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人文史哲79折起. 性別研究. 擁抱玫瑰少年 | 誠品線上. 內容簡介 2000年4月20日的早上,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的葉永鋕,在他最喜歡的音樂課上盡情高歌。 音樂老師帶著學生複習過去所教過的歌曲,他們一連唱了八首歌,最後一首還唱了「珍重再見」。 唱完之後,葉永鋕舉手告訴老師他要去尿尿,那時候距離下課大約還有五分鐘。 因為他平時很乖,老師就答應讓他離開教室去上廁所,沒想到葉永鋕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溫柔秀氣的他,到底為何而死? 而這個玫瑰少年的故事,又為什麼會成為性別教育的代名詞? 六年多來,葉永鋕的故事對台灣的性別教育工作帶來深遠的影響,它打開了許多教育工作者的性別視野,也讓多元性別特質和校園性別暴力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眼凝視的教育現實。

  2. 2006年12月1日 · 擁抱玫瑰少年.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女書文化, Dec 1, 2006 - Social Science - 180 pages. 2000年4月20日的早上,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的葉永鋕, 在他最喜歡的音樂課上盡情高歌。. 音樂老師帶著學生複習過去所教過的歌曲,他們一連唱了八首歌, 最後一首還唱了 ...

  3. 2006年12月1日 · 內容簡介. 2000年4月20日的早上,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的葉永鋕,在他最喜歡的音樂課上盡情高歌。 音樂老師帶著學生複習過去所教過的歌曲,他們一連唱了八首歌,最後一首還唱了「珍重再見」。 唱完之後,葉永鋕舉手告訴老師他要去尿尿,那時候距離下課大約還有五分鐘。 因為他平時很乖,老師就答應讓他離開教室去上廁所,沒想到葉永鋕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溫柔秀氣的他,到底為何而死? 而這個玫瑰少年的故事,又為什麼會成為性別教育的代名詞? 六年多來,葉永鋕的故事對台灣的性別教育工作帶來深遠的影響,它打開了許多教育工作者的性別視野,也讓多元性別特質和校園性別暴力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眼凝視的教育現實。

    • 1990年代:彭婉如命案促成「性平教育」、性少數議題在民間發芽
    • 2000-2010:性平法制化作業啟動、同志大遊行首次舉辦
    • 2011-2015:各方勢力結盟,對性平議題進行社會倡議與政策遊說
    • 2016-2020:性平教育、同婚議題在政治與社會的激烈角力

    1996年末發生震驚台灣社會的彭婉如命案,長期參與關注女權運動的彭婉如,深夜獨自在高雄搭乘計程車,遭到姦殺後棄屍,使民眾開始注意識到台灣女性的危險處境。這個事件促使立法者在隔年訂立了《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並明文要求各級學校必須要實施「兩性平等教育」,教育部也在隔年設立了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 而社會上在這段時間,根據《BBC》整理,在1990到1997年間,同志相關主題的出版極為興盛,包括小說、報導文學、性別論述、傳記、劇本、愛滋故事等開始大量出現,像是知名的《鱷魚手記》、《荒人手記》和已故紀錄片導演陳俊志拍攝青少年同志的紀錄片《美麗少年》也都陸續拿到大獎。性別書店晶晶書庫、女書店也都在這階段成立。 同志廣播節目也是1990年代重要媒介,最高峰時期的1996年,同時存在10個同志廣播節目。無遠...

    2000年時,鑑於兩性平等教育法源依據還不夠充足,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委請學者專家,開始草擬《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在研擬草案的期間,屏東發生了葉永鋕事件,因性別氣質與眾不同,長期遭部分同學霸凌的葉永鋕因為只敢在上課時間去廁所,最後在某次於上課時間前往廁所,不明原因死在廁所中。這起事件也讓各界對於性別氣質及校園性霸凌的問題更加重視,認為學校教育應該強化對不同性別特質、性傾向學生的尊重教育,因此有委員建議應從「兩性」改為「性別」。 教育部亦於2001年重新召集多位學者參與研擬法案,最後於2004年6月三讀通過。2006年,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課程綱要進行修訂,將原有九年一貫課程之「兩性教育」也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 1. 鼓勵小孩變同志?《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由來與規範 在這10年間,「同志」議題也...

    2011年,包括真愛聯盟等具有基督教教會色彩背景的團體,開始號召各年級的學童家長,抵制包含性別光譜、多元性別內容的性平教育教材,家長擔憂這些性教育的教材,顛覆過去「男、女」的性別分界,混淆兒童性別認同。 這幾個團體也連署將自己的訴求送進國會,並經由當時的立委臨時提案後,最後獲立法院通過,教育部因此緊急宣佈教師參考手冊將暫停發放,同志教育也因此被延宕。 1. 性別光譜教導多元性別不適合國中生?破解5個性平教育的謠言 2013年,以家長為主要組成並強調「孩童權益」逐漸壯大的「下一代幸福聯盟」,在凱道號召近30萬人,公開反對多元性別教育,要求「違反婚姻家庭定義和混淆男女性別意識的內容」必須退出校園,同時也強力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在校園中的性平教育到底要「教什麼」的戰場,在此階段算是正式開打。 與此...

    上個階段,同婚法案最終在立法院擱置未能處理。而台灣最早公開出櫃的祁家威在民間團體伴侶盟協助下,再次提起大法官釋憲案,盼透過法律途徑訴求同婚合法。而同志法籍教師畢安生在2016年自殺身亡,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同性婚姻及性別平等的討論與關注。倡議同婚的團體開始結盟合作,並以人物故事為訴求,多次做大型社會宣傳動員,積極向大眾溝通「平等」、「人權」等概念。 隨著同性婚姻議題被越來越多人討論,保守勢力也在此時開始反撲。2016年10月,全國家長會長聯盟舉辦「全國家長會長與教育部長有約」座談會,表達對教材中性別議題陳述的疑慮。包括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洪資源在公聽會中主張,多元性別教育等內容在國中小教是「不對的」,他強調人就分成男和女,現在的教材會讓人混淆。也有家長代表指有些老師因自己的性向,渲染或鼓勵...

  4. ebook.ncl.edu.tw › webpac › bookDetailEPS - 擁抱玫瑰少年

    2000年4月國三學生葉永鋕於上課時間獨自上廁所後意外死亡溫柔秀氣的他到底為何而死而這個玫瑰少年的故事又為什麼會成為性別教育的代名詞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擁抱玫瑰少年 - Ebook written by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Read this book using Google Play Books app on your PC, android, iOS devices. Download for offline reading, highlight, bookmark or take notes while you read 擁抱玫瑰少年.

  7. 背景. 根據葉永鋕的母親陳君汝描述,永鋕自小「女性化」、「很喜歡玩扮家家酒的遊戲,玩煮菜的玩具」。 國中時也因為較特別的性別氣質而遭同學欺負,例如在國一和國二曾被數位同學強行脫下褲子「驗明正身」 [6] 。 陳君汝回憶說:「永鋕就讀國中後,曾經跟我說同學在學校會抓著他,要脫他的褲子。 」儘管他曾向學校反應,但是情況並未改善,以至於永鋕在下課時間不敢上廁所 [6] 。 根據調查,當時永鋕被迫以四種方式如廁:下課前提早幾分鐘去上廁所、找要好的男同學陪同、上課鐘響後使用女生廁所及使用教職員廁所等 [6] [7] 。 事件經過. 高樹國中音樂教室與廁所景。 據 人本 工作委員黃俐雅所述,音樂教室旁的廁所被校方以防止學生抽菸為由封鎖,葉永鋕要去最近的廁所,須穿過樹林至一百公尺外 [8]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