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懷孕體重是母嬰健康的重要指標養胎不養肉該如何做呢懷孕後期胎兒體重明顯成長醫師會特別留意胎兒體重變化最佳新生兒體重介於2500-3500g本篇提供懷孕周數與胎兒平均體重/身高對照表僅供參考

  3. 2024年1月29日 · 孕期的體重控制. 1. 均衡飲食. 2. 避免攝取過多的糖與脂肪. 3. 適當運動. 4. 當胎兒的體重過輕時可適時地補充一些營養素如蛋白質鐵質鈣質葉酸等。 常見Q&A. 1. 如何推算寶寶的重量呢? 懷孕期間孕婦的體重變化. 根據婦產科醫師的建議孕婦在整個孕期中體重建議增加10-14公斤為宜

  4. 懷孕進入第35週寶寶體重已經來到2.4公斤總身長約45~46公分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身體發育。 至於準媽媽們,這階段宮縮會慢慢開始了,有些媽咪可能還沒感覺,只有用手去摸肚子時才會感受到。 但到了懷孕後期,這種假性宮縮會更常出現,且頻率越來越高。 來看看本週的6大重點. 胎兒成長的變化. 孕媽咪的身體狀況. 孕期營養攝取重點. 專家小建議. 孕期溫馨小叮嚀. Tip.本月產檢重點. 胎兒成長的變化. 這時的胎兒,看起來像【木瓜】 身長 45~46 公分重量約 2400 公克. 寶寶第35週時持續增重,體重已經來到2.5公斤囉! 寶寶已經接近出生時的身長,從頭到腳長約46公分;從腳趾到頭髮,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身體發育。 兩顆腎臟也已經發育完全,肝臟也能代謝一些廢物了。

    • 胎兒體重測量方法
    • 胎兒體重異常狀況
    • 胎兒體重成長曲線
    • 胎兒體重q&A

    胎兒體重怎麼計算 ?

    胎兒的體重是評估胎兒成長的重要依據,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郁表示,妊娠的前3個月,主要是透過測量胎兒頭部至臀部的距離來計算胎兒的身長(公分)。 隨著胎兒漸漸發育之後,從妊娠第15週開始則分別測量胎兒的頭圍(Head Circumference)或兩頂骨間之直徑(Biparietal Diameter)、腹圍(Abdominal Circumference)及大腿骨(Femur Length)的長度來判定胎兒的大小,再以此來推估胎兒的體重(公克)。 由於測量胎兒的身長結果誤差較大,例如胎兒捲曲的姿勢、骨架的大小都可能造成結果的誤判,因此,醫學上會以體重而非身長作為評估胎兒成長的依據。 醫師指出,如果孕媽咪將產檢時醫師告知的胎兒體重及身長結果對照《準媽媽健康手冊》的內容,就會發現自己的胎兒體重不一定符合手冊的說明,甚至可能有較大的落差。 這是因為胎兒的體重差異範圍本來就非常大,其實只要誤差在前後2週內的預估體重內(至多不超過10~90%的成長區間),都是可接受的範圍。舉例來說,同樣是懷孕29週,女寶寶的體重範圍可能介於1,042~1,695公克之間,而男寶寶的體...

    子宮底高度VS.腹圍

    孕媽咪以仰臥的姿勢,讓醫師利用量尺來測量準媽咪子宮底(靠近準媽咪胸骨下方的位置)到恥骨聯合上緣的長度(FSD, Fundus to Symphysis pubis Distance),藉以推估胎兒的成長情況,在懷孕達20週以上時,妊娠週數通常會與此距離相當,有些醫師也會測量媽咪的腹圍,以橫向的方式測量腹部最高的部位,但是因為每位孕媽咪的腹圍差異大,因此,比較建議孕媽咪在家定期自我測量即可。 此外,準媽咪的體重變化也是重要的參考數據之一,特別是當胎兒的體重出現異常情況時,可以透過準媽咪的體重變化找出可能原因。

    胎兒體重過重 ,影響分娩

    胎兒的體重對於產程會有決定性的影響,頭圍大的寶寶容易造成產程遲滯;而腹圍大的寶寶則需要擔心「肩難產」;足月胎兒體重超過3,500公克以上的寶寶,則可能造成生產困難,體重低於2,500公克則屬於體重過輕,需要擔心寶寶的健康狀況。出生時體重在2,500~3,500公克,是最理想的範圍。

    胎兒體重正常標準

    醫師指出,一般來說,胎兒的頭圍與懷孕週數會較一致,而大腿長度的測量結果常會比實際妊娠週數略小;腹圍的測量結果則通常比懷孕週數大一點,利用這三項結果所在的成長區間,就能推估出胎兒的體重,只要體重區間落在10~90%以內,都屬正常可接受的範圍。 但是,造成頭圍與大腿骨比較大或比較小的原因常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例如父母都是高個子時,胎兒的骨架也會隨之比較大,反之亦同。因此若排除此先天遺傳因素後,如果胎兒的體重落在10%以下或90%以上,則必須進一步確認胎兒是屬於「對稱性」或「不對稱性」的異常。

