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7日 · 思覺失調症完全不同於 解離性身分疾患 (舊稱「多重人格障礙症」,俗稱「人格分裂」)——這種混淆的想法常在公眾的認知中出現 [20] 。 治療的重心是為患者處方 抗精神病藥 ,以及安排諮詢、工作培訓和社會康復 [2] [4] 。 目前尚不清楚 典型抗精神病藥 與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 兩者間哪種的效果會較佳 [21] 。 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都無法改善病情的情況下,就可能會使用 氯氮平 。 必要時,可能會強制患者住院治療,如患者可能會對自身或他人構成傷害這一種情況,但現在的住院時間比以往更為短暫,且強制住院治療的總次數亦較為少 [22] 。 世界人口中約0.3~0.7%在其一生中受思覺失調症所影響 [10] 。 2019年,全球估計有2000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 [23] 。

  2. 思覺失調 (英語: Psychosis )或 思覺失調性症狀 ,是以 幻覺 妄想 為代表的、不能區分真實虛幻的一種症狀,主要出現在以 思覺失調症 為代表的 思覺失調性疾患 (英語: psychotic disorder )病程中。. (有時也直接用該詞指思覺失調性疾患,如「患上思 ...

    • 定義
    • 病徵
    • 治療
    • 病因
    • 各別地域

    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早期版本中,定義精神病為「現實感喪失」或「自我界限消失」,導致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在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九版中,則使用當時傳統的二分法,區分精神病與精神官能症,並且刻意沒有給予詳細定義。而在這兩本手冊的現今版本中,則使用狹義的定義,指須有妄想、幻覺或兩者兼具的症狀,並視思考障礙為可能出現的相關症狀。當精神病的原因是精神疾患時,稱為原發性精神症,當原因是其他醫學情況時,稱為次發性精神症。

    妄想

    妄想是堅信不疑的錯誤信念,縱使有強烈相反證據也無法動搖,並且不在所屬文化中流行。要將無法合理確認的信念視為妄想時,應特別謹慎,例如文化與宗教的領域。一群人所共同持有的信念不是妄想,例如相信幽浮的存在。妄想在思覺失調症中的盛行率至少90%,在躁鬱症中則有50%。在第五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定義怪異妄想為全然不可能的信念,不被所處文化的同儕所理解,也不是日常生活經驗所導出的體悟,例如相信自己的器官已被換成別人的,還沒有留下任何疤痕。 妄想可依內容主題分為被害妄想、愛戀妄想、誇大妄想、嫉妒妄想、身體妄想等。其中最常見的被害妄想,牽涉到個人相信本身被人謀害、欺騙、監視、跟蹤、下毒、惡意毀謗、騷擾或是阻礙其追隨長遠目標的情況。嫉妒妄想主題是伴侶不貞。妄想性錯認症候群(英語:Delusional misidentification syndrome)患者的妄想主題都與人事物的身份被改變有關,例如卡普格拉症候群則是患者相信親友被人冒名頂替,外表一模一樣但是內在卻不同;佛列哥利症候群(英語:Fregoli syndrome)的患者認為不同的人皆是同一人所裝扮而成的。 與妄想...

    幻覺

    根據法國精神科組織之父吉恩·埃斯基羅爾(法語:Jean-Étienne Esquirol)醫師的定義,幻覺為「沒有刺激來源的知覺」。沒有病識感的幻覺才是精神症的症狀,相對於偏頭痛預兆時所出現的視幻覺,偏頭痛病人通常知道該幻覺並非真實。幻覺可能牽涉五官中任何一個感官,以不同形式出現,可以是簡單的感受(例如光線、顏色、聲音、味道、氣味)或是複雜仔細的經驗(看見形體、聽見語音),通常具有生動且無法控制的特性。其中,幻聽是最常見且顯著的一種形式,所聽到的聲音可能談及某些人,甚至是好幾個假想的角色中的對話。小人國幻覺(英語:Lilliputian hallucinations)使人感到東西看起來比實際的或大或小忽遠忽近,則較常出現在腦病變患者身上。 錯覺與幻覺並不同,那是對真實刺激的錯誤解讀。既視感也非幻覺。

    思想及言語紊亂

    談話內容無意義的、急迫、缺乏主題、雜亂無章、語無倫次,不切實際以致別人難以理解。

    思覺失調可用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用作減退症狀、由症狀帶來的緊張、不安及困擾。家人應持續監察患者情況,小心其濫用藥物等的行為。 有些新的藥物及療法讓患者不一定需要入院接受治療,只需定期到門診接受評估。即使需要住院治療,其留醫時間因為新的藥物以及療法亦可以儘量縮短 。每個患者的康復過程和速度都會有名有分別;有些人可在很短的時間便可康復;而有些人需要較長的時間。在症狀未完全受到控制前,有些患者會感到困擾和沮喪,擔心自己不能完全康復,以及不知如何去面對未來的日子。在這關鍵的時候,家人和朋友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協助他們面對難關,使他們相信疾病是可以治療的。

    正常狀態

    在正常人身上偶爾也會有短暫的幻覺出現,原因如下: 1. 剛睡醒(英語:hypnopompic)或即將睡著(英語:Hypnagogic)時,出現的聽幻覺或視幻覺完全正常 2. 喪慟時,出現離世親人的幻覺 3. 嚴重的睡眠剝奪 4. 壓力

    精神性

    原發性精神疾病包括: 1. 思覺失調症與類思覺失調症(英語: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 2. 情緒性精神疾患中,例如鬱症、躁鬱症中,鬱症階段時出現被害或自責妄想與幻覺,或是在躁症發作時經歷誇大妄想 3. 情感思覺失調症,同時出現情緒障礙症發作和思覺失調症的症狀 4. 短暫精神病症(英語:brief psychotic disorder) 5. 妄想症 6. 慢性幻覺性精神症(英語:chronic hallucinatory psychosis) 也可以出現在下列疾患中: 1. 分裂性人格障礙 2. 某些人格障礙遭遇壓力時(包括妄想型人格障礙症、孤僻型人格障礙症、邊緣型人格障礙症) 3.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4. 二聯性精神病 5. 有些強迫症患者 6. 解離性障礙

    生理性

    1. 神經紊亂 1.1. 腦癌 1.2. 退化性癡呆症 1.3. 多發性硬化症 1.4. 結節病 1.5. 老人癡呆症 1.6. 帕金森氏症 1.7. 多巴胺分泌異常 2. 電解物質紊亂 2.1. 低鈣血症 2.2. 高鈣血症 2.3. 高鈉血症 2.4. 低血鈉症 2.5. 低血鉀症 2.6. 低血鎂症 2.7. 高血鎂症(英語:Hypermagnesemia)

    香港

    2001年香港醫院管理局啟動的一項專為early psychosis人士設立的服務,為消除歧視,特別創立了思覺失調這個新的中文醫學名詞。同年,香港醫院管理局也開始籌辦一個醫療服務,目的是要針對及早治療精神症患者,減輕其病情。於是一群精神科醫生計劃有策略地向大眾宣傳及教育有關思覺失調症、妄想症、躁狂抑鬱症。考慮到這些早期症狀,有可能以心理學的角度及少量鎮靜劑治療。 據2018年醫管局數字顯示,香港思覺失調患者超過4萬人。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5月27日 · 精神分裂症 ( schizophrenia ,台湾称 思覺失調症 )是一種常见的重性 精神障碍 [12] [13] ,属 精神病性障碍 大类 [14] 。 其典型症状为 精神病性症状 ( psychosis ) [2] ,即无法区分真實与虚幻 [15] ,且伴有多种精神状态的紊乱,涉及思维(如 妄想 、思维形式紊乱)、感知(如 幻觉 )、自我体验(如感觉、冲动、思想或行为受外力控制的体验)、认知(如注意力、语言记忆和社会认知受损)、意志力(如动机丧失)、情感(如情绪表达迟钝)和行为(如怪异或无目的的行为、不可预测或不适当的干扰行为组织的情绪反应) [16] 。 思覺失調症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例如 焦慮症 、 重性抑郁障碍 或 藥物濫用 障碍等 [17] 。

  5. 思覺失調症的基本症狀是一些個人主觀體驗的症狀,其可視作個人在精神病理之上擁有潛在問題的證據。基本症狀一般用於評估容易病發心理或精神疾病的高危人士。雖然出現基本症狀的人一般會感到困擾,但是一般而言,在該人不再能夠應付他的基本症狀以前 [1]

  6. 分裂情感障礙 (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世衛譯名) [1] [2] ,台灣譯 情感思覺失調症 [3] ,中國大陸譯 分裂情感性障礙 [4] [5] [6] ,為一組分裂性和情感性症狀同時存在並突出,但不能歸類於某一類的(分裂性或情感性) 精神障礙 。. 在分裂症狀時,伴隨症狀為 ...

  7. 思覺失調症的基本症狀是一些個人主觀體驗的症狀,其可視作個人在精神病理之上擁有潜在問題的證據。基本症狀一般用於評估容易病發心理或精神疾病的高危人士。雖然出現基本症狀的人一般会感到困擾,但是一般而言,在該人不再能夠應付他的基本症狀以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