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朱西甯(1927年6月16日—1998年3月22日),臺灣 作家,原名朱青海,籍貫中國大陸山東省 臨朐縣,生於江蘇宿遷縣。[1]。 朱西甯生於1926年。朱西甯〈政工幹部學校學員畢業證書〉上寫明其出生日期為「拾陸年陸月拾陸日」,亦即1927年生。

  2. 朱西甯(1927年6月16日—1998年3月22日),臺灣 作家,原名朱青海,籍貫中國大陸山東省 臨朐縣,生於江蘇宿遷縣。[1]。 朱西甯生於1926年。朱西甯〈政工幹部學校學員畢業證書〉上寫明其出生日期為「拾陸年陸月拾陸日」,亦即1927年生。

  3. 朱西甯 (1927年6月16日—1998年3月22日), 台湾 作家 ,原名 朱青海 ,籍贯中国大陆 山东省 临朐县 ,生于江苏 宿迁县 。 [1] 。 朱西甯生于1926年。 朱西甯〈政工干部学校学员毕业证书〉上写明其出生日期为“拾陆年陆月拾陆日”,亦即1927年生。 但经由其妻 刘慕沙 确认为1926年丙寅年生。 [2] 1927此年份虽不正确,但1926年6月16日若为农历生日,则1926年7月25日国历生日,符合其女 朱天文 所言,朱西甯是狮子座。 [3] 生平 [ 编辑] 朱西甯祖父为清朝读书人,在接触基督教后,举家受洗,并成为传教士。 在对日抗战期间,其家族为参与游击队,进行地下抗日活动,加入 帮会 ,但也因此被逐出教会。

    • 經歷
    • 政治活動
    • 文學風格與評價
    • 著作
    • 合著

    父親朱西甯,母親劉慕沙,胞姐朱天文、胞妹朱天衣。 1959年,朱西甯因軍職調至臺北而舉家搬遷,1960年桃園僑愛新村眷舍。此後朱天心一家陸續居住在板橋僑愛新村、婦聯一村與內湖一村,直到1972年才遷入都市邊緣的新興社區, 這段幼年的經驗奠定了朱天心對於眷村生活的認同,臺大歷史系畢業,臺灣並在日後完成《想我眷村的兄弟們》,被認為是眷村文學的代表者。:21 朱天心寫作起步極早。國中時期朱天心便開始寫作,作品多發表於《中國時報》,並受到當時【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的甚大重視;1977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方舟上的日子》與北一女中就讀時寫成的長篇散文《擊壤歌》,盛名於文壇。尤其《擊壤歌》可謂臺灣高中版的《未央歌》而引發風潮;大學畢業後專職寫作。曾任《三三集刊》主編,其作品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金獎、聯合報文...

    朱天心數次參與政治活動,政治立場傾向統派,1992年曾經參與朱高正所創立的中華社會民主黨並參選國大代表補選,於1995年代表中華社會主義黨於新竹縣參選第三屆立法委員;2004年又參與民主行動聯盟,於2006年底參與倒扁活動。 2008年在第七屆立委選舉中,曾為北一女的同學、新黨候選人雷倩站台。[來源請求]

    早期作品如《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方舟上的日子》,無論散文或小說都是直接取材自家庭、校園生活,筆風純淨,浪漫而軒揚,被歸類為「閨秀作家」。但眷村出生的背景,同樣影響朱天心寫作的取材、撰寫風格,指標性的作品為1989年出版的《我記得》,當年天安門事件、鄭南榕自焚以及侯孝賢拍攝的《悲情城市》上映,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也讓朱天心的文風驟變,轉入政治批判。 朱天心的身分認同,不斷被學界討論,在文化界與學界針對朱天心作品的研究被稱為「朱天心現象」,何春蕤認為朱天心自身的認同壓力是源自眷村文化的「想像的中心觀」 孫潔如則認為朱天心雖然承受認同的壓力,但並非是想要立場正確的合於主流,而是想要爭取「不被簡化」的論述,因此在作品中小心翼翼的處理認同問題。比較文學學者楊如英在評介《古都》時指出朱天心應是認同臺...

    主要著作篇目查詢系統--「台灣作家作品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 《擊壤歌》 ISBN 957-522-309-8 2. 《時移事往》 3. 《未了》 4. 《台大學生關琳的日記》 5. 《昨日當我年輕時》 6. 《我記得……》 ISBN 957-32-0224-7 7. 《方舟上的日子》ISBN 957-9528-31-4 8. 《當代作家兒童文學之旅第四卷》 9.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ISBN 957-708-000-6 10. 《漫遊者》 ISBN 957-522-307-1 11. 《二十二歲之前》 ISBN 957-522-312-8 12. 《小說家的政治週記》 ISBN 957-13-0977-X 13. 《朱天心作品集》 14. 《古都》 ISBN ...

    《下午茶話題》(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ISBN 957-708-017-0
    《三姊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ISBN 957-331-265-4
    《學飛的盟盟》(朱天心、謝海盟)ISBN 986-7810-55-4
    《小說家族》
  4. 其文學才能影響了部份臺灣文人,尤其是朱西甯天文、天心父女,受其影響頗深。 在台灣文學界對他的評價也是兩極化,有人相當欣賞他的散文風格,有人則對他有相當嚴厲的評論。

  5. 朱天心出身文學家庭,其父朱西甯、其母劉慕沙皆是著名作家。 朱天心很早就開始寫作,在高中三年級時寫成此書,出版後也因此成名。 逸事 [ 编辑 ]

  6. 朱西甯虽然赞扬日治时期台湾作家在保存民族文化方面的努力,但他质疑“在这片曾被日本占据经营了半个世纪的乡土,其对民族文化的忠诚度和精纯度如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