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攝影/張哲誌) 藉由標章制度多元產銷尋找突破口. 針對有機的真假問題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雷立芬說:「對消費者來講有機產品沒有什麼可以辨識標章是最基本的門檻一旦無法維持標章的品質信任也就崩解。 」目前我國共有14家有機驗證機構凡通過有機驗證者便是有機產品消費者甚至可進入臺灣有機農業資訊網記住此14家的有機標章圖案網站內也有揭露國內哪些地區栽種有機農產品等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 為讓生產過程更透明,陳美芳認為,除了有機認證,也可藉由產銷履歷的機制,提供即時、正確、充足的產品資訊,更能消弭資訊不對稱、生產投機心理,進而增進信任,強化消費者購買意願。

  3. 目前有機農產品主要行銷管道: ()農民自產自銷包括合作社產銷班辦理集運等)。 (二)連鎖超市、百貨公司超市或農會超市之有機專櫃。 (三)有機專賣店。 (四)共同購買。 (如主婦聯盟之集體採購等) (五)宅配(包括網路宅配)。 (六)公、私民營機構或醫院之福利社。 (七)宗教團體。 (八)結合休閒農場或農場自然體驗之相關活動。 (九)舉辦有機農產品之展示(售)會。 (十)加工品或有機餐飲店。 從上述銷售管道來看,有機農產品之銷售面似乎滿廣,由於有機農產品無法由外觀或化學分析予以確認,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可從產品標示、次級資料(報章雜誌、網路、有機專刊或書籍等)之蒐集與查證、現場觀察及與農民、店家之訪談等方面著手。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95年1月12日。 # 有機農產品. SHARE.

    • jheyi@ems.niu.edu.tw
    • 有機農業的推動
    • 佇足
    • 再出發
    • 結語

    過去幾年來,有機或友善環境農業隨著2018年《有機農業促進法》的通過,許多產銷制度都在蛻變,不只生產面積成長加快,有機食品的市場板塊在改變,通路版圖在改變,消費人口的組成也在改變,所以當然行銷、推廣、教育的策略也必須跟著改變。依據2020年9月的統計資料,臺灣有機及友善耕作總面積已經超過15,000公頃,其中有機農糧作物經營者計4,051戶,共10,459公頃;友善耕作經營者共2,226戶,佔約4,646公頃;加工/分裝/流通業者有464戶 (包括水產和藻類製品);而有機畜產經營者也已有2戶,經營面積4.4824公頃。比起2001年時的有機驗證總耕作面積897.91公頃,不管是否有把友善耕作的面積計入,其成長的速度都是可觀的,而面積更都已是二十年前的十幾倍之多。 因此,行政院農業部於2016...

    成為有機島,台灣準備好了嗎?隨著法律、驗證制度和有機同等性國家相繼簽訂等政策之實施,台灣有機農業似乎積極準備進入有機3.0的階段,但是我們真的條件都具足了嗎? 其實,台灣有機農業存在的問題一直都沒少過,《有機農業促進法》通過後,反而應該更慎重地面對和尋求解決之道,在未來發展上,追求速度和產量之餘,必須停下腳步,慎重思考如何面對和解決可能的問題和挑戰,以下列出幾個基本問題,供大家一起思考。 一、台灣有真正達到有機3.0追求的,包容更多友善耕作的農場了嗎?我們對於有機農業、環境友善農業、永續農業等能區分清楚嗎?他們有受到平等對待嗎?誰來定義友善耕作? 二、在追求成長過程中,除了重視產量,有機農產品品質有同樣受到重視嗎?未來的消費者在哪裡?有機種子、種苗在哪裡?商品化資材選項有限,有機農業可使用物...

    整體而言,上述的問題大多是經年累積下來的問題,絕非短時間內可以解決,但是產官學界都應該集思廣益,找出紓緩問題的策略。而當務之急的,應該是積極尋求解決消費者信任和行銷通路的問題。 一旦有機農產品生產面積增加了,下一步當然得解決去化問題。理所當然的,有些人會提出讓學校學生、軍隊,甚至受刑人的伙食增加有機農產品比例來解決,但這些策略都是被動式的消費,很難長長久久,而且這種方式有點強迫推銷的意味,也讓有機農產品的形象淪為不好吃,銷不出去的困境。而生產者在銷售價格考量下,也可能把較次級的產品銷往學校、營區團膳的通路,更讓吃的人欠缺好品質的印象。所以要讓消費者主動購買,藉由行銷策略,開拓各種通路,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但是如何做呢? 要促進有機農業和產業持續發展,就生產者或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來看,很重要的工...

    台灣的有機農業生產面積,如果加上廣義上的友善環境耕作面積,大概佔全國農業生產面積的2%左右,但是這是否代表有機農產品的消費者或消費量佔比也佔了2%,這是未來很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市場開拓策略、行銷和消費者教育策略,都得改變,2%的市場必須擴大,通路策略也必須有不同的思維。相對於佔地98%的慣行農業,不到2%的有機農業的行銷方式,必須真正讓消費者體認到有機農產品的價值,必須透過人際關係的建立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因此當然行銷策略不應與98%的農產品一樣,而應是另類的。怎麼另類呢?還需要各方集思廣益。 在這個不停改變的世界,要讓更多屬於98%的消費者轉向,有機農業的發展策略,包括農產品的消費和行銷,必須不斷創新和改變,甚至可能要翻轉,才有可能轉變,這需要這2%的人,不放棄有機的價...

  4. Organic Material. 有機農業輔導政策. 只有經過有機驗證合格或符合相關規定進口的農產品可依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名義販售. 有機驗證及檢驗費補助. 有機農業獎勵及補貼. 有機農業生產輔導計畫. 公有土地與國營事業土地出租獎勵. 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生產及加工設備輔導. 有機農業適用肥料. 有機農業設置簡易堆肥設施補助. 有機農業溫 (網)室設施補助. 輔導設置有機及友善農民市集. 輔導農糧業經營貸款. 了解更多. 有機農場家數. 有機加工 / 分裝 / 流通家數. 驗證機構家數.

  5. 2021年12月3日 · 一般來說有機農產品貴桑桑全聯要如何在生產與銷售取得平衡吸引消費者願意購買與網紅合作不只是業配延續網紅變現力的整合規劃是關鍵有機農產品量少全聯保證收購解決銷售難題. 通路開始重視生態永續,跟民眾的飲食趨勢脫不了關係。 根據資誠、荷蘭合作銀行及淡馬錫控股發布「2021年亞洲農業與食品行業挑戰 (Asia Food Challenge)」報告,預測2030年「新鮮農產品」、「永續環境」將成為亞洲飲食的重要趨勢,民眾重視食物的生產地,也更願意為更永續的生活環境作出消費決策。

  6. 目前全省幾家經營有機蔬菜或有機農產品的農家主要工作則是經營管理上的問題如何將其有機蔬菜或有機農產品銷售 到市場上去成為有機農產品農家的重要問題在政府無法輔導的情況之下業者已經自行開發出特有的行銷管道消費者親自體驗自行購買. 透過消費者現場的參觀認識有機蔬菜或有機農產品生產的過程了解有機蔬菜或有機農產品為什麼沒有農藥殘留 ?現場提供現有農產品生吃加強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認識與信心。 以形成每天或定期以快遞的方式送達消費者、消費者個人或集體定期來農場採購的銷售方式。 二、生產者找尋市場,自行配送. 有機農產品的市場,有一定層次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