    胎兒體重體重過輕或過重

    如果胎兒的體重落在合理的成長曲線內,但醫師卻告知準媽咪胎兒的體重比妊娠週數小1週或大1週時,其實準媽咪還不需要太擔心。 胎兒的體重比妊娠週數相差 ±2週,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胎兒體重的成長情況「一直都是」維持平均較大或較小1~2週的情況,則有可能是月經週期估算錯誤,但是如果胎兒的體重與妊娠週數之間差距呈現越來越大的情況,就要進一步檢查確認原因。 胎兒體重越來越小原因 多胞胎、胎盤功能不全、高危險妊娠(妊娠糖尿病、子前癇症等)都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以致體重比妊娠週數越來越小(如第26週小1週,第30週小2週…)。 另外,準媽媽有抽菸、服用藥物、喝酒、過量攝取咖啡因等生活飲食習慣,也可能造成胎兒體重過小。 胎兒體重越來越大原因 妊娠糖尿病、母親的飲食習慣可能造成胎兒體重過大,這時候準媽咪必須嚴格控制血糖,並且調整飲食習慣,避免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高鹽飲食。 此外,在沒有病理性原因的情況下,糖分攝取過量也可能導致胎兒體重較大。

    醫師一般上是利用超音波來估測胎兒的體重,再將結果與過去的統計資料(胎兒妊娠齡與體重估測表)做比對,由於選擇使用比對的資料庫不同,再加上胎兒的姿勢、先天遺傳的因素,以及所使用的超音波儀器的精確度,都會影響醫師對胎兒體重的判讀。也因此,即使是在同1天到不同的醫療院所做產檢,測量出來的胎兒體重也不會完全相同。 醫師根據這份資料比對胎兒的成長情況,確認胎兒的體重是落在哪個成長區間,例如34週,如果胎兒的體重是落在10%以下(過小)或90%以上(過大)的成長區間時,多有異常病因所致,務必特別留意並做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 每家醫療院所所選擇參考的資料庫來源不同,例如若使用的是西方的統計資料,則國內胎兒的體重在相同妊娠週數時的評估就有可能偏低,而選用部分日本的統計資料,則國內胎兒的體重則有可能偏高,即使使...

    Q1:生產前後寶寶體重有落差,這樣合理嗎?

    在妊娠中、後期之後(約懷孕7個月之後),胎兒的體重平均每週增加100~200公克,最後1次產檢至生產時相差1週。平均體重在200~300公克以內是合理的誤差範圍。

    Q2:胎兒比懷孕週數小一週時,需要增加飲食攝取嗎?

    胎兒體重比懷孕週數小1週時,準媽媽別太緊張,也不需要額外增加飲食的攝取,只要不是其他病理性的原因,胎兒體重小1週,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另外,素食孕媽咪因為肉類蛋白質攝取不足,也有可能造成胎兒體重較輕。

    Q3:胎兒體重太大了,需要少吃一些嗎?

    胎兒的體重較大時,可能會造成分娩困難,但只要不是其他病理性的原因,例如妊娠糖尿病,孕媽咪並不需要刻意節食來控制胎兒的體重,反而應該檢視日常的食物清單,是否攝取了太多的高熱量、高澱粉類或是高糖分食物!建議只要調整日常飲食就可以。

  5. 概覽. 胎兒發育情況. 準媽媽身體狀況. 產科醫生建議. 懷孕35週貼士. 孕期網誌. 以下資料由婦產科專科醫生 左仲明醫生 審閱. 懷孕第35週. BB更常翻滾扭動. BB踢腿等動作減少,變得更常翻滾扭動,準媽媽感受到胎動感覺和之前或有所不同呢! 大部份BB正呈胎頭向下姿態. 胎位方面,胎兒可能正以胎頭向下的姿態進入骨盆腔,這是理想的分娩準備位置。 第35週胎兒的發育情況. BB常翻滾扭動、不再拳打腳踢. 在已變得很擁擠的子宮內,BB可能從拳打腳踢改為更多的翻滾動作。 BB正移動胎位. 大部份BB在你的盆腔裡可能已變為頭前位,是理想生產體位。 胎兒身體基能已發展完全. BB的腎現在也完全發展,肝能處理一些代謝物,大部份基本生理發展已經完成,接下來的幾週都只是增加重量而已。

  6. 懷孕後期34時,因已經經歷懷孕後期一半、剩下6就要臨盆,不少媽媽會特別留意34週胎兒體重(通常為2200公克左右),希望在分娩前好好增加胎兒體重

  7. 2015年11月12日 · 在整個懷孕過程當中孕媽咪的體重通常會增加10至14公斤左右但其中大約只有3公斤是胎兒的重量其他則是羊水胎盤及孕媽咪為了日後哺乳所做的準備這些都是為了供應給胎兒更好的成長空間所以週數會與胎兒的重量成正比產檢時醫師也會依據標準值來衡量胎兒體重是否過輕或過重若是沒有落在正常的範圍內也沒有隨著週數變大變重就會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認原因因此隨時掌握胎兒體重變化才能在問題出現時及早找到解決方向。 關於胎兒的體重變化. 目前判斷胎兒重量是否正常的標準,是記錄相同週數的孕媽咪,並做進一步統計,而有所謂的標準值,例如:懷孕25至26週,胎兒大約會是800公克左右,如果胎兒重量沒有在標準值內,無論是太輕或太重,都要進一步評估。 胎兒過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