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日 · 這首古代江浙一帶百越地區的歌謠,訴說著年少時的友誼不變,縱使將來貧賤富貴也無所移,多麼讓我深深感動,再難忘記,我也期許自己會是真正愛朋友的人。 愛朋友不就是要肝膽相照憂歡與共嗎童年時朗朗上口我把它當兒歌傳唱如今歷經了多少歲月的流轉我依舊記在心裡不曾一日或忘。 也謝謝我的好朋友們,長久以來,本著愛護之心,經常願意教導和鼓勵我,讓我可以變得更好,友誼果真是荒漠裡的甘泉。 相關新聞.

  2. 2023年10月3日 · 2023/10/03. 生活. 《傳奇與傳承》交響音樂會 致敬江文也經典一生. 客委會、NSO攜手策劃《泅泳漂泊》江文也音樂系列活動計畫人員大合照。 (記者黃朝琴攝) 《縱橫西東:江文也音樂文集》、《傳承與展望—江文也紀念專輯》同步問世。 (記者黃朝琴攝) NSO《傳奇與傳承:江文也與當代臺灣》交響音樂會,長笛宮崎千佳(左起)、低音管簡凱玉、單簧管賴俊諺。 (記者黃朝琴攝) 客委會、NSO攜手策劃《泅泳漂泊》江文也音樂系列活動計畫人員大合照。 (記者黃朝琴攝) 《縱橫西東:江文也音樂文集》、《傳承與展望—江文也紀念專輯》同步問世。 (記者黃朝琴攝)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3. 2024年5月5日 · 「仁」就是人之倫常、人際相處、互動,若能在與人相處時有同理心,對待弱勢有愛心;任何事在取和予之間,都能合於禮義,就能符合「依於仁」的要求。 人生到這種境界後,就可以追求更多的發展方向;「游於藝」就是調劑人生、潤澤生命的膏沐。 我們常見到孔子撫琴的畫像,說明孔子教育學生「禮樂射御書數」的方式,卻也證明孔子的琴藝有一定水準,「琴藝」就是孔子「游於藝」的示範。 在當前社會各種生活壓力交迭沉重下,許多人選擇紓壓方式不同,若在正職之外,還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才藝,也就是所謂的斜槓人生,這才是「游於藝」的現代詮釋。 想要過一個富足又有趣的人生嗎? 就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做起! 奮鬥.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 ::: PDF電子報紙.

  4. 2024年4月28日 · 《五座燈塔教我的事》究竟是哪五件事? 已經記不得了! 依然是個模糊的印象只記得世界第三大廣告公司的總經理常苦於自己與人溝通或演講時總得不到熱烈的回應昔日的恩師馬克斯便要他休假回老家觀察島上的五座燈塔。 他懷著不一樣的心情回到同樣的海邊,靜心觀察家鄉的五座燈塔。 然後他發現,燈塔不單是航海者的指南,更是解開溝通難題的關鍵。 從燈塔身上,他找回了內心最初的渴望與理想。 多年來,基隆嶼燈塔就靜靜地矗立在那裡,既沒有提出問題,也沒有提供答案,並非它比較聰明,也不是比較笨拙,只是沒有等到滿懷疑惑苦尋答案的人而已。 其實,這些年來,基隆嶼燈塔日日夜夜說了很多,不知道有沒有人聽懂了?

  5. 2024年4月11日 · 最近,我和好友再度談起了畫家謝坤山的人生故事。 謝坤山從小家境窮困,國小畢業,十六歲時因工作碰觸高壓電線而險些喪命,不幸的意外造成他的四肢都被燒焦,經醫生搶救後,只挽回了一隻腳。 謝坤山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反而激發鬥志,自己發明了許多方法吃飯、喝水,甚至還開始學著用嘴咬筆習畫。 就在他跌跌撞撞重新學習生活的期間,還不幸碰瞎了一隻眼睛。 對繪畫的喜愛,讓謝坤山忘了軀體的殘缺,也鼓舞自己堅強前行。 一九八 年他師事陳惠蘭和畫家吳炫三,他勤於學習,日有進步,後來還重新回到學校完成國中和高中教育。 如今他早已結婚成家,兩個女兒也長大了,謝坤山成為臺灣知名的畫家。 謝坤山的真實故事,是對所有面臨生命艱難困境的人們,都具有絕佳的鼓舞作用,所以事在人為,只要勇於堅持,全世界都會幫助你。

  6. 2021年1月15日 · 2021/01/15. 副刊. 【筆耕心田】萬物靜觀皆自得. 圖:莊雲惠攝. 莊雲惠.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這是宋代理學大家程顥的詩句。 他在從容優閒中體悟到只要靜心觀察,就會發現周遭種種各具特色,連四季變化也都有殊勝之處。 而要感受大千世界的妙趣,擁抱有情天地的不二法門,就是靜心去觀察,慢慢的體悟。 只是現今人們生活彷彿都被忙碌包圍,和許多美好事物擦身而過。 記得有一次上課,讀到「金黃色的稻浪隨風起伏」的文句,有孩子突然問道:「什麼是稻浪? 」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我愣了半晌,原以為理所當然都能了解的描述,對有些人卻是陌生的。 我揣測或許他看過稻田卻錯過認識的機會,抑或連稻子都沒見過,又如何聯想一畦畦成熟的金黃色稻子在風中搖曳的景象? 還有學生曾問:「有個問題放在心裡很久了!

  7. 2023/12/15. 國防焦點. 前參謀總長劉和謙辭世 衛國精神後世感念. 記者陳俊鈞/綜合報導. 總統府戰略顧問、前參謀總長海軍一級上將劉和謙昨日凌晨2時44分,於臺北三軍總醫院溘然辭世,享壽97歲。 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表示,總統蔡英文聞訊後表達哀悼與不捨,並感念劉和謙上將一生從戎從公,為我國海軍樹立典範;蔡總統亦指示國防部,全力協助家屬處理後續治喪事宜,並盼望家屬節哀保重。 劉前總長為安徽合肥人,民國15年9月28日生。 31年,因目睹內患頻仍,國局動盪,毅然投筆從戎,考入海軍軍官學校,自此一生職志,軍旅為家;36年軍校畢業後,曾服務於永勝軍艦、太和軍艦及永寧軍艦等,並歷任海軍總司令、國防部聯訓部主任、參謀總長等要職。 劉前總長堅毅忠勤,才猷卓越。 贊襄大計,奧略宏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