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寰宏農業科技今年導入RTKReal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技術即時動態精準定位系統這項功能更加精準強大無人植保機本身就有RTK接收器不須架設主站個人手機熱點分享即可使用針對較小的地塊或障礙物較多的田地利用RTK定位可以提高作業效率及安全性讓原先可能會產生的偏移降低至公分等級的精準度寰宏農業科技大疆植保機導入RTK系統能達到公分等級的精準定位。 鍾秉宏指出,寰宏農業科技所代理的大疆無人機在全球市占高達七成,有龐大且專精的研發團隊支撐,每年更推陳出新,不斷挑戰自己與自己競爭。 減少人工成本還能多元應用. 農村勞動力短缺是無人植保機可能解決的另外一大痛點。

  2. 20210414. 藥毒所辦理無人機術科測驗。 (圖片提供/藥毒所) 農村勞動力短缺,使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施需求逐漸成長,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推動無人機施藥評估及專業代噴技術人員培訓,迄今國內獲取無人機農噴雙證照代噴人員已達514名,預計明年中可望突破千人。 藥毒所進行無人機施藥安全評估作業,已驗證20種水稻用藥可達防治效果,施藥精準還可以減量使用,其中9種農藥甚至減半施用即有防治效果。 青農投入無人機農噴行列,須參加無人機專業代噴訓練,取得代噴技術人員證書,並參與民航局專業操作證測驗,取得遙控無人機專業操作證。 無人機管理制度自去年3月31日上路,迄今取得農噴雙證照人員已逾500人,農噴飛手要實際執業代噴還要加入農業法人團體並辦理登記,目前登記農噴法人團體有135個。

    • 借鏡國外經驗 以自動化系統減輕農民負擔
    • 揮別「藍瘦香菇」 改善菌種發展環控栽培
    • 智農聯盟誕生 開拓全球菇蕈商機
    • 打造菇類智慧供應鏈 邁向永續發展

    「採收、理貨、幫香菇剪腳、庫間作業……臺灣菇類產業的每個步驟都是人工作業。相比之下,日本的菇類工廠從太空包製造、栽培、清洗、分級到包裝封袋,整個流程幾乎全部自動化。」農試所菇類領航產業計畫推手石信德博士,回憶2017年赴日參訪的深刻經驗,決定先從省工機具著手,開發「太空包自動化上下架」與「鮮菇採收系統」,研發菇類液體菌種醱酵與接種系統技術,而業界已應用於種植金針菇與杏鮑菇,不但同步縮短菌種生產週期,還提升菌種活性,穩定品質與產量。 石信德認為,菇類產業除了面臨產能下降,還有勞動力短缺、土地成本高漲等問題,因此進一步發展智農場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解決方案。由農試所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產學合作,輔導翔元公司完成「全自動製包機」設備,將自動化、資訊技術、IoT、...

    網路用語「藍瘦香菇」原意是「難受想哭」,卻點出了臺灣菇農在環境變遷下的困境。農試所透過改良液態菌種配方、提升菌種活力關鍵技術、選育耐高溫品種及改善菇舍環境等,提升太空包鮮菇產量達1成以上,可有效增加菇類產能。 將生技公司的優良菌種與農試所的改良技術相結合,這般「菇類菌種栽培廠」所合作生產的單一太空包產量,可比其他業者提升約20~30公克。換算下來,1包售價預估可增漲新臺幣1.8~2.7元;1分地收益則可增加8~12萬元。目前農試所已將「香菇菌種生產事業化技術套組」製程技轉予臺中新社的蕈源生技公司(簡稱蕈源),並進行相關推廣。 此外,為了降低天候對於菇類的影響,發展菇類全環控栽培系統,亦是另一項迫切的任務,而彰化埔心的蕈優生物科技農場(簡稱蕈優)創辦人方世文,最初為了克服種菇時的天氣問題,遠赴...

