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活性。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是一種先天淋巴細胞,屬於快速擴張的先天淋巴細胞家族,占人類所有循環淋巴細胞的5%至20%
    • 有益結直腸癌(大腸癌)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癌,是常見癌症中的前3位,據估計,每年約有120萬新發癌症病例和63萬多例癌症死亡,幾乎占所有癌症死亡的8%
    • 有益酒精性性肝損傷(動物研究)過度飲酒(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是一個全球性的醫療保健問題。由於肝臟是乙醇(ethanol) 代謝的主要部位,因此大量飲酒對肝臟造成的組織損傷最為嚴重。
    • 有益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動物研究)自身免疫性糖尿病(Autoimmune diabetes),又稱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主要特徵是胰島素缺乏,這是由免疫系統的自身反應性T細胞破壞胰腺β細胞引起的,導致功能性β細胞質量的逐漸減少和胰島素分泌下降。
  1.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是第一個被描述的急性期蛋白,是一種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組織損傷的系統標誌物. 相關急性期反應包括組織損傷、感染、炎症和惡性腫瘤的非特異性生理和生化反應。 在健康的青年者中,C反應蛋白的中位濃度為0.8 mg/l,但處於急性期刺激後,可能會增加到超過500 mg / l,增長幅度可數百倍。 一則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為期90日,對象為254名健康志願者)指出, 口服沙棘果泥雖然無法降低普通感冒、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感染事件,但有助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濃度 。 註1. *結論:口服沙棘果或許有助降低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但受限於小樣本數,仍需更多研究進加以佐證. 2.有益乾癬.

  2. 壓力性損傷(Pressure injuries)是局部區域的軟組織損傷,通常發生在年長者、行動不便或因急性或慢性健康問題、受傷或手術而被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以及營養受損的人群中。 當皮膚和下層組織受到壓力、摩擦或剪切或三者的結合時,組織損傷最常發生。 如果壓力、摩擦或剪切時間過長,會導致血液供應、皮膚和下層組織受損。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8則隨機對照試驗)指出, 與對照組相比,精胺酸補充可以改善壓力損傷的癒合 。 註1. 此外, 亞組分析(Subgroup analysis)顯示,給予更高劑量的精胺酸補充劑(日劑量大於超過15 g)對降低壓力損傷發生的概率有更大的作用.

  3. 370則使用心得. 2.維他命E(Vitamin E) 維他命E,又稱生育酚,是細胞抗氧化防禦系統最主要的一種脂溶性抗氧化劑,在自然界中主要分成8種,其中以 Alpha及gamma形式的生育酚(tocopherols)最為常見. 在人類皮膚細胞中,以gamma形式的生育酚佔多數,具有抑制促發炎激素PGE2製造、預防曬傷細胞形成、降低脂質過氧化等效果。 註2. 一則小型雙盲對照研究指出, 口服維他命E及維他命C除了有助增加最小紅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還能改善皮膚血流量,顯示出能降低因紫外線照射帶來的破壞性損害 。 註1.

  4.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是男性前列腺最常見非癌性腫瘤,是50歲以上男性常見的疾病,主要由前列腺組織的過度生長引發,並會壓迫尿道和膀胱,阻礙尿液的流動。 產生症狀可能依尿道梗阻或膀胱的繼發性變化有所不同,包括急尿、夜間小便頻率增加、排尿困難、尿流微弱、欲滴又止、不能完全排空膀胱等,嚴重時可能引發尿路感染、無法小便、血尿、膀胱結石. 一則考科藍文獻回顧(Cochrane Review)指出,針 對前列腺肥大且有下泌尿道症狀患者,不論是服用低劑量或高劑量鋸棕櫚萃取物,均無助於改善尿流量或前列腺大 。 註1.

  5. 憂鬱症(depression)是影響患者和社會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臨床症狀稱為單極抑鬱症,表現為情緒低落、無望、無助、強烈的內疚、悲傷、自卑、自殘和自殺想法. 統計上來看,女性的憂鬱症患病率高於男性,全球年患病率分別為5.5%和3.2%,女性的發病率為男性的1.7倍。 一則人口為基礎的橫斷面研究(包括21,835參與者)指出, 與未使用者相比,口服魚肝油的對象出現憂鬱症狀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且在調節多個可能的混雜因素後仍是如此,如年齡,性別,吸煙習慣,咖啡消費,飲酒,體育活動和教育) 。

  6. 益生菌是什麼? 益生菌(Probiotics),簡單來說就是能有效促進人類健康的一群微生物,且能抵抗胃酸和膽汁酸,並能在腸道中附著和定植. 據統計, 人類胃腸道包含豐富多樣的微生物群落(是人體的 “隱形器官”),聚集了超過100萬億個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組編碼超過300萬個基因(是人類基因組編碼基因的150倍),因此,腸道微生物群也被稱為 “第二個人類基因組” 腸道微生物群在維持宿主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 包括:控制上皮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強腸道完整性或塑造腸道上皮;影響營養吸收、維生素合成( 維生素K 和 維生素B12 )和能量採集;抵禦病原體;影響行為和神經功能;改變藥物吸收、毒性、代謝和生物利用度。 註1. 在實證醫學中,益生菌有什麼好處(功效)? 有副作用或禁忌嗎? 詳見內文探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