傳,若漁民捕撈到這種極為稀罕的深海魚類,就是大型地震即將發生的警兆。 然而,日本科學家認真蒐集了目擊深海魚類的相關新聞和學術報告,他們想知道,這種看似異常的動物行為,究竟有沒有機會拿來當作災前的預警,抑或只是無稽之談? 可惜的是,科學家認為,地震魚與地震並沒有明顯的關聯。當日本媒體報導捕撈深海魚的 10 天內,均沒有發生規模大於 6 的地震,規模 7 的地震前後,甚至完全沒有深海魚出現的紀錄! 所...

    ​當街道上出現一大群蚯蚓時,密密麻麻的畫面,不只讓人嚇一跳,也往往讓人感到困惑:為何牠們接連地湧向地表?難道,這真的是動物們在向我們預警天災嗎?動物們看似不尋常的行為,總是能引發人們的好奇與不安情緒。 如此怵目驚心的畫面,也經常成為新聞界的熱門素材,每年幾乎都會看到類似的標題:「蚯蚓大軍又出沒 網友憂:要地震了嗎」,甚至直接將蚯蚓與剛發生的地震連結起來,發布成快訊「昨突竄大量蚯蚓!台東今早地牛翻身…最大震度4級」,讓人留下蚯蚓預言成功的錯覺。 然而,這些蚯蚓大軍,真的與即將來臨的天災有直接關聯嗎? 蚯蚓與地震有關的傳聞,被學者認為起源於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後,在此前,臺灣少有流傳地震與蚯蚓之間的相關報導。 雖然曾有日本學者研究模擬出,與地震相關的電流有機會刺激蚯蚓離開洞穴,但在現...

    這座每天發生超過 100 次地震的小島上,擁有破萬成員的地震討論臉書社團、隨處可見的地震預測粉專或 IG 帳號,似乎並不奇怪。 國內有許多「憂國憂民」的神通大師,這些號稱能夠預測地震的奇妙人士,有些人會用身體感應,有人熱愛分析雲層畫面,有的人甚至號稱自行建製科學儀器,購買到比氣象署更精密的機械,偵測到更準確的地震。 然而,若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臺灣地震頻率極高,約 2 天多就會發生 1 次規模 4.0 至 5.0 的地震, 2 星期多就可能出現一次規模 5.0 至 6.0 的地震,若是有心想要捏造地震預言,真的不難。 在學界,一個真正的地震預測必須包含地震三要素:明確的時間、 地點和規模,預測結果也必須來自學界認可的觀測資料。然而這些坊間貼文的預測資訊不僅空泛,也並未交代統計數據或訊號來源。...

    由於地底的環境太過複雜未知,即使科學家們已經致力於研究地震前兆和地震之間的關聯,目前地球科學界,仍然無法發展出成熟的地震預測技術。 與其奢望能提前 3 天知道地震的預告,不如日常就做好各種地震災害的防範,購買符合防震規範的家宅、固定好家具,做好防震防災演練。在國家級警報響起來時,熟練地執行避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才是身為臺灣人最關鍵的保命之策。

  7. 2024年4月3日 · 彭啟明表示,台灣位在地震好發板塊交界處,隨時可能發生地震災害,因此平時就應該做好防災準備。 他強調,面對地震來襲,首要之務是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