    石信德說明,菇類富含營養、低熱量,具炙手可熱的養生保健功能,「歐美平均每人每年吃6.5公斤的菇,臺灣卻只有3公斤多。」由於臺灣菇類產業多屬內銷,有明顯淡旺季之別,故需拓展國外市場。觀察全球化產業競爭情況,穩定供貨、品質一致是成功關鍵,菇類產業的整合與結盟,勢在必行,而蕈優已邁開腳步聯合業者凝聚產業共識,推動智農聯盟一起打進國際市場。2020年12月,在智慧農業綱要計畫執行團隊成員的推動與見證下,包括農試所、工業技術研究院、台經院等單位的參與,菇類智慧聯盟跨域科技合作正式展開。期盼透過聯盟串聯跨域科技,整合智慧農業服務業及菇農,帶領臺灣菇類產業躍升國際。 聯盟籌組橫跨四大領域:在栽培面,北山生技有限公司是臺灣第一家引進日本鴻喜菇品種的環控養菇場,10多年前接受日本技術指導種植鴻喜菇,是聯盟裡智...

    菇蕈類是政府推動智慧農業重點拔尖產業之一,菇類領航產業團隊從2017年至今,總共促成業界10件、總金額超過5億元的投資。5年來的努力,既促進菇業全環控智慧生產,提供消費者安心的溯源產品,亦加強生產自動化並導入新栽培技術。以蕈優的菇蕈結果為例,育成良率超過99%,不僅提高了菇蕈生產良率、降低成本,也節省工時、改善缺工問題,更使農民收益增加。透過整合自動化搬運及採收作業模式,串接生產排程及訂單管理決策系統,優化產品規格與品質,提升國際競爭力。 臺灣菇類產業在產官學研合力推動智慧化後,逐漸從勞力密集邁向資本密集,未來將透過智慧農業綱要計畫的持續挹注,進行產業國際布局及擴散服務;藉由智農聯盟所打造的菇類智慧供應鏈,組國家隊打世界盃,不論是搶攻菇類產品外銷商機,或是整廠輸出,臺灣菇類產業正在升級,期望...

  3. 林試所基於各項條件考量,篩選出香杉、臺灣杉、臺灣肖楠、相思樹、櫸木等5種樹種,這些樹種具有育種基礎、木材價格高、生長量可達預定目,並可生產小、中、大徑材,有利於多重利用,創造短、中、長期的收益,營林更有彈性。

  4. 放眼國際,專家預估,今年全球生物農藥產值上看40億美元,以既有成長趨勢來看,生物農藥的產值有可能在2053年和化學農藥達到黃金交叉。這其中由於生物性殺蟲劑保存不易、運輸需仰賴冷鏈系統等,目前國際間產品較少,值得後起之秀臺灣發展。

  5. 農委會今年農糧農環領域科技計畫項目分別針對優質保健作物育成高效省工農機研發安全友善環境經營農糧加工多元價值以及放眼國際外銷市場五大核心價值進行研發。 今年前三季共育成多種作物新品種41項,農業相關技術移轉65件,促成國際廠商在臺採購金額約20億元。 去年成果發表重點在選育耐逆境、耐病蟲及特殊功能性等品種,育成新品種37項,技術移轉26件,品種權授權81件,促進國際廠商在臺採購27億餘元。 農委會表示,今年亮點成果,優質保健作物育成方面,包括耐熱豐產的青蔥「蘭陽5號」,在夏季高溫下苗株不弱化的草莓「苗栗1號─戀香」,抗病耐高溫的小果番茄「花蓮24號─友愛」,可適應全球暖化趨勢下的農業生產;高效省工農機研發則有鳳梨收穫輔助機及質譜快檢技術等,可節省鳳梨採收及蔬果農藥殘留檢驗人力。

  6. 導入新科技加速中臺灣農產業創新研發臺中區農業改良場16日與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盼結合臺大之學術前瞻科技與臺中農改場之產業應用技術提升中部地區農業研發動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