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 我是不是被霸凌了?一起了解霸凌定義是什麼。根據教育部制訂的「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校園霸凌定義為:在校園內、外,無論是用言語、文字、圖畫、肢體動作的方式,或是透過電子通訊、網際網路設備,持續故意做出對他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讓對方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的環境中,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的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進行,就屬於霸凌,且霸凌並不侷限於學生之間,學校校長及教職員工對學生之間也有可能發生霸凌行為。
    • 怎樣算霸凌?排擠算霸凌嗎?常見 6 大校園霸凌種類。霸凌行為可能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依據發生的場所可以分成職場霸凌與校園霸凌。過去許多學生曾在學校遭受欺凌,卻不知道自己受到的傷害已構成校園霸凌,還以為是自己有哪裡做不好才會導致他人的反感,並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中。
    • 校園霸凌學校通報完畢,我該怎麼面對?依據教育部《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規定,不論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都是採用相同校園霸凌處理流程,校園霸凌通報後,學校必須依規定啟動處理與輔導機制,並依循霸凌處理四原則:知悉通報、處理調查、輔導介入及關係修復,因此遇到校園霸凌時請不要獨自承受,即時求助才能幫助自己擺脫現況、獲得協助與支持,你不孤單!
    • 遇到霸凌如何處理?老師與家長可以如何協助孩子?(一)老師如何處理霸凌?一起用 4F 對話技巧幫助孩子!當學生之間發生霸凌事件時,老師會是雙方溝通的重要橋樑,這時我們可以透過 4F 對技巧,幫助釐清霸凌事件,並做適當的處理:
  2. 2021年4月21日 · 蔡佩玲認為面對霸凌問題最好能夠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家長可以考量做到下列3件事: (1)透過正向的方式,了解小孩發生了什麼事﹔ (2)需要時尋找同學陪伴、告知導師與校方、甚至報警處理﹔ (3)觀察孩子狀況,適時尋求心理專業的介入協助,將可能造成孩子的身心傷害降到最低。 諮商心理師楊琬琳也強調, 「傾聽」與「停止傷害」是2大處理步驟 : (1)當孩子分享自己的人際煩惱或發出求救訊息時,家長專注傾聽、不批判、不說教或太快指示孩子「怎麼做」,而是靜下心聆聽、接納孩子的感受與經驗﹔ (2)了解孩子的憂慮後,承諾孩子「我們能保護你」,並協助孩子離開「可能傷害他」的環境,包括尋求與校方合作,讓老師介入處理並保護孩子,或暫時離開校園,尋求專業心理醫療協助等。 父母作為信任與依靠的力量.

  3. 2021年11月19日 · 霸凌處理方式. 編按以下為依據2020年7月21日公布實施的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整理之內容教育部日前於2023年8月17日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最終版本請參考教育部最新公告校園霸凌定義. 什麼是校園霸凌? 根據 《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的描述霸凌是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做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產生精神生理財產上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進行。 為了讓霸凌的定義更易於理解, 教育部 也歸結構成霸凌的四個要件: 持續 :行為一再持續發生。

  4. 2023年3月29日 · 當自己遭遇到霸凌情形時教育部 建議 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求助: 向導師、家長反映. 寫信到學校投訴信箱. 撥打各縣市1999便民專線反映. 撥打教育部24小時專線「1953」或 各縣市教育局/處專線 投訴. 於教育局每學期發放的「校園生活問卷」中提出. 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留言 投訴. 向朋友、同學求助....

  5. 2020年11月18日 · 孩子生活中常見的霸凌類型. 校園霸凌問題逐年升高,年齡也下降中,小學生遭到霸凌佔所有案件的3成以上,常見的霸凌種類有六種: 1. 關係霸凌 : 這是最常見,且最容易被忽視的霸凌方式,霸凌者透過說服同儕排擠某人,或將某人拒絕於團體之外,這一類的霸凌也常會牽涉到言語霸凌,散播不實謠言,例如「她很髒,她都會吃鼻屎,你們大家都不要跟她玩」。 2. 言語霸凌 : 這種霸凌會產生肉眼看不到的傷,但卻會造成心理的重大創傷,霸凌者主要是用言語去刺傷、恐嚇或嘲笑人,例如「她這次考試100分是因為偷看別人的答案」,或「你不給我這隻自動鉛筆,我就叫XXX不要再跟你玩。 3. 肢體霸凌 : 這是最容易辨識、最令孩子恐懼的霸凌,包括踢、打、搶奪他們東西等,霸凌者往往會搞到全校都認識,而霸凌的行為也會隨著年齡變本加厲。

  6. 2010年2月5日 · 孩子被霸凌父母該怎麼辦? 2010-02-05 00:00 更新:2017-11-01 11:42. by 張瀞文. 校園霸凌的成因比你想像的複雜情況比你可以理解的更嚴重多數青少年被霸凌時寧願孤立無援痛不欲生也不願意跟父母說。 身為父母,你如何陪伴孩子度過? 插畫│吳怡欣. 當平時開朗的孩子突然變了! 變得沉默不語、常常發呆、靜靜哭泣、易怒、難專心、食欲奇差,甚至拒絕上學。 他可能在學校遭受霸凌,需要你的幫忙。 很多孩子受了欺負不會說,有的甚至選擇結束生命,也不願意向大人求救。 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正逢自主性的發展,他想證明自己是獨立個體,向父母或老師求助顯得自己無能。 何況他比父母或老師更清楚同儕間微妙的互動,「告狀」,可能帶來孤立。

  7. 幫助孩子面對霸凌從家庭教育做起. 俗話說得好,「預防勝於治療」,如果能避免霸凌事件發生或是在早期就介入防止事件惡化將能避免傷害擴大要達到防患於未然就必須追根溯源從家庭教育著手。 平常父母在對待孩子或其他人時,必須本著尊重的態度,規範孩子行為的同時,也必須正視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如:打妹妹),必須思考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如:忌妒妹妹得到父母寵愛),進一步與孩子討論此問題行為有何負面影響(如:與妹妹變得疏遠),以及如何適切滿足自己需求(如:告訴父母,父母也應調整作法),如果家長不這麼做,只是一昧地處罰(甚至體罰)孩子,反而讓孩子和父母的距離更遠,孩子也沒有機會學到其他方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