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 任何時間,若您發現有兒童、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遭受不當對待,或您本身有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等情事,立即撥打24小時求助專線:
      電話或手機直撥「113」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暴力行為的三個面向:再犯性、致命性、可變性. 如果,你很擔心朋友的安全,或是很重視朋友的幸福,可以從三個層面,陪伴朋友討論伴侶的暴力行為,幫助朋友擴展自己思維,釐清自己到底要不要原諒,是否要繼續或選擇結束這段婚姻。 再犯性. 通常,伴侶暴力行為次數越多或頻率越高,再犯的程度就越高。 你可以陪伴朋友去確認這樣的暴力是一種常態,還是特殊情況。 若伴侶反覆出現暴力行為,你可以詢問朋友:「聽起來,他常常對你施,你會怎麼想這件事? 這對你們的婚姻有什麼影響? 若伴侶是第一次施,你可以詢問朋友:「這是他第一次打你,你會怎麼想這一次? 這會如何影響你? 致命性. 伴侶施的方式,致命性越高,危險性就越大。 你可以陪伴朋友去釐清自己,該如何看待這受傷程度的影響力、如何危害自己的人身安全。

  3.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家庭暴力行為可以定義為攻擊也就是以引起他人身體或心理痛苦為目的的故意行為。 在對攻擊行為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美國心理學家羅森茨韋克(James E. Rosenzweig)得出了挫折攻擊理論,後來心理學家約翰‧朵拉德(John Dollard等人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並形成了一種公認的觀點挫折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行為。 這裡的挫折指的是任何阻礙人們實現目標的事物。 他們認為,當一個人遭受挫折時,為了緩解內心的緊張,保持心理平衡,必然要通過侵犯、攻擊行為來發洩內心的不滿。 茵曼男友的行為屬於典型的「挫折—攻擊」模式,因為事態的發展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除了通過對茵曼動手來洩憤之外,他不知道怎麼去調整自己的情緒,於是就開始對茵曼施暴。

  4. 太報. 更新於 2021年12月24日04:15 • 發布於 2021年12月24日04:15 • 陳毅龍. 30年前的 鄧如雯殺夫 案震驚社會當時不但喚起許多台灣人開始關注家暴議題也讓家暴從私領域轉為公領域因而吹生出了家庭暴力防治法》。 儘管該法施行至今已有20多年了但過去幾年家暴事件在台灣一直沒有停過甚至越演越烈如前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童仲彥2017年被爆出家暴第2任妻子李秀環到近日更有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前男友林秉樞毆打成傷引發社會關注。 台灣的家暴通報量逐年上升,其中占比最多的就屬親密關係暴力。 (圖片來源/PAKUTASO) 因此,太報特別邀請到新北市板橋分局謝家防官,以及在處理成人保護案件上有10年經驗,目前任職於屏東縣政府潮州區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的巫宛玲社工。

  5. 大家健康雜誌. 發布於 2019年01月14日09:13 • 作者:大家健康雜誌. 近來家暴事件頻傳無辜孩童成為人球」、名模登上社會版頭條王子與公主幸福的畫面從此破碎……。 家庭暴力,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傷害,內心的創傷更非一張「驗傷單」所能明列,親情、愛情至上,但當愛蒙上暴力的陰影,該怎麼辦? 沒有人會認同暴力,特別是在「家庭」──這個帶有最基本、最原初「情感支持」功能的關係裡。 正因為如此,家暴往往對受害者造成極複雜又嚴重的傷害,而驗傷單以外的「傷」與「痛」,更無法用言語說得清。 親密關係裡的暴力,經常令人痛心地質疑:「應該相愛的兩個人,為什麼會動手?

  6. 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二條規定,「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也就是說,除了身體上進行毆打外,精神以及經濟層面的暴力也都屬於家暴的範疇。 身體上|身體上的攻擊等等的肢體暴力舉動,以及遺棄、強迫或引誘做不當的行為、性侵害等不法侵害人身的行為。 精神上|騷擾、謾罵、恐嚇威脅、言語暴力、監控、竊聽,甚至強迫觀看不當之內容(如暴力血腥影片、猥褻影片)等等言詞、心理或性虐待均屬精神家暴。 經濟上|不給配偶生活費、過度掌控家庭財務、強迫借貸、簽本票、擔任保證人等惡意行為。 就像劇中的主角文珠蘭的老公,總是不相信她說的話,一直用其他藉口以及理由瞞混,還結合兒子一起對她說謊。

  7. 大家會了解到: 測試自己有沒有被家暴. 學會分辨六種類型的家暴. 為甚麼家暴受害者總是不肯離開. 受害者可以怎樣求助及保護自己. 身邊人可以怎樣幫助受害者. 家暴社工回答與家暴的常見問題. 甚麼是家庭暴力. 在正式探討怎樣處理家暴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甚麼是家暴。 只有真正了解家暴的定義和理論,我們才可以學習怎樣面對這個問題。 根據檢控涉及家庭暴力案件的政策,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可以被定義為:「某人對另一人經常作出的一連串操控或支配行為,而雙方是有或以前曾有密切關係或家庭成員關係。 」所謂的「密切關係」,指的是不管兩人是甚麼性別和年齡,也不論雙方是否曾經結婚或同居,只要有過親密關係,就已經能夠算得上是親密伴侶(intimate partners)。

  8. 30秒自我檢測有一項就該求助. 沒有交往但被騷擾怎麼辦? 《跟騷法》可以保護我嗎? 除了現有或曾有一定情感基礎的關係可適用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院也已三讀通過 《跟蹤騷擾防制法》 ,明定「以人員、車輛、網路等方式,持續或反覆違反特定人意願且與性或性別有關,進行八類跟騷行為,使受害者心生畏怖,足以影響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就算是跟蹤騷擾的行為。 八類跟騷行為則包含:監視跟蹤、盯梢尾隨接近、威脅辱罵、通訊網路干擾、不當追求、寄送文字影像或其他物品、妨害名譽、冒用個資訂購貨品或服務。 實行以上跟騷行為者,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0萬元以下罰金。

  1. 相關搜尋

    被家暴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