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21日 · 探討死亡哲學時,可不能漏掉20世紀的存在主義學者,這些學者認為「不存在是存在的一部分」──兩者為一組,缺一不可。. 我們會提到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和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這兩位哲學家對死亡皆採取正面迎擊的態度 ...

  2. 2023年1月21日 · 在母親走後百日的今天2022年的12月31日我終於有勇氣來寫這篇文章。 Tags: 母親. 媽媽. 辭世. 過世. 生老病死. 回憶. 孝順. 母親驟逝對家人的衝擊極大,連守護陪伴媽媽的機會也沒給,但對媽媽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多少長輩纏綿病榻,折磨身心。 或許也能說,沒想到母親可以信守承諾至此,媽媽總是這樣,竟連一丁點都不捨得牽累子女,可是媽,我還沒準備好說再見啊。

  3. 2018年9月21日 ·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即便他已經80多歲,又需要別人照顧,我卻完全沒有想過處理後事的問題。 心中一直天真的以為,應該很簡單吧! 不就火化,然後把骨灰罈納入靈骨塔裡這樣嗎? 過去偶爾父親提起這件事,他也總是說「簡單就好」。 殊不知,事情完全跟我想像的不一樣,也不簡單。 文:朱為民. 1、死亡之後,你希望自己的後事如何安排? 關於骨灰和遺體,你的處置意願是? 紀錄片《一念》:倘若善終是人生最後的期待,為何仍有許多人飽受折磨?

  4. 2018年3月16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控制型家庭長大的成人,普遍會在追求獨立與修復自我的階段,萌生幾種顧慮並背負沉重的罪惡感。 如果你不知道該不該重揭家庭傷疤、如何釐清自己的感受,美國家族治療師哈紐斯博士在《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書中,列出十種顧慮與因應之道。 文:佳佳冥王星. 你是否在跟父母溝通時,得到的回應是「不要問為什麼」、「不可以說不要」? 父母是否干涉你對工作、情人、朋友的選擇? 當你違背父母意願時,父母是否威脅要拋棄你、要收回他們對你的愛或情感? 根據統計,美國每13個成人之中,就有一個在「不健康的控制」下長大,不健康的控制指的是父母試圖操控孩子的飲食、穿著、言談、金錢、人生選擇、社交生活,不允許孩子發展獨立的人格。 More. Tags: 親子教育. 親子關係. 教養. 溝通. 家庭. 孩子

  5. 2021年1月29日 · 黃芳彥過去因為擔任陳水扁妻子吳淑珍手術的麻醉醫師與扁家認識雙方交情甚篤陳水扁發文悼念好友同時並指黃芳彥當年是抗SARS的無名英雄。 加州警局驗屍稱黃自己開槍,弟弟懷疑死因

  6. 2014年12月7日 · 除了爸媽過世就是祭拜蔣介石與蔣經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對他好的人眼淚有很多意涵自憐是天性每個人都有但悲天憫人只有少數人可以養成馬英九顯然沒有

  7. 2020年6月2日 ·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走出悲傷是需要勇氣的,提供你一帖「勇氣秘方」(C.O.U.R.A.G.E.),藉由這帖秘方,讓自己早日走過哀悼歷程四階段,珍藏對親友的思念,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向前。 文:萬子綾、黃淑君、楊婷雅、蔡麗瓊、楊香容、鄭惠文. 隨著年紀漸長,親友的離去,往往是我們難以承受之痛,當生命中的無常發生時,我們應坦然看待與調適,幫助失落的情緒找到出口,讓自己有繼續前進的力量。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我沒有用」是學來的,不是因為老了 3年前.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 寫給準老人的30篇優老計畫. 楊香容. 鄭惠文. 萬子綾. 黃淑君. 楊婷雅. 蔡麗瓊. 親人過世. 離世. 死亡. 安慰. 悲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