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年滿 30歲 ,得登記為 直轄市長 、 縣(市)長 候選人。 年滿 35歲 ,得為 監察委員 。 年滿 40歲 ,依《 憲法 》、《 憲法增修條文 》及《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 》第20條得登記為 總統 、 副總統 候選人。 香港 [ 編輯] 參選 區議員 、 立法會議員 ,得年滿 21歲 。 參選 行政長官 ,得年滿 40歲 。 美國 [ 編輯] 參選 眾議員 ,得年滿 25歲 。 參選 參議員 ,得年滿 30歲 。 參選總統、副總統,得年滿 35歲 。 [2] 英國 [ 編輯] 參選 下議院議員 、 地方政府首長 、 地方政府議員 ,得年滿 18歲 。 [3] 日本 [ 編輯] 參選眾議員(內閣)、市村町長、地方議會議員,得年滿 25歲 。 參選參議員、都道府縣知事,得年滿 30歲 。

  3. 年滿30歲得參選直轄市長縣市長。 (直轄市長參選年齡原為35歲於2007年11月7日起改為30歲) 年滿35歲得為監察委員。 年滿40歲,得參選總統、副總統。 並下調各個參選人的保證金金額. 這個金額只會限制住有意願參選但錢不夠的人. 而讓選舉的權利被有錢人所把持無法做到更替進而讓政治圈被特定族群所把持. 利益與影響. 年齡的設立只會讓出來的參選人沾染上太多的人情世故,而台灣又是一個講人情的地方. 會讓上任的人因為人情的枷鎖而無法好好的做事情,就例如柯文哲及邱威傑 (呱吉)等的素人政治家在上任的時候因為人情枷鎖不多所以能夠在初期大展手腳,做出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而毫無顧慮.

  4. 2020年7月12日 · 就選舉法律規定而言凡年滿30歲就得參選市長如此平常不過的規定卻在高雄市長補選變了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候選人間不時以「年齡」作為選舉攻防工具,看在市民頭家們眼裡十分感冒。 市民平常謀職不分年拎層都曾遭遇岐視問題,中高齡就業更是滿腹心酸。 豈料志在服務市民的準市長們,在還沒提出解決年齡岐視方案前,就將年齡當成選戰工具忘情操弄。...

  5. 2021年7月2日 · 如同前面所說人民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年齡才能行使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權但由於我國將這四種權利分別規定在憲法或不同的法律中位階也有不同導致行使不同權利的年齡出現分歧。 以下以表1的方式整理出不同公民權的行使年齡,方便大家理解: 作者整理。 從表1中我們可以發現,相較於選舉權、被選舉權及罷免權,創制與複決權並不是直接或間接用憲法規範行使年齡,而是獨立用公民投票法作規定,相較之下,下修公投年齡也較修憲更具有彈性。 而公民投票法也確實於2017年時,將公投年齡由20歲下修為18歲(2018年1月3日公布施行) [11] ,呈現出創制與複決權的投票年齡已經下修到18歲,而選舉與罷免權的行使還是20歲的現況。 三、未來展望:什麼是18歲公民權?

  6. 2023年8月25日 · 明年是選舉年幾歲可以選總統立法委員?市長議員因貪污判刑可不可以再參選? 公職人員選舉,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單記投票之方法行之。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舉,依政黨名單投票選出。 公職人員罷免,由原選舉區之選舉人以無記名投票之方法決定。 中華民國國民,年滿二十歲,有選舉權。 有選舉權人在各該選舉區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者,為公職人員選舉各該選舉區之選舉人。 前項之居住期間,在其行政區域劃分選舉區者,仍以行政區域為範圍計算之。 但於選舉公告發布後,遷入各該選舉區者,無選舉投票權。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 05/03 2024. 臺東縣犬貓絕育補助計畫開跑,縣府提供經費,歡迎飼主把握機會即日起至11/30開放申請. 收聽. 05/02 2024.

  7. 1.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3歲直轄市長候選人須年滿30歲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候選人須年滿26歲】,在各該選舉區繼續居住4個月以上得於其行使選舉權之選舉區登記為公職人員候選人。 2.不得有下列情事之一: (1)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曾犯內亂、外患罪,經依刑法判刑確定。 (2)曾犯貪污罪,經判刑確定。 (3)曾犯刑法第142條、第144條之罪,經判刑確定。 (4)犯前三款以外之罪,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尚未執行或執行未畢。

  8. 臺灣正體. 工具. 202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 2022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又稱「 111年九合一選舉 」或 第三次九合一選舉 )的一部份於2022年11月26日及12月18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8屆直轄市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9屆縣市長選舉在當天也將舉行 18歲公民權修憲案 公民複決 [1] 。 2022年全國縣市長選舉政黨布局日程表 [ 編輯] 2022年全國縣市長選舉工作日程表 [ 編輯] 選舉結果 [ 編輯] 當選人 [ 編輯] 粗體 代表成功連任的當選人。 政黨席次變化 [ 編輯] 與前屆選舉版圖變化. 2018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結果. 2